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基础主干落实
一、牧区
[填图绘图]
·圈画:圈画出贺兰山、天山、祁连山大致位置。
1.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位置 贺兰山以东 贺兰山以西
草场 温带草场 高山草场
形成 原因 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
优良 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阿尔泰大尾羊
2.牧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
二、灌溉农业区
1.发展条件:
(1)有利: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不利:降水少,气候干旱。
2.四大灌溉农业区: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描绘塔里木河和黄河。
发展灌溉农业
3.古老灌溉工程:坎儿井。
【质疑判断】
(1)西北地区降水少,不具备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2)西北地区灌溉水源都是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不能发展种植业。(×)
地图笔记
西北地区的草场分布
教材再开发·P76、77活动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地下水利工程,在中国新疆、伊朗、中亚等地区都有坎儿井的存在。坎儿井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山前冲积扇缘地带,这些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潜在地下水。
立德树人—家国情怀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甘肃天水一碗碗看似简单的麻辣烫,实际上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全面展示,天水甘谷辣椒、定西土豆、榆中高原夏菜、张掖食用菌、陇南黑木耳……天水麻辣烫火出圈的秘诀,藏在当地的特产“甘谷辣椒”之中,这种辣椒在天水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探究情境 河西走廊区域图
材料1 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首要条件。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材料2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被称为“世界风口”,“风”“光”能源无限。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
材料3 河西走廊区域图。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自然特征)简述图示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答: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海陆因素。
2.(能力探究—农业发展)
(1)简述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答: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分析该地区发展玉米制种的有利条件。
答:①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玉米有机质的合成,颗粒饱满;③气候干燥,水分少,利于晾晒种子;④气候干旱,病虫害少;⑤高山冰雪融水稳定,水资源较充足,为基地提供稳定优质水源。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从自然资源利用角度简述玉门“风”“光”发电的意义。
答:减少对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使用,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实现风能、光能互补;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成都学业考)2024年春晚新疆喀什分会场选用新疆传统民居屋顶作为舞台,以歌舞等形式展示了绚丽的民族风情与文化特色。下图为新疆传统民居。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传统民居采用平顶的建筑形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C)
A.气温 B.风沙 C.降水 D.地形
2.下图反映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特色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衡阳学业考)新疆天山地区的牧民,有迁移轮牧的历史传统。下图示意天山迁移轮牧过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影响图中四个牧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
A.气温和降水 B.坡向 C.土壤 D.风力
4.牧民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B)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跨学科·地理与生物(2023·廊坊质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例如新疆吐鲁番的骆驼奶糖,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牛肉粒。骆驼极能忍饥耐渴,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蒙古牛喜吃青草,对于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适应性极强,是当地的主要畜种。据此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新疆骆驼、蒙古牛的习性,推测新疆和内蒙古的气候条件最突出的差异是(B)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空气质量的差异
D.风力的差异
6.关于新疆和内蒙古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C)
A.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新疆
B.内蒙古降水特征是冬雨夏干
C.新疆的降水特征是全年少雨型
D.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兰新铁路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东起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下图为兰新铁路某段线路示意图,该段线路主要沿等高线修建。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铁路段位于(C)
A.内蒙古自治区 B.甘肃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青海省
8.修建该铁路时,选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D)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关键能力·提升练】
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读宁夏年降水量分布图(如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宁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
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宁夏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D.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地区
10.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B)
①阻挡西北冷空气
②阻挡西北沙漠入侵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山地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下列框架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C)
A.①—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②—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D.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12.(2024·南充学业考)暑假期间,家住北京市的珠珠同学在父母带领下,沿着京新高速(图1)一路向西,开始了一家人的自驾旅行,沿途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差异显著。旅途中,珠珠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日记里。结合珠珠同学日记内容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8月6日,途经包头市,向窗外望去,远处山峦跌宕起伏……”。
(1)在这段文字里珠珠同学看到的山峰最有可能属于阴山山脉。
“2023年8月8日,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沙漠,道路两旁铺设了大量的草方格沙障(图2)……”
(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防风固沙。
“2023年8月10日,终于到了新疆,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呀!”
(3)乌鲁木齐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西北地区;从气候角度看,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的原因是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023年8月11日,今天参观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井里流出的水可清凉啦!”
(4)坎儿井中流出清凉的水,主要源自高山冰雪融水。
(5)珠珠同学一路向西,沿途依次看到了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选填:“热量”或“降水”)。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基础主干落实
一、牧区
[填图绘图]
·圈画:圈画出贺兰山、天山、祁连山大致位置。
1.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牧区 内蒙古牧区 牧区
位置 贺兰山以东 贺兰山以西
草场 温带草场 高山草场
形成 原因 降水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降水 ,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多
优良 畜种 、 、宁夏滩羊 、伊犁马、阿尔泰大尾羊
2.牧区的传统民居: 。
二、灌溉农业区
1.发展条件:
(1)有利: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 。
(2)不利:降水少,气候干旱。
2.四大灌溉农业区: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描绘塔里木河和黄河。
发展 农业
3.古老灌溉工程: 。
【质疑判断】
(1)西北地区降水少,不具备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
(2)西北地区灌溉水源都是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 )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不能发展种植业。( )
地图笔记
西北地区的草场分布
教材再开发·P76、77活动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地下水利工程,在中国新疆、伊朗、中亚等地区都有坎儿井的存在。坎儿井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立德树人—家国情怀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甘肃天水一碗碗看似简单的麻辣烫,实际上是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全面展示,天水甘谷辣椒、定西土豆、榆中高原夏菜、张掖食用菌、陇南黑木耳……天水麻辣烫火出圈的秘诀,藏在当地的特产“甘谷辣椒”之中,这种辣椒在天水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在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探究情境 河西走廊区域图
材料1 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首要条件。河西走廊是全国最大规模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材料2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被称为“世界风口”,“风”“光”能源无限。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
材料3 河西走廊区域图。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自然特征)简述图示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力探究—农业发展)
(1)简述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分析该地区发展玉米制种的有利条件。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从自然资源利用角度简述玉门“风”“光”发电的意义。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成都学业考)2024年春晚新疆喀什分会场选用新疆传统民居屋顶作为舞台,以歌舞等形式展示了绚丽的民族风情与文化特色。下图为新疆传统民居。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传统民居采用平顶的建筑形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风沙 C.降水 D.地形
2.下图反映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特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衡阳学业考)新疆天山地区的牧民,有迁移轮牧的历史传统。下图示意天山迁移轮牧过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影响图中四个牧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和降水 B.坡向 C.土壤 D.风力
4.牧民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跨学科·地理与生物(2023·廊坊质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例如新疆吐鲁番的骆驼奶糖,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牛肉粒。骆驼极能忍饥耐渴,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蒙古牛喜吃青草,对于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适应性极强,是当地的主要畜种。据此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新疆骆驼、蒙古牛的习性,推测新疆和内蒙古的气候条件最突出的差异是( )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空气质量的差异
D.风力的差异
6.关于新疆和内蒙古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的气温年较差大于新疆
B.内蒙古降水特征是冬雨夏干
C.新疆的降水特征是全年少雨型
D.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兰新铁路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东起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下图为兰新铁路某段线路示意图,该段线路主要沿等高线修建。据此完成7、8题。
7.图示铁路段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 B.甘肃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青海省
8.修建该铁路时,选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关键能力·提升练】
宁夏有民谣传唱:“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读宁夏年降水量分布图(如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宁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
B.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宁夏平原灌溉水源充足
D.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地区
10.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其主要作用有( )
①阻挡西北冷空气
②阻挡西北沙漠入侵
③减少洪涝灾害
④增加山地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特殊的灌溉系统,它将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引流至山前绿洲地区灌溉农田。下列框架图中,数字与其代表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B.②—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D.④—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12.(2024·南充学业考)暑假期间,家住北京市的珠珠同学在父母带领下,沿着京新高速(图1)一路向西,开始了一家人的自驾旅行,沿途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差异显著。旅途中,珠珠同学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日记里。结合珠珠同学日记内容和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8月6日,途经包头市,向窗外望去,远处山峦跌宕起伏……”。
(1)在这段文字里珠珠同学看到的山峰最有可能属于 山脉。
“2023年8月8日,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沙漠,道路两旁铺设了大量的草方格沙障(图2)……”
(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 。
“2023年8月10日,终于到了新疆,吃到了心心念念的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呀!”
(3)乌鲁木齐地处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 地区;从气候角度看,哈密瓜和葡萄“真的好甜”的原因是 。
“2023年8月11日,今天参观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井里流出的水可清凉啦!”
(4)坎儿井中流出清凉的水,主要源自 。
(5)珠珠同学一路向西,沿途依次看到了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景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选填:“热量”或“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