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基础主干落实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填图绘图]
(1)在图中合适位置填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2)在图中圈画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
1.畜牧业:高寒牧区。
2.河谷农业:
(1)两大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2)发展条件: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日照较长,土质较肥沃。
(3)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3.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项目 具体表现 适应环境
衣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 适应昼夜温差大
食 日常主食:糌粑 气温低,需要较多热量
住 牧民:牛毛毡搭成的帐篷 便于游牧
农区和城镇:碉房 就地取材,以石为原料
行 “高原之舟”——牦牛、铁路、公路 适应高寒气候
4.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异同:
项目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相同点 以畜牧业为主
不同点 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质疑判断】
(1)青藏地区高山草甸广阔,农业类型只有畜牧业。(×)
(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太阳辐射强。(√)
(3)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是因为水源充足。(×)
(4)雅鲁藏布江地区热量不足,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图解知识
教材再开发·P87活动
在青藏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为什么藏族人民这么珍视牦牛
答:牦牛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
立德树人—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为盛大的庆典。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通常在藏历正月初一举行,一般持续三至五天。
名师提醒
1.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光照指太阳光的照射时长,热量与气温有关。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2.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种植业零星分布,前者限制因素为水源,后者限制因素为气温。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探究情境 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
青藏地区在特殊的高原环境影响下形成了鲜明的农业特色,高寒牧业牲畜品种独特,河谷农业粮食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高寒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地理环境)拉萨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较少。
2.(能力探究—农牧业分布)
(1)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畜牧业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原因: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适合放牧;河谷地区海拔低,水热相对充足,适合种植业发展。
(2)从日照和温差角度分析河谷农业粮食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使粮食作物穗大粒饱。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
指出青藏地区对我国的重要生态意义。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某地农作物和传统民居图,回答1、2题。
1.图中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地区(C)
A.东北平原 B.宁夏平原
C.湟水谷地 D.四川盆地
2.关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图中民居为土楼,御寒效果好
B.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块,墙体厚实
C.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牧区
D.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023·成都学业考)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下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A)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4.青稞主要分布在(C)
A.藏西北湖泊区 B.藏东南湖泊区
C.藏东南河谷区 D.藏西北河谷区
5.以青稞为原料制作的当地特色美食是(A)
(2024·滨州学业考)“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读“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完成6~8题。
6.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B)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7.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A)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8.“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D)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9.素养拓展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年楚河流域(图1)地处半干旱区,过去以种植青稞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山东寿光农业科技人员克服当地不利因素,带着节能温室、计算机控制、密植矮化等适合高寒地区的农业技术建立了大棚蔬菜产业园(图2),每亩产值相当于过去的10倍。不仅改善了当地农牧民和边防战士的生活,也使当地人靠果蔬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白朗县已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1)白朗县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据图分析年楚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和季节变化特点主要补给来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季节变化大。
(2)年楚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写出判断依据年楚河由东南向西北流。
(3)年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较发达,属于典型的河谷农业,分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海拔低,气温高,热量较充足;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地理与农业生产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
3 0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 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读图回答10、11题。
10.某项目组把食用藜麦种植作为重点项目在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是(A)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11.藜麦引种成功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为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C)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D.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青藏地区(B)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3.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D)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4.(2024·河南学业考)“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
答: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2)分析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
答: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夏季和白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光伏发电;且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电站发电量大。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
(3)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答:可以减少水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等。
(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答: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教版八下教材P29图6.38 “活动”)
(1)读图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对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产生的影响。
答:青藏高原大致西北高、东南低,受其影响,河流大多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不适合树木生长,植被是草类。当地居民生产方式以放牧为主,在西藏南部河谷地带和青海东部,可以种植耐寒作物青稞。当地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西藏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盐类资源丰富,有待开发。
材料二
(湘教版八下教材P18 “活动”)
(2)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议一议,本区青稞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答: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光照强烈,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
材料三
(科普版八下教材P20 “活动”)
(3)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及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都有种植业分布,请找出这些地区,并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区别。
答:西北地区主要属于灌溉农业,青藏地区主要属于河谷农业。二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基础主干落实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填图绘图]
(1)在图中合适位置填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
(2)在图中圈画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
1.畜牧业: 牧区。
2.河谷农业:
(1)两大农业区: 谷地和 谷地。
(2)发展条件:海拔较 ,气温较高,日照较长,土质较肥沃。
(3)主要农作物: 、小麦、豌豆。
3.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项目 具体表现 适应环境
衣 是藏族的传统服饰 适应昼夜温差
食 日常主食:糌粑 气温低,需要较多热量
住 牧民:牛毛毡搭成的帐篷 便于游牧
农区和城镇: 就地取材,以石为原料
行 “高原之舟”—— 、铁路、公路 适应高寒气候
4.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异同:
项目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相同点 以畜牧业为主
不同点 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
【质疑判断】
(1)青藏地区高山草甸广阔,农业类型只有畜牧业。( )
(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是太阳辐射强。( )
(3)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是因为水源充足。( )
(4)雅鲁藏布江地区热量不足,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
图解知识
教材再开发·P87活动
在青藏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为什么藏族人民这么珍视牦牛
立德树人—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为盛大的庆典。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藏历新年的庆祝活动通常在藏历正月初一举行,一般持续三至五天。
名师提醒
1.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光照指太阳光的照射时长,热量与气温有关。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2.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种植业零星分布,前者限制因素为水源,后者限制因素为气温。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探究情境 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
青藏地区在特殊的高原环境影响下形成了鲜明的农业特色,高寒牧业牲畜品种独特,河谷农业粮食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高寒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地理环境)拉萨的气候类型是 ,其特点是 。
2.(能力探究—农牧业分布)
(1)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2)从日照和温差角度分析河谷农业粮食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
指出青藏地区对我国的重要生态意义。
。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某地农作物和传统民居图,回答1、2题。
1.图中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地区( )
A.东北平原 B.宁夏平原
C.湟水谷地 D.四川盆地
2.关于该地区传统民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民居为土楼,御寒效果好
B.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块,墙体厚实
C.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牧区
D.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2023·成都学业考)青稞是藏区居民主要粮食,具有高抗氧化性、营养价值高等优点。下图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 )
A.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C.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D.从东北向西南递增
4.青稞主要分布在( )
A.藏西北湖泊区 B.藏东南湖泊区
C.藏东南河谷区 D.藏西北河谷区
5.以青稞为原料制作的当地特色美食是( )
(2024·滨州学业考)“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读“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完成6~8题。
6.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7.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8.“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9.素养拓展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年楚河流域(图1)地处半干旱区,过去以种植青稞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山东寿光农业科技人员克服当地不利因素,带着节能温室、计算机控制、密植矮化等适合高寒地区的农业技术建立了大棚蔬菜产业园(图2),每亩产值相当于过去的10倍。不仅改善了当地农牧民和边防战士的生活,也使当地人靠果蔬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白朗县已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1)白朗县属于 气候,据图分析年楚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和季节变化特点 。
(2)年楚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 ,写出判断依据 。
(3)年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较发达,属于典型的 农业,分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地理与农业生产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
3 0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 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读图回答10、11题。
10.某项目组把食用藜麦种植作为重点项目在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11.藜麦引种成功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为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D.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青藏地区( )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3.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4.(2024·河南学业考)“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
(2)分析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
(3)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粤教版八下教材P29图6.38 “活动”)
(1)读图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对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湘教版八下教材P18 “活动”)
(2)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议一议,本区青稞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科普版八下教材P20 “活动”)
(3)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及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都有种植业分布,请找出这些地区,并比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种植业分布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