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基础主干落实
一、文明的摇篮
[填图绘图]
·绘图:用“○”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标注名称。
·填图:在图中填出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所跨主要省区的行政中心。
1.位置:东起 山脉,西至 ,北连 (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 。
2.范围:地跨① 省、② 省、③ 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黄土风情:白羊肚头巾、 、信天游。
二、风吹来的黄土
1.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 堆积区。
2.“风成说”观点:黄土是风从 、 和我国 地区吹来堆积而成的。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貌景观及成因:
地表特征 地貌景观 形成原因
,支离破碎 黄土 、黄土墚、黄土峁、黄土 土质 、流水侵蚀
黄土地貌景观(连一连):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形成
4.黄土 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图解知识
图示法解释黄土“风成说”
立德树人—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约5 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
漫画思考
歌曲《黄土高坡》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情境 图文资料
某中学地理社团对黄土高原的地貌进行研学考察,并参观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文化)请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2.(能力探究—关系)
(1)分析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当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请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原因。
(3)“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广泛流行的一种民歌曲牌,大多高亢、嘹亮、刚健,内容广泛。请简析其歌腔高亢悠长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题指南】
1.黄土是直立结构,不易坍塌,容易开挖,适宜建窑洞居住。
2.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白羊肚头巾扎在头上有抵御风沙、防尘擦汗、夏天防晒、冬天御寒等作用。
3.这里地表沟壑纵横,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形成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长的特点。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淮南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C.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2.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楼
C.平遥古城 D.秦腔
(2024·商洛期末)陕西剪纸造型美观,形式多样,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读陕西省某地剪纸图,完成4~6题。
4.图示剪纸中民居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门窗朝南开放,该特色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蒙古包 D.高架屋
5.下列美食中,属于陕西省的是( )
A.毛血旺 B.炒螃蟹
C.剁椒鱼头 D.羊肉泡馍
6.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饮食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连云港学业考)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如图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完成7~9题。
7.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 )
A.晋、陕、甘三省区交界处
B.宁、陕、甘三省区交界处
C.陕、宁、豫三省区交界处
D.陕、晋、豫三省区交界处
8.该地区发展炼铝业的主要能源优势有( )
①石油资源丰富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该地区发展炼铝业应该关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碱化
1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土高原示意图(图1)和榆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
(1)图1中山脉A是 ,该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 。
(2)从气候和生产生活角度,各举一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水稻喜高温、需水量大。为提高粮食产量,有人建议在榆林农村大规模修梯田种植水稻,专家表示反对。请你说明反对的理由。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形图。
(中图版七下P89图)
材料二 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
(中图版七下P89图)
(1)概括黄土高原地形的最基本特征。
(2)请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照片(A、B、C)和与之相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D、E、F)连接起来。
(3)分析塬、墚、峁三种黄土地貌之间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
(4)从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照片上看,高原上自然植被状况如何
(5)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①从地形来看:从 向 过渡。
②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 向 过渡。
③从植被方面看:从 向 过渡。
④从农业生产来看:从 向 过渡。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基础主干落实
一、文明的摇篮
[填图绘图]
·绘图:用“○”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标注名称。
·填图:在图中填出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所跨主要省区的行政中心。
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2.范围:地跨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黄土风情:白羊肚头巾、窑洞、信天游。
二、风吹来的黄土
1.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风成说”观点: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吹来堆积而成的。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貌景观及成因:
地表特征 地貌景观 形成原因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土质疏松、流水侵蚀
黄土地貌景观(连一连):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形成
4.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图解知识
图示法解释黄土“风成说”
立德树人—黄土风情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以“窑洞”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为代表的民间文艺。约5 5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史前人类已经开始从事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
漫画思考
歌曲《黄土高坡》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答:反映当地风沙大、黄土多。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情境 图文资料
某中学地理社团对黄土高原的地貌进行研学考察,并参观了当地的民风民俗,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文化)请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答: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舞蹈:安塞腰鼓等。
2.(能力探究—关系)
(1)分析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黄土分布广而厚,便于就地取材;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土质疏松,易开挖;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冬冷夏热,窑洞能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热的作用。
(2)当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请从自然环境方面分析原因。
答:当地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是因为当地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白羊肚头巾具有抵御风沙、防尘擦汗、夏天防晒、冬天御寒等作用。
(3)“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广泛流行的一种民歌曲牌,大多高亢、嘹亮、刚健,内容广泛。请简析其歌腔高亢悠长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看着距离近,要走到却很远,人们为了交流,必须高声说话,久而久之形成歌腔高亢悠长的民歌。
【解题指南】
1.黄土是直立结构,不易坍塌,容易开挖,适宜建窑洞居住。
2.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白羊肚头巾扎在头上有抵御风沙、防尘擦汗、夏天防晒、冬天御寒等作用。
3.这里地表沟壑纵横,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形成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长的特点。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淮南期中)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C)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东
B.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C.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2.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B)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B)
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楼
C.平遥古城 D.秦腔
(2024·商洛期末)陕西剪纸造型美观,形式多样,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读陕西省某地剪纸图,完成4~6题。
4.图示剪纸中民居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门窗朝南开放,该特色传统民居是(B)
A.四合院 B.窑洞
C.蒙古包 D.高架屋
5.下列美食中,属于陕西省的是(D)
A.毛血旺 B.炒螃蟹
C.剁椒鱼头 D.羊肉泡馍
6.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饮食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连云港学业考)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炼铝业基地。如图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完成7~9题。
7.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D)
A.晋、陕、甘三省区交界处
B.宁、陕、甘三省区交界处
C.陕、宁、豫三省区交界处
D.陕、晋、豫三省区交界处
8.该地区发展炼铝业的主要能源优势有(C)
①石油资源丰富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该地区发展炼铝业应该关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C)
A.土地荒漠化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盐碱化
1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土高原示意图(图1)和榆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
(1)图1中山脉A是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2)从气候和生产生活角度,各举一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答:气候:1月0 ℃等温线经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山脉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生产活动:山脉以南以水田为主(多种水稻),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多种小麦、玉米)。
(3)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水稻喜高温、需水量大。为提高粮食产量,有人建议在榆林农村大规模修梯田种植水稻,专家表示反对。请你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水稻种植需水量大,榆林年降水量较少,集中性强,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加剧水资源供应紧张。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形图。
(中图版七下P89图)
材料二 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
(中图版七下P89图)
(1)概括黄土高原地形的最基本特征。
答: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2)请把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照片(A、B、C)和与之相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D、E、F)连接起来。
答:A—F B—E C—D
(3)分析塬、墚、峁三种黄土地貌之间在成因上有什么联系。
答:黄土塬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形成墚;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形成峁。
(4)从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照片上看,高原上自然植被状况如何
答: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疏。
(5)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从地形、气候、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①从地形来看:从平原向高原过渡。
②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来看: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
③从植被方面看: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④从农业生产来看: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