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6:19:16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基础主干落实
一、政治文化中心
[填图绘图]
·描图:描出北京的轮廓。  
·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渤海、天津市、河北省、燕山、西山。
1.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 位置 经纬度位置 大致位于 、
相对位置 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北面背靠群山,与 省、 市相邻
地势 由 向 倾斜
气候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主要河流 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和人工运河—— 运河
流向 自 向 注入 海
2.城市职能: 中心、文化中心、 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
3.铁路线:A 线,B京九线,C京广线,D京包线,E 线。
二、历史悠久的古都
1.名胜古迹: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2.历史文化传统: 、胡同、牌楼等。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现代化的立体交通:
(1)市区形成了 的快速道路网。
(2)全国最大的 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2.城市发展与保护:
(1)保护:在城市建设中,重视 文化建筑的保护和 的改善。
(2)发展目标:国家首都、 、文化名城、 。
【质疑判断】
(1)北京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 )
(2)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向靠近水源的地方发展。( )
图解知识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立德树人—文化名城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7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迹7 309项,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漫画助学
  北京四合院多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窗朝向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
探究情境 图文资料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现象)推测北京通过“瘦身健体”后可以缓解的“大城市病”。
2.(能力探究—条件)简述天津市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3.(高阶探究—影响)说明武清区承接先进制造业给当地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临汾期中)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读北京市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北京的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南高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2.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全国文化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3.北京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下列体现北京独特文化的是( )
A.竹楼、游神 B.胡同、京剧
C.冰雕、秦腔 D.面塑、窑洞
  (2024·成都学业考改编)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下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5.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2024·河南学业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天津市宝坻区依托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宝坻”的合作模式。如图为宝坻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可重点发展( )
A.金属冶炼 B.食品加工
C.纺织服装 D.生物医药
7.北京和宝坻间的高效联动得益于( )
A.良好的生态环境 B.便捷的交通通信
C.庞大的消费市场 D.充足的劳动人口
  国际氢能示范区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共建项目,大兴区成为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如图示意北京市大兴区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北京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制造成本低 B.减排效果更好
C.技术门槛低 D.燃料容易获得
9.清华大学等机构为研发氢能汽车提供( )
A.广阔的市场 B.丰富的劳动力
C.先进的科技 D.廉价的原料
10.大兴区成为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有助于疏解北京( )
A.各种首都的职能 B.中心城区的人口
C.国际交往中心职能 D.政治、文化中心职能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怀化学业考)读环渤海经济区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矿产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B.水资源丰富
C.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D.多侨乡,可以吸引海外投资
12.北京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核心优势是( )
A.外国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众多
B.环境优美
C.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科技发达
D.历史文化悠久
  (2024·南阳模拟)曹妃甸昔日的荒凉滩涂上,一座钢铁“梦工厂”迅速崛起,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位于北京的首钢旧厂房改造成了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入驻。读首钢搬迁线路图,完成13、14题。
13.首钢从北京搬迁至曹妃甸工业区,可以( )
①带动曹妃甸区域工业发展
②改善北京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③完善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
④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首钢旧厂房所在产业园区可重点发展( )
A.油气产业 B.机械制造
C.文化创意 D.纺织工业
  四合院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其正房的前方多植夏季树叶茂盛、秋冬树叶凋零的落叶阔叶树。读四合院图,完成15、16题。
15.四合院坐北朝南,门窗朝向南方,这是因为北京冬季和夏季分别盛行( )
A.偏南风、偏北风 B.偏北风、偏南风
C.东风、西风 D.西风、东风
16.四合院正房的前方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其地理原因是( )
A.土壤贫瘠,针叶树难以存活
B.气温寒冷,针叶树不宜生长
C.降水丰富,落叶阔叶树遮风挡雨
D.落叶阔叶树夏可遮阳,冬可采光
17.(2023·北京学业考)北京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大都市。围绕新时代北京建设新成就,同学们开展学习交流。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2015-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 生态之城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部分河段曾经干涸、污染严重。经过综合治理,多条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水清岸绿,其中再生水功不可没。
(1)图中,北京市主要河流有 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等。
(2)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呈现 趋势,其中,利用量最多的是 用水。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供水的重要来源。
主题二 科技之城
  北京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打造两大产业带,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3)“三城一区”与两大产业带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北京市主要依托 ,打造北部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主要依托 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将数字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
(4)建设“三城一区”,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最能体现出北京是全国的( )(单项选择)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主题三 文化之城
  博物馆以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形式,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学习机会。北京市政府制定规划,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5)依据资料,概括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有利条件。
(6)从生态、科技、文化的角度,任选其一,结合实例,说出北京建设新成就的积极影响。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基础主干落实
一、政治文化中心
[填图绘图]
·描图:描出北京的轮廓。  
·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渤海、天津市、河北省、燕山、西山。
1.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 位置 经纬度位置 大致位于40°N、116°E
相对位置 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北面背靠群山,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 主要河流 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和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流向 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2.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
3.铁路线:A京沪线,B京九线,C京广线,D京包线,E京哈线。
二、历史悠久的古都
1.名胜古迹: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2.历史文化传统: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现代化的立体交通:
(1)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2)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2.城市发展与保护:
(1)保护: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发展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质疑判断】
(1)北京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
(2)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向靠近水源的地方发展。(√)
图解知识
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立德树人—文化名城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7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市共有文物古迹7 309项,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漫画助学
  北京四合院多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窗朝向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答:四合院坐北朝南是为了躲避北方冬季寒冷的西北风,门窗朝向南方,是为了采光。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
探究情境 图文资料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现象)推测北京通过“瘦身健体”后可以缓解的“大城市病”。
答:交通压力降低;缓解住房紧张;城市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变好等。
2.(能力探究—条件)简述天津市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答:读图可知,天津市武清区距离北京较近,多条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武清区有众多科技产业园区,科技力量雄厚;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3.(高阶探究—影响)说明武清区承接先进制造业给当地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武清区承接先进制造业,提高了科技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整体的经济发展;承接先进制造业,促进了当地的就业,提高了居民的收入,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临汾期中)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读北京市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北京的地势特征是(D)
A.东高西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南高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2.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A)
A.全国政治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全国文化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3.北京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下列体现北京独特文化的是(B)
A.竹楼、游神 B.胡同、京剧
C.冰雕、秦腔 D.面塑、窑洞
  (2024·成都学业考改编)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成为北京第八项世界遗产。下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B)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5.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D)
  (2024·河南学业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天津市宝坻区依托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宝坻”的合作模式。如图为宝坻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可重点发展(D)
A.金属冶炼 B.食品加工
C.纺织服装 D.生物医药
7.北京和宝坻间的高效联动得益于(B)
A.良好的生态环境 B.便捷的交通通信
C.庞大的消费市场 D.充足的劳动人口
  国际氢能示范区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共建项目,大兴区成为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如图示意北京市大兴区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北京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主要原因可能是(B)
A.制造成本低 B.减排效果更好
C.技术门槛低 D.燃料容易获得
9.清华大学等机构为研发氢能汽车提供(C)
A.广阔的市场 B.丰富的劳动力
C.先进的科技 D.廉价的原料
10.大兴区成为北京新的产业集聚区,有助于疏解北京(B)
A.各种首都的职能 B.中心城区的人口
C.国际交往中心职能 D.政治、文化中心职能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怀化学业考)读环渤海经济区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A)
A.矿产丰富,海陆交通便利
B.水资源丰富
C.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D.多侨乡,可以吸引海外投资
12.北京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其核心优势是(C)
A.外国大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众多
B.环境优美
C.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科技发达
D.历史文化悠久
  (2024·南阳模拟)曹妃甸昔日的荒凉滩涂上,一座钢铁“梦工厂”迅速崛起,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位于北京的首钢旧厂房改造成了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入驻。读首钢搬迁线路图,完成13、14题。
13.首钢从北京搬迁至曹妃甸工业区,可以(A)
①带动曹妃甸区域工业发展
②改善北京城区大气环境质量
③完善曹妃甸基础设施建设
④解决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首钢旧厂房所在产业园区可重点发展(C)
A.油气产业 B.机械制造
C.文化创意 D.纺织工业
  四合院承载着北京的传统文化,其正房的前方多植夏季树叶茂盛、秋冬树叶凋零的落叶阔叶树。读四合院图,完成15、16题。
15.四合院坐北朝南,门窗朝向南方,这是因为北京冬季和夏季分别盛行(B)
A.偏南风、偏北风 B.偏北风、偏南风
C.东风、西风 D.西风、东风
16.四合院正房的前方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其地理原因是(D)
A.土壤贫瘠,针叶树难以存活
B.气温寒冷,针叶树不宜生长
C.降水丰富,落叶阔叶树遮风挡雨
D.落叶阔叶树夏可遮阳,冬可采光
17.(2023·北京学业考)北京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大都市。围绕新时代北京建设新成就,同学们开展学习交流。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2015-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 生态之城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部分河段曾经干涸、污染严重。经过综合治理,多条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水清岸绿,其中再生水功不可没。
(1)图中,北京市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等。
(2)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利用量最多的是环境用水。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供水的重要来源。
主题二 科技之城
  北京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打造两大产业带,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3)“三城一区”与两大产业带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北京市主要依托②,打造北部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主要依托①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将数字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②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
(4)建设“三城一区”,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最能体现出北京是全国的(C)(单项选择)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主题三 文化之城
  博物馆以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形式,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学习机会。北京市政府制定规划,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5)依据资料,概括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有利条件。
答:博物馆数量多,基础设施完善、年接待能力强,技术先进,方便线上游览等。
(6)从生态、科技、文化的角度,任选其一,结合实例,说出北京建设新成就的积极影响。
答:生态方面:生态之城,北京经过综合治理,多条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水清岸绿;“三城一区”与两大产业带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科技方面:多家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AR等高新技术,建设云资源,方便观众线上游览,有利于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同时节约资源。文化方面:博物馆以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形式,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