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节 一 草原和荒漠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第一节 一 草原和荒漠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5:57:26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草原和荒漠
基础主干落实
[填图绘图]
·圈画:在图中圈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填图:分别在图中写出①~③地形区名称及④⑤河流名称。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上位于A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B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特征干旱。
(1)成因:
(2)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4.河流:
(1)特征: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2)主要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上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5.植被:(1)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变化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质疑判断】
(1)从干湿地区的划分看,西北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2)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和海陆因素。(×)
(3)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相比,水源较多,但热量不足。(√)
(4)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特点,沙漠是主要景观。(×)
地图笔记
西北地区地形区
教材再开发·P74活动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西部防沙治沙难度大,试分析原因。
答: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西部距海更远,降水更少;西部沙漠广布,风沙运动强;西部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恢复难度大。
立德树人—生态文明建设
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采取封沙育林、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方式,截至2018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易错提醒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原因不同
(1)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形成汛期。
(2)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增加,形成汛期。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西北地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情境 西北地区区域图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个多小时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对接成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并分析原因。
答: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山岭重重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自然环境较为干旱。
2.(能力探究—差异比较)四子王旗和东风着陆场是神舟系列飞船返回的主着陆场,从地形与植被角度分析两个主着陆场的异同。
答:相同点:四子王旗和东风着陆场地均位于内蒙古高原,两着陆场地形平坦,有利于搜索。
不同点:四子王旗着陆场以草原景观为主,草丛低矮;东风着陆场距海更远,降水更少,以荒漠景观为主。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结合下图从地理角度分析,飞船返回着陆的时间一般避开7、8月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
答:7、8月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返回舱的监测与搜寻;7、8月多雷雨天气,会对返回舱着陆造成干扰和损坏;7、8月气温较高,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不利于地面搜寻人员开展工作;7、8月草木茂盛,视野受限,不利于搜寻。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可以代表西北地区的是(C)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有(D)
①纬度较高 ②距海较远
③被山岭重重阻隔 ④海拔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福建学业考)新疆独库(独山子—库车)公路连接北疆和南疆,全长约560千米,一半路段在海拔2 000米以上。夏季,该公路是深受自驾游爱好者青睐的景观大道。下图示意新疆独库公路地理位置,读图完成3~5题。
3.独库公路穿越东西走向的甲山脉名称是(B)
A.阴山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4.夏季,独库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誉,是因为该公路(A)
A.穿越的山地相对高度大   
B.沿路降水丰富
C.穿越的山地海拔高    
D.位于高纬度地区
5.随着垂直高度的变化,夏季在独库公路的沿途可见规模较大的景观有(A)
6.主题:西北之旅
材料 暑假小明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下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图。
思考:
(1)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试分析其原因。
答:深居内陆,距海远;受山脉阻挡,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2)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其功能是防风固沙。
(3)行经玉门,小明看到景观B,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风能。
(4)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可以发展沙漠特色旅游,从而促进沙漠地区的经济发展。请告知小明去沙漠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答两点)
答:带防晒物品,以防晒伤皮肤;沙漠地区水资源缺乏,备好充足的饮用水;西北地区风大,戴好口罩、帽子,防风沙。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江西学业考)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如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城市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C)
A.草原面积广阔 B.水网密布
C.冰雪资源丰富 D.地势低平
8.下列城市中,户外积雪时间最长的是(B)
A.包头 B.呼伦贝尔
C.乌海 D.鄂尔多斯
9.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车,宜选择(A)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如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
(1)据图,找出能够反映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信息:沙漠广布、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
(2)图中甲、乙两地是西北地区荒漠中的米粮川,据图分别说出甲、乙两地主要的灌溉水源:
甲:黄河水;乙:祁连山冰雪融水。
  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经过十八年的综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恢复生机,生活在该流域的居民感受最深:沙化面积减小了,干涸的海子有水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起沙、浮尘减少了,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至46种,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3)说出胡杨林的恢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减轻土地荒漠化,改良土壤,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改善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至少答出一点)
【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11.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荒漠化面积广大,类型多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下图为西北地区荒漠化与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风沙活动剧烈的自然原因。
答: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地表植被稀疏;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表积雪融化,地表裸露,多寒潮大风天气,风沙活动频发。
(2)与乙地相比,甲地荒漠化速度更快,但在治理过程中,甲地沙漠表面植被恢复速度较乙地快。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甲地位于宁夏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农业活动不合理,可能加剧荒漠化;甲地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利于荒漠化治理。
(3)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为丙地绿洲地带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答:绿洲地区构建防护林体系;河流上、下游合理用水,防止下游断流;调整能源结构,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草原和荒漠
基础主干落实
[填图绘图]
·圈画:在图中圈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填图:分别在图中写出①~③地形区名称及④⑤河流名称。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大体上位于A 以西、长城和B —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2.地形:以 为主,东部主要是 ,西部 和 分布。
3.气候:特征 。
(1)成因:
(2)气候类型:主要为 气候,其特点是 ,降水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
4.河流:
(1)特征:河流稀少,多 河。
(2)主要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上的河流是 河。
5.植被:(1)自东向西依次为 →荒漠草原→ 。
(2)变化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 ,降水越来越 。
【质疑判断】
(1)从干湿地区的划分看,西北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
(2)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和海陆因素。( )
(3)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相比,水源较多,但热量不足。( )
(4)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特点,沙漠是主要景观。( )
地图笔记
西北地区地形区
教材再开发·P74活动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西部防沙治沙难度大,试分析原因。
立德树人—生态文明建设
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采取封沙育林、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方式,截至2018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易错提醒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原因不同
(1)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形成汛期。
(2)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增加,形成汛期。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西北地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探究情境 西北地区区域图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个多小时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对接成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并分析原因。
2.(能力探究—差异比较)四子王旗和东风着陆场是神舟系列飞船返回的主着陆场,从地形与植被角度分析两个主着陆场的异同。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结合下图从地理角度分析,飞船返回着陆的时间一般避开7、8月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可以代表西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这种气候的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 ②距海较远
③被山岭重重阻隔 ④海拔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福建学业考)新疆独库(独山子—库车)公路连接北疆和南疆,全长约560千米,一半路段在海拔2 000米以上。夏季,该公路是深受自驾游爱好者青睐的景观大道。下图示意新疆独库公路地理位置,读图完成3~5题。
3.独库公路穿越东西走向的甲山脉名称是( )
A.阴山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4.夏季,独库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誉,是因为该公路( )
A.穿越的山地相对高度大   
B.沿路降水丰富
C.穿越的山地海拔高    
D.位于高纬度地区
5.随着垂直高度的变化,夏季在独库公路的沿途可见规模较大的景观有( )
6.主题:西北之旅
材料 暑假小明乘坐火车沿兰新线开启了西北之旅。下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图。
思考:
(1)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试分析其原因。
(2)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其功能是 。
(3)行经玉门,小明看到景观B,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4)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可以发展沙漠特色旅游,从而促进沙漠地区的经济发展。请告知小明去沙漠旅游时应注意的事项。(答两点)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江西学业考)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如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城市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 )
A.草原面积广阔 B.水网密布
C.冰雪资源丰富 D.地势低平
8.下列城市中,户外积雪时间最长的是( )
A.包头 B.呼伦贝尔
C.乌海 D.鄂尔多斯
9.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车,宜选择(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如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
(1)据图,找出能够反映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信息: 。
(2)图中甲、乙两地是西北地区荒漠中的米粮川,据图分别说出甲、乙两地主要的灌溉水源:
甲: ;乙: 。
  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经过十八年的综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恢复生机,生活在该流域的居民感受最深:沙化面积减小了,干涸的海子有水了,空气的湿度增加了,起沙、浮尘减少了,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至46种,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
(3)说出胡杨林的恢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至少答出一点)
【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11.荒漠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荒漠化面积广大,类型多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下图为西北地区荒漠化与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春季风沙活动剧烈的自然原因。
(2)与乙地相比,甲地荒漠化速度更快,但在治理过程中,甲地沙漠表面植被恢复速度较乙地快。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从因地制宜的角度,为丙地绿洲地带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