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节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5:53:0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基础主干落实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中填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
·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省级行政中心哈尔滨、长春、沈阳。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 部,包括A 省、B吉林省和C 省。
2.地形、河流:
(1)地形类型:以 和平原为主。
(2)地形分布。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北 部
长白山地 平原 大兴安岭
(3)河流。
a 、b 中国与Ⅰ 界河 形成
c 与支流嫩江冲积成松嫩平原
d鸭绿江、图们江 中国与Ⅱ 界河
e 形成辽河平原
(4)山河大势: 。
3.气候:
(1)气温:大部分地区冬季 ,夏季 。
(2)降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 季,冬季以降 为主。
(3)类型: 气候;特征: 。
【质疑判断】
(1)东北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的特征。( )
(2)常用“白山黑水”形容东北三省,“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 )
图解知识
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立德树人-睦邻维稳
  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长4 300多千米的边界线走向已全部确定。一条和平稳定的中俄边界有利于贯彻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将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全面深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北部边境的长期和平与安宁。
漫画思考
东北三省为什么冬季漫长而寒冷
疑难点拨
东北三省为什么有湿润区
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少,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探究情境 哈尔滨第40届冰雪节
  2024年哈尔滨第40届冰雪节推出了百余项特色冰雪活动,促进冰雪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特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变化)总结东北地区雪期及积雪厚度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能力探究—差异)
(1)图中雪期最短的城市是 ,积雪厚度最大的城市是 。
(2)简析图中①山脉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的主要原因。
3.(高阶探究—影响)
(1)雪乡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等特点,分析这种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冰雪旅游的优越自然资源。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武汉期中)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1~3题。
1.以下省级行政区域中,东北三省包括( )
①黑龙江省 ②吉林省 ③辽宁省 ④河北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东北三省的地形主要是( )
A.山地和平原 B.山地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高原和平原
3.下列描述,最符合该地区特点的是( )
A.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D.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2024·烟台学业考改编)2024年元旦前后,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带动了周边很多城市和景区都火起来。春节期间,烟台的小明随家人也到东北地区享受了一场冰雪盛宴。结合哈尔滨气候统计图(图1),完成4、5题。
4.小明一家游览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图2)。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景观的自然条件优势有( )
①地形崎岖多山地,冰雕造型丰富
②冬季寒冷而漫长,展览时间长
③冬季多降雪,方便就地取材
④河流较多,原材料丰富廉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旅行中,小明在长白山区拍摄了一张当地传统民居“地窨(yìn)子”的照片(如图)。据悉,“地窨子”以前是当地渔猎民族冬季的居所,一般靠山临水而建,属于地穴或半地穴建筑。结合图片推测“地窨子”( )
①通常位于山地北坡
②一般南向开门,北向有窗
③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④有利于防寒保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完成6、7题。
6.松花江哈尔滨段,河流结冰期约为( )
A.一个月 B.三个月
C.五个月 D.七个月
7.4月份松花江流量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为( )
A.大气降水明显增多,河流水量增加
B.河流上游水库放水,河流水量增加
C.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形成短暂的汛期
D.高山积雪和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增加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深圳期中)2023年的冬天,来自广西的11个小朋友勇闯东北,孩子们在东北的旅行被全程呵护,引发了一场广西与东北的“双向奔赴”,让东北旅游“走红”网络。据此完成8~10题。
8.网友们亲切地把广西的小朋友称为( )
A.“小麻花” B.“小冻梨”
C.“小哈密瓜” D.“小砂糖橘”
9.孩童们在东北最可能体验到的旅游项目是( )
A.泼水节 B.滑雪
C.采茶 D.赛龙舟
10.东北旅游“走红”网络,下列有利于东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扩大各个旅游景区的范围,提升景区品质
②借助媒体力量,拓展旅游市场
③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服务质量
④出台优惠措施,增加吸引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1.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案例 难忘的零下37℃
  1997年3月6日,我随广东省日全食科学考察观测团一行飞往哈尔滨。当时广州的气温为21℃。到达哈尔滨机场时已是下午4时多,气温为2℃。
  3月7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开往我国铁路网上位置最北的西林吉站。林海雪原,绵延不断。
  3月8日:乘汽车从西林吉到漠河北极村参观。黑龙江封冻的冰层可行驶卡车,民宅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好一个玉砌银装的北国。
  3月9日:6时,到观测场地做准备,天寒地冻,呵气成霜。日全食开始时,冷风骤起,寒鸦归林。拍摄日全食时,一摸到接在照相机上的望远镜筒,手就被冻在上面了。温度计显示当时温度为-37℃。
(粤教八下P34“案例”)
材料二
(中图版七下P33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2)分析漠河冬季气温极低的原因。
(3)你认为东北可以开展哪些特色旅游项目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基础主干落实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中填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
·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省级行政中心哈尔滨、长春、沈阳。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
2.地形、河流:
(1)地形类型: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2)地形分布。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北 部
长白山地 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3)河流。
a黑龙江、b乌苏里江 中国与Ⅰ俄罗斯界河 形成 三江平原
c松花江 与支流嫩江冲积成松嫩平原
d鸭绿江、图们江 中国与Ⅱ朝鲜界河
e辽河 形成辽河平原
(4)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
(1)气温: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2)降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冬季以降雪为主。
(3)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冷湿。
【质疑判断】
(1)东北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的特征。(×)
(2)常用“白山黑水”形容东北三省,“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
图解知识
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立德树人-睦邻维稳
  2004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长4 300多千米的边界线走向已全部确定。一条和平稳定的中俄边界有利于贯彻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有利于将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全面深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北部边境的长期和平与安宁。
漫画思考
东北三省为什么冬季漫长而寒冷
答:纬度高,气温低。
疑难点拨
东北三省为什么有湿润区
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少,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探究情境 哈尔滨第40届冰雪节
  2024年哈尔滨第40届冰雪节推出了百余项特色冰雪活动,促进冰雪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特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变化)总结东北地区雪期及积雪厚度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答:雪期由南向北逐渐变长;积雪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变厚。
2.(能力探究—差异)
(1)图中雪期最短的城市是沈阳,积雪厚度最大的城市是漠河。
(2)简析图中①山脉东侧年降水量多于西侧的主要原因。
答:东侧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3.(高阶探究—影响)
(1)雪乡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窗户较小等特点,分析这种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这里气候冷湿,冬季以降雪为主,房顶坡度较大,有利于积雪滑落,防止雪在房顶过多积存;墙体较厚、窗户较小能有效减缓室内外热量的交换,有利于室内保温。
(2)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冰雪旅游的优越自然资源。
答:冬季寒冷漫长,积雪厚度大,雪期长,冰雪资源丰富;靠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林海雪原独具特色等。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武汉期中)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1~3题。
1.以下省级行政区域中,东北三省包括(A)
①黑龙江省 ②吉林省 ③辽宁省 ④河北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东北三省的地形主要是(A)
A.山地和平原 B.山地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高原和平原
3.下列描述,最符合该地区特点的是(B)
A.地表崎岖,千沟万壑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D.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2024·烟台学业考改编)2024年元旦前后,哈尔滨冰雪旅游火出圈,带动了周边很多城市和景区都火起来。春节期间,烟台的小明随家人也到东北地区享受了一场冰雪盛宴。结合哈尔滨气候统计图(图1),完成4、5题。
4.小明一家游览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图2)。哈尔滨打造冰雪文化景观的自然条件优势有(B)
①地形崎岖多山地,冰雕造型丰富
②冬季寒冷而漫长,展览时间长
③冬季多降雪,方便就地取材
④河流较多,原材料丰富廉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旅行中,小明在长白山区拍摄了一张当地传统民居“地窨(yìn)子”的照片(如图)。据悉,“地窨子”以前是当地渔猎民族冬季的居所,一般靠山临水而建,属于地穴或半地穴建筑。结合图片推测“地窨子”(B)
①通常位于山地北坡
②一般南向开门,北向有窗
③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④有利于防寒保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完成6、7题。
6.松花江哈尔滨段,河流结冰期约为(C)
A.一个月 B.三个月
C.五个月 D.七个月
7.4月份松花江流量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为(C)
A.大气降水明显增多,河流水量增加
B.河流上游水库放水,河流水量增加
C.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形成短暂的汛期
D.高山积雪和冰川大量融化,河流水量增加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深圳期中)2023年的冬天,来自广西的11个小朋友勇闯东北,孩子们在东北的旅行被全程呵护,引发了一场广西与东北的“双向奔赴”,让东北旅游“走红”网络。据此完成8~10题。
8.网友们亲切地把广西的小朋友称为(D)
A.“小麻花” B.“小冻梨”
C.“小哈密瓜” D.“小砂糖橘”
9.孩童们在东北最可能体验到的旅游项目是(B)
A.泼水节 B.滑雪
C.采茶 D.赛龙舟
10.东北旅游“走红”网络,下列有利于东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是(D)
①扩大各个旅游景区的范围,提升景区品质
②借助媒体力量,拓展旅游市场
③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服务质量
④出台优惠措施,增加吸引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1.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案例 难忘的零下37℃
  1997年3月6日,我随广东省日全食科学考察观测团一行飞往哈尔滨。当时广州的气温为21℃。到达哈尔滨机场时已是下午4时多,气温为2℃。
  3月7日:专列从哈尔滨出发,开往我国铁路网上位置最北的西林吉站。林海雪原,绵延不断。
  3月8日:乘汽车从西林吉到漠河北极村参观。黑龙江封冻的冰层可行驶卡车,民宅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好一个玉砌银装的北国。
  3月9日:6时,到观测场地做准备,天寒地冻,呵气成霜。日全食开始时,冷风骤起,寒鸦归林。拍摄日全食时,一摸到接在照相机上的望远镜筒,手就被冻在上面了。温度计显示当时温度为-37℃。
(粤教八下P34“案例”)
材料二
(中图版七下P33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答:我国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南北温差很大。
(2)分析漠河冬季气温极低的原因。
答:漠河位于我国领土的最北端,纬度高,且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温极低。
(3)你认为东北可以开展哪些特色旅游项目
答:冰雪景观旅游,如冰雕、雪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