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6:17:40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基础主干落实
一、江河的源地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 高原腹地, 省的南部。
2.三江源地区的河流:
河流 发源地 注入海洋
b 山脉 渤海
a 唐古拉山脉 海
澜沧江 南海
3.水源补给: 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 。
4.称号: 。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意义 ①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 、面积 的高原湿地;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 最集中的地区; ③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
面积 减小 的原 因及 表现 ①原因: a.自然原因:由于 ,冰川逐年萎缩,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减少;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②突出表现: 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 等
治理 措施 ①国家设立了 自然保护区; ②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 、禁采 、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 保护工程等措施
【质疑判断】
(1)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没有野生动物。( )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都注入太平洋。( )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
图解知识
情境思考
三江源地区降水并不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江大河发源于这里呢
立德树人—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禀赋、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名师提醒
三江源地区≠三江平原≠三江并流
(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3)“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奇观。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保护
探究情境 三江源地区
材料一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 500~4 800米,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该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使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出现一定退化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地理环境)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2.(能力探究—面临问题)近年来,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有人建议在三江源地区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三江源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3.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黄河源园区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下图为黄河源园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黄河源园区( )
A.海拔高,气候寒冷
B.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
C.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D.河湖密布,地势低平
5.黄河源园区建设的意义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扩大耕地面积
C.增加财政收入
D.保护生态环境
6.为了充分发挥湖泊的调蓄作用,黄河源园区应( )
A.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B.合理灌溉,治理盐碱
C.休牧育草,治理沙化
D.禁猎禁采,保护生物
7.读我国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 铁路,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河流③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 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该地居民以 族为主。
(3)照片中三江源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是图中河流 的源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关键能力·提升练】
  青海省塔拉滩地处三江源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灾害严重。这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今的塔拉滩已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图1)。图2示意青海省简图,完成8~10题。
8.塔拉滩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低,热量充足
C.气温高,晴天较多
D.风沙大,风力强劲
9.不属于“光伏+牧场+生态”模式的优势是( )
A.牧草生长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影响发电效率
B.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
C.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D.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10.塔拉滩地区环境改变的意义有( )
①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②助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③增加了塔拉滩地区的降水量
④促进青海省种植业的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地理实践 我国物产丰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暑假期间,青岛某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进行考察。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季。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
(2)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了下列建议: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②开发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综合考虑,需优先选择的建议是 (填序号),其理由: 。
【教材再开发·素养提升】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过4 500米。长江源园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在国家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该地区至2020年转产转业牧民应有序增加,居住人口下降。
材料二 长江源区水系图。
(1)描述长江源区河流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2)长江源头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阐述长江源园区牧民转产转业后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基础主干落实
一、江河的源地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南部。
2.三江源地区的河流:
河流 发源地 注入海洋
b黄河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a长江 唐古拉山脉 东海
澜沧江 南海
3.水源补给: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4.称号:中华水塔。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意义 ①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③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面积 减小 的原 因及 表现 ①原因: a.自然原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减少;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②突出表现: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治理 措施 ①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②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质疑判断】
(1)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没有野生动物。(×)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都注入太平洋。(√)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图解知识
情境思考
三江源地区降水并不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江大河发源于这里呢
答:海拔高,多雪山和冰川,冰雪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立德树人—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禀赋、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名师提醒
三江源地区≠三江平原≠三江并流
(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3)“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奇观。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三江源地区及其生态保护
探究情境 三江源地区
材料一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 500~4 800米,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该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使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出现一定退化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地理环境)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答: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是我国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2.(能力探究—面临问题)近年来,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有哪些
答: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草场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有人建议在三江源地区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答:赞成。 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反对。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三江源地区位于(D)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B)
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3.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D)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黄河源园区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下图为黄河源园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黄河源园区(A)
A.海拔高,气候寒冷
B.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
C.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D.河湖密布,地势低平
5.黄河源园区建设的意义是(D)
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扩大耕地面积
C.增加财政收入
D.保护生态环境
6.为了充分发挥湖泊的调蓄作用,黄河源园区应(C)
A.防治污染,美化环境
B.合理灌溉,治理盐碱
C.休牧育草,治理沙化
D.禁猎禁采,保护生物
7.读我国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青藏铁路,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河流③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该地居民以藏族为主。
(3)照片中三江源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是图中河流C的源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关键能力·提升练】
  青海省塔拉滩地处三江源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风沙灾害严重。这里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如今的塔拉滩已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图1)。图2示意青海省简图,完成8~10题。
8.塔拉滩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A)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低,热量充足
C.气温高,晴天较多
D.风沙大,风力强劲
9.不属于“光伏+牧场+生态”模式的优势是(A)
A.牧草生长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影响发电效率
B.清洗电池板后的水,有助于板下植被的恢复
C.牧草生长为羊群提供饲料,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D.养羊增加了牧民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10.塔拉滩地区环境改变的意义有(B)
①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
②助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③增加了塔拉滩地区的降水量
④促进青海省种植业的发展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地理实践 我国物产丰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暑假期间,青岛某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进行考察。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夏季。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填地形区名称)。
(2)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海拔高,气温低,日照充足。
(3)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了下列建议: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②开发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综合考虑,需优先选择的建议是③(填序号),其理由: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加强生态建设应放在首位。
【教材再开发·素养提升】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过4 500米。长江源园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在国家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该地区至2020年转产转业牧民应有序增加,居住人口下降。
材料二 长江源区水系图。
(1)描述长江源区河流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答:时间分布:夏季大,冬季小,季节变化大。空间分布:径流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长江源头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答: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3)阐述长江源园区牧民转产转业后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
答: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径流量变稳定;水土流失减少;水质提高;野生动物数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