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第二节 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5:52:44

文档简介

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基础主干落实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项目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不利 条件 (1)纬度较 ,气温较 ,农作物熟制 (2)春秋季受 影响,易发生 、 玉米、 、 水稻等
有利 条件 (1)地势 、土壤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气候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农业科技水平高
2.农业地位:我国 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 的粮食生产基地。
3.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解决措施: ,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4.湿地的作用和保护:
(1)作用:具有 、蓄洪防旱、 、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2)保护: 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工业地位:我国最早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 ”。
2.矿产资源与工业:
矿产特点 主要矿产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中心 工业分布特点
种类 、储量 煤、 、 石油  钢铁、 、石油、化学等 哈尔滨、 、沈阳、大连等 靠近原料产地
依托丰富的 ,发展成为我国 的重工业基地
3.工业发展:
(1)问题:资源 、设备老化、产业结构 等。
(2)措施:国家提出振兴 ,东北三省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图解知识
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
立德树人-北大荒精神
  2022年4月,经报中央领导批准,北大荒精神内涵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这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七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
漫画助学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东北三省社会、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探究情境 图文资料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湿地面积锐减;这里也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条件)
(1)东北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五常米,帝王粮。”东北大米经历180多天的生长周期、2 000多小时的日照,品质极佳,简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条件。
(2)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成为我国最大的 (轻/重)工业基地,读图可知其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是 。
2.(能力探究—影响)
(1)简析东北平原湿地面积锐减的影响。
(2)简析经过多年开发,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3.(高阶探究—对策)
(1)如今这里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简述实施该工程的意义。
(2)东北三省随着长期的资源开发,出现较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请为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盐城学业考)读东北地区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为( )
A.大兴安岭、黑龙江 B.小兴安岭、鸭绿江
C.太行山、松花江 D.长白山、图们江
2.关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采伐森林,增加经济收入
B.加快产业升级,振兴传统工业
C.加快开垦湿地,增加粮食产量
D.大力发展水运,降低运输成本
  (2023·济南学业考)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读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示意图,完成3、4题。
3.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崎岖,黑土广布
C.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D.河流众多,无结冰期
4.为保障商品粮生产,措施合理的是( )
A.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保护黑土,防止肥力下降
C.培育良种,推广双季稻
D.精耕细作,推广小型农业机械
  (2023·营口学业考)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读图,完成5、6题。
5.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A.矿产丰富 B.河网密布
C.土壤肥沃 D.湿地广大
6.图中四个城市,海陆交通均便利的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关键能力·提升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东北三省为全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读东北三省简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邻国A是蒙古,B是我国内海——渤海
B.山脉C是大兴安岭
C.①商品粮基地的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
D.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8.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的东北平原,后来通过开垦,变成了“北大仓”,但是现在又让它“荒”了。又“荒”了的原因是( )
A.扩大城市面积,建设居民区
B.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C.发展工业,建设厂区
D.扩大草地面积,发展畜牧业
  松嫩平原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的最大组成部分。读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气温分布特点,可推断( )
A.年均温由北向南递减
B.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
D.0℃等温线以北全年气温低于0℃
10.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1.2023年4月15日,首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暨黑土保护利用论坛在北大荒集团分公司举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发布的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显示,1984-2021年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下降趋势,空天地立体监测技术量化了黑土地“变瘦”的空间分布、变化速率与进程,近十年降速明显变缓。下图为东北三省示意图和东北三省土壤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的 部(方位),主要地形区是 ,“黑土广布、沃野千里”是这里的鲜明写照。
(2)东北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受 因素影响,热量条件不足,多 (气象灾害)。
(3)黑土集中分布区主要属于 (干湿区)、 (温度带)。
(4)东北黑土地由于 (气候优势),成为世界上纬度较高的水稻种植地。
(5)图中甲城市是 (省级行政中心)。辽中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从图示信息分析其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12.读东北林区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林而建】
  在祖国的东北部,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这里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古时人迹罕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国家成立了许多林业局,并从各地抽调职工和军人,开山辟林。渐渐地,这里的城镇出现了,原始大地走入了现代。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和伊春市气候资料图和东北林区民居景观图。
(1)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附近。结合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简要分析古时这里人迹罕至的原因。
(2)上图中的房屋是林区建设初期的民居,这些房屋具有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大等特点,且与多数砖砌院墙不同,东北林区的院墙常用木板制成,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当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因林而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指的就是东北木材外运。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的国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多亿立方米,占据全国国有商品材产量的半壁江山,森林为东北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3)伊春市被称为“祖国林都”,除了直接出售木材以外,举例说出伊春市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木材附加值。
【因林而衰】
  “一木独大”是曾经东北地区林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里长期重采伐、轻培育,造成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了“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发展将何去何从
(4)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两危”的原因。
【因林而转】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伊春市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科学论断。
(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为东北林区的转型与发展建言献策。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基础主干落实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项目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作物
不利 条件 (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2)春秋季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等
有利 条件 (1)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农业科技水平高
2.农业地位: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2)解决措施: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4.湿地的作用和保护:
(1)作用: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2)保护: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工业地位:我国最早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矿产资源与工业:
矿产特点 主要矿产 主要工业部门 主要工业中心 工业分布特点
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 石油  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 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 靠近原料产地
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3.工业发展:
(1)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2)措施: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图解知识
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
立德树人-北大荒精神
  2022年4月,经报中央领导批准,北大荒精神内涵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这是黑龙江垦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七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
漫画助学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东北三省社会、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探究情境 图文资料
  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湿地面积锐减;这里也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条件)
(1)东北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五常米,帝王粮。”东北大米经历180多天的生长周期、2 000多小时的日照,品质极佳,简析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条件。
答:东北地区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肥力较高,东北气温低,病虫害少,使用的农药和化肥量少,属于绿色食品;东北地区温度低,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东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产品质量优。
(2)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成为我国最大的重(轻/重)工业基地,读图可知其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2.(能力探究—影响)
(1)简析东北平原湿地面积锐减的影响。
答:湿地减少导致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2)简析经过多年开发,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东北地区因矿产资源开采而形成了一批工矿城市,经过多年开发,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以及生态恶化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
3.(高阶探究—对策)
(1)如今这里实施了“退耕还湿”工程,简述实施该工程的意义。
答:“退耕还湿”工程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地方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进而保证这里的作物产量。
(2)东北三省随着长期的资源开发,出现较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请为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工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的资源或新能源;发展多样化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服务业。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盐城学业考)读东北地区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为(A)
A.大兴安岭、黑龙江 B.小兴安岭、鸭绿江
C.太行山、松花江 D.长白山、图们江
2.关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大量采伐森林,增加经济收入
B.加快产业升级,振兴传统工业
C.加快开垦湿地,增加粮食产量
D.大力发展水运,降低运输成本
  (2023·济南学业考)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读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示意图,完成3、4题。
3.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崎岖,黑土广布
C.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D.河流众多,无结冰期
4.为保障商品粮生产,措施合理的是(B)
A.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保护黑土,防止肥力下降
C.培育良种,推广双季稻
D.精耕细作,推广小型农业机械
  (2023·营口学业考)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读图,完成5、6题。
5.东北三省发展成为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
A.矿产丰富 B.河网密布
C.土壤肥沃 D.湿地广大
6.图中四个城市,海陆交通均便利的是(D)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关键能力·提升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东北三省为全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读东北三省简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邻国A是蒙古,B是我国内海——渤海
B.山脉C是大兴安岭
C.①商品粮基地的农作物熟制一年两熟
D.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8.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的东北平原,后来通过开垦,变成了“北大仓”,但是现在又让它“荒”了。又“荒”了的原因是(B)
A.扩大城市面积,建设居民区
B.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C.发展工业,建设厂区
D.扩大草地面积,发展畜牧业
  松嫩平原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是东北平原的最大组成部分。读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气温分布特点,可推断(C)
A.年均温由北向南递减
B.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
D.0℃等温线以北全年气温低于0℃
10.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B)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1.2023年4月15日,首届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暨黑土保护利用论坛在北大荒集团分公司举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发布的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成果显示,1984-2021年东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下降趋势,空天地立体监测技术量化了黑土地“变瘦”的空间分布、变化速率与进程,近十年降速明显变缓。下图为东北三省示意图和东北三省土壤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的中西(中或西)部(方位),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沃野千里”是这里的鲜明写照。
(2)东北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受纬度因素影响,热量条件不足,多低温冻害(寒潮、霜冻等)(气象灾害)。
(3)黑土集中分布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区(干湿区)、中温带(温度带)。
(4)东北黑土地由于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气候优势),成为世界上纬度较高的水稻种植地。
(5)图中甲城市是长春市(省级行政中心)。辽中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从图示信息分析其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12.读东北林区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林而建】
  在祖国的东北部,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这里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古时人迹罕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开发这里的森林资源,国家成立了许多林业局,并从各地抽调职工和军人,开山辟林。渐渐地,这里的城镇出现了,原始大地走入了现代。下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图和伊春市气候资料图和东北林区民居景观图。
(1)东北林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附近。结合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资料图,简要分析古时这里人迹罕至的原因。
答:位置偏远,纬度高,气候寒冷。
(2)上图中的房屋是林区建设初期的民居,这些房屋具有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大等特点,且与多数砖砌院墙不同,东北林区的院墙常用木板制成,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当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利于保温;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屋顶坡度大利于排雪;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因林而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指的就是东北木材外运。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的国有林区累计生产木材10多亿立方米,占据全国国有商品材产量的半壁江山,森林为东北地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3)伊春市被称为“祖国林都”,除了直接出售木材以外,举例说出伊春市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高木材附加值。
答:制造家具、加工板材、木雕、工艺品等。
【因林而衰】
  “一木独大”是曾经东北地区林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这里长期重采伐、轻培育,造成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森林生态功能减弱,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了“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林区发展将何去何从
(4)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东北林区出现“两危”的原因。
答:重采伐、轻培育;气候寒冷,树木成材周期长;森林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等。
【因林而转】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伊春市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科学论断。
(5)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为东北林区的转型与发展建言献策。
答:植树造林、挂斧停锯、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中草药、野生菌等);发展冰雪旅游;森林康养、森林研学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