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三节 二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第三节 二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5:54:21

文档简介

二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基础主干落实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 地表破碎,地面坡度大
土质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二、水土保持
[填图绘图]
·填图:在示意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质疑判断】
(1)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发,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图解知识
立德树人—治理成就
  70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至2017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较退耕还林还草前的1999年增加了约33%,入黄泥沙减少至每年2亿吨以下。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历史,从曾经的鸟无栖树,到今天约65%的植被覆盖率,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
知识拓展
梯田的种类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
探究情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林草繁茂,环境宜人,大量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近代治理前的黄土高原: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为什么历史上的黄土高原和近代治理前的黄土高原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分组模拟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四组对比实验,具体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烧杯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泥沙)读图完成表格。
实验 实验结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实验1 降水强度①大(填“大”或“小”),水土流失严重。 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实验2 ③沙土(填“沙土”或“黏土”)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孔隙较多。
实验3 植被⑤稀疏(填“茂密”或“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⑥黄土高原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实验4 地表坡度⑦陡(填“陡”或“缓”),水土流失严重。 ⑧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地表坡度较大。
2.(能力探究—人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答:过度放牧,毁林开荒,修路、采矿等。
3.(高阶探究—治理)针对上述水土流失的原因,你能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吗
答: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盐城模拟)“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文字描述的地方位于图中阴影区。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阴影区(B)
A.主要分布在青、陕、晋、冀
B.该地区传统民居为窑洞
C.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长城以北,秦岭以南
D.沙漠、戈壁广布
2.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B)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④采矿、修路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C)
A.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缓坡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
C.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陡坡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2024·南昌期中)“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这首陕北民歌描述了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此完成4~6题。
4.材料中描述的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C)
A.水污染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5.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B)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④采矿破坏地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针对黄土高原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7.读水土保持护坡林的作用示意图,看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治水土流失的。
(1)在经过护坡林带前,山坡径流的泥沙含量大(填“大”或“小”),经过两道护坡林带后,入河的是微量清水。
(2)植物的树冠、枯枝落叶拦截雨水,缓解(填“缓解”或“加剧”)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
(3)部分山坡径流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沿根系下渗(填“蒸发”或“下渗”)成为地下水,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4)据图可知,建设护坡林可以(B)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减弱噪声
D.防御灾害,保障农业稳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河南学业考)1952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韭园沟开展了持续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读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黄河流域范围及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完成8、9题。
8.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A)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9.下列组合与图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B)
A.墚峁顶——打坝淤地
B.山坡——植树种草
C.沟底——种植经济林
D.山坡——草田轮作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针对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堆采取了台阶式平整治理方法(如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0~12题。
10.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环境作用是(C)
A.减少噪声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
11.护坡挡墙主要的作用是(D)
A.降低坡度 B.阻挡水流
C.减少地震 D.保护坡体
12.废石堆治理过程中,当地选用牧草而不是野生杂草,目的是(D)
A.保持水土 B.降低成本
C.美化环境 D.发展牧业
【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13.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耕地,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小米。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的原因是流水的侵蚀。
(3)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应修建梯田,为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打坝淤地,进行水土保持。二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基础主干落实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 地表破碎,地面坡度大
土质 黄土土质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 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 、 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 ,破坏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 恶化。
(3)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二、水土保持
[填图绘图]
·填图:在示意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1. 等生物措施与 、 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 ,过度放牧的地方 等。
【质疑判断】
(1)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生态环境脆弱。( )
(2)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发,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 )
图解知识
立德树人—治理成就
  70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关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至2017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较退耕还林还草前的1999年增加了约33%,入黄泥沙减少至每年2亿吨以下。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历史,从曾经的鸟无栖树,到今天约65%的植被覆盖率,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
知识拓展
梯田的种类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
探究情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模拟实验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林草繁茂,环境宜人,大量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
  近代治理前的黄土高原: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为什么历史上的黄土高原和近代治理前的黄土高原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分组模拟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四组对比实验,具体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烧杯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泥沙)读图完成表格。
实验 实验结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实验1 降水强度① (填“大”或“小”),水土流失严重。 ②
实验2 ③ (填“沙土”或“黏土”)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④
实验3 植被⑤ (填“茂密”或“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⑥
实验4 地表坡度⑦ (填“陡”或“缓”),水土流失严重。 ⑧
2.(能力探究—人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3.(高阶探究—治理)针对上述水土流失的原因,你能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吗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盐城模拟)“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文字描述的地方位于图中阴影区。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阴影区( )
A.主要分布在青、陕、晋、冀
B.该地区传统民居为窑洞
C.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长城以北,秦岭以南
D.沙漠、戈壁广布
2.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④采矿、修路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3.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A.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缓坡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
C.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陡坡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2024·南昌期中)“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这首陕北民歌描述了黄土高原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此完成4~6题。
4.材料中描述的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5.造成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④采矿破坏地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针对黄土高原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读水土保持护坡林的作用示意图,看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治水土流失的。
(1)在经过护坡林带前,山坡径流的泥沙含量 (填“大”或“小”),经过两道护坡林带后,入河的是 。
(2)植物的树冠、枯枝落叶拦截雨水, (填“缓解”或“加剧”)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
(3)部分山坡径流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沿根系 (填“蒸发”或“下渗”)成为地下水,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4)据图可知,建设护坡林可以(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减弱噪声
D.防御灾害,保障农业稳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河南学业考)1952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韭园沟开展了持续七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治水治沙探索破解之道。读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黄河流域范围及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完成8、9题。
8.1990-202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 )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9.下列组合与图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墚峁顶——打坝淤地
B.山坡——植树种草
C.沟底——种植经济林
D.山坡——草田轮作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针对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堆采取了台阶式平整治理方法(如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0~12题。
10.牧草和灌木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
A.减少噪声 B.净化空气
C.保持水土 D.吸烟滞尘
11.护坡挡墙主要的作用是( )
A.降低坡度 B.阻挡水流
C.减少地震 D.保护坡体
12.废石堆治理过程中,当地选用牧草而不是野生杂草,目的是( )
A.保持水土 B.降低成本
C.美化环境 D.发展牧业
【教材再开发·活动拓展】
13.读黄土高原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地形平坦,在农业土地利用上,通常用作 ,黄土高原传统的粮食作物是 。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中 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的原因是 。
(3)B处若作为农业用地应修建 ,为减少水土流失,C处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