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传统文化
角度一 地理与民间文艺
命题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文化艺术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突破点 1.剪纸艺术反映地方环境。 2.信天游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地方戏曲分布的地域差异
【新题体验】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用剪纸表现民居,别有一番情趣。图中①②③示意我国某些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读图完成1~3题。
1.反映民居①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C)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民居①③分别位于我国的(A)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3.剪纸①②③中民居与自然要素的关系正确的是(C)
A.①—材料体积小、重量轻,搭建简单,拆卸容易
B.②—适应气候湿热多雨,通风散热,利于雨水排泄
C.③—黄土层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D.③—多以石为主要建材,防风、防寒、保暖
4.信天游是富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信天游中唱道“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图中反映陕北地区的地形区与地表特征都正确的是(D)
A.①地 平坦辽阔
B.②地 沟壑纵横
C.③地 冰川广布
D.④地 千沟万壑
角度二 地理与传统民居
命题点 传统民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民居的建筑形式也能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突破点 1.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以某传统民居简析聚落的分类、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新题体验】
中国传统民居在整体上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凝聚着人与自然相处的集体智慧以及人文精神,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归属和情结。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及部分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C)
A.①—黄土深厚,冬暖夏凉
B.②—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C.③—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④—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6.图示传统民居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D)
A.①—乙 B.②—丁
C.③—甲 D.④—丙
7.甲、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A)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024·云南学业考)“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的传统民居。房屋通常建在向阳的斜坡或靠山处,底部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屋顶覆盖茅草,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和千脚落地房图片,完成8、9题。
8.“千脚落地房”反映了当地(C)
A.全年炎热干燥
B.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地形起伏较大
D.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9.当地人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主要目的是(A)
A.保持坡体稳定 B.保持房屋美观
C.降低建房成本 D.减少地震发生
角度三 地理与饮食
命题点 结合我国不同地域饮食习惯推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突破点 我国八大菜系的分布及鲁菜、川菜与当地环境的联系
【新题体验】
10.读我国八大菜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在清朝初年,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了清朝末年,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1)空间位置上的共同特征:从纬度位置上看,除鲁菜外,其余七大菜系大部分都分布在35°N(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
(2)“才饮长沙(b省行政中心)水,又食武昌鱼”。b省食材较丰富,试从自然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
湖南省气候湿热,地形复杂,河湖众多,自然环境多样。
(3)川菜以麻辣闻名于世,其流行于四川盆地,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地的人们无辣不欢的原因。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气候潮湿闷热,为了排出体内湿气,当地无辣不欢。
(4)分析青藏地区没有形成特色菜系的原因是青藏地区海拔较高,气候高寒,受热量的限制,生物种类少,食材相对缺乏。
角度四 地理与交通运输方式
命题点 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交通工具形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其变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突破点 以南船北马的标志考查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新题体验】
下图为大型地理标志雕塑:南船北马,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大型地理标志雕塑“南船北马”的位置最靠近(B)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2.最可能穿过地理标志雕塑“南船北马”所在地的是(C)
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我国1月0℃等温线
D.我国1月20℃等温线
13.我国传统交通工具形成“南船北马”地域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的解释,最不合理的是(A)
A.南方地区河流冬季水量更大
B.北方地区降水较少
C.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D.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湖众多
角度五 地理与传统服饰
命题点 传统服饰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服饰的原材料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样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突破点 以我国藏族的传统服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新题体验】
现代画家李焕民创作的版画《初踏黄金路》表现了某民族人民秋收劳动结束后,大家用唱歌跳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人物的民族服饰“穿一手露一手”,可以反映当地(D)
A.寒冷干燥 B.太阳辐射强
C.空气稀薄 D.昼夜温差大
15.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A)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
B.沙漠绿洲,人们收获棉花
C.长江三角洲,农民收割水稻
D.内蒙古牧区,牧民放牧牛羊
16.如果你的朋友计划明年暑假期间去该地旅游,下面的旅游用品中你认为必备的是(A)
①氧气袋 ②凉鞋 ③防晒霜 ④泳衣 ⑤太阳镜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二 传统文化
角度一 地理与民间文艺
命题点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文化艺术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突破点 1.剪纸艺术反映地方环境。 2.信天游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地方戏曲分布的地域差异
【新题体验】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用剪纸表现民居,别有一番情趣。图中①②③示意我国某些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读图完成1~3题。
1.反映民居①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民居①③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3.剪纸①②③中民居与自然要素的关系正确的是( )
A.①—材料体积小、重量轻,搭建简单,拆卸容易
B.②—适应气候湿热多雨,通风散热,利于雨水排泄
C.③—黄土层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D.③—多以石为主要建材,防风、防寒、保暖
4.信天游是富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信天游中唱道“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图中反映陕北地区的地形区与地表特征都正确的是( )
A.①地 平坦辽阔
B.②地 沟壑纵横
C.③地 冰川广布
D.④地 千沟万壑
角度二 地理与传统民居
命题点 传统民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民居的建筑形式也能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突破点 1.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以某传统民居简析聚落的分类、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新题体验】
中国传统民居在整体上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凝聚着人与自然相处的集体智慧以及人文精神,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归属和情结。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及部分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 )
A.①—黄土深厚,冬暖夏凉
B.②—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C.③—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④—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6.图示传统民居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乙 B.②—丁
C.③—甲 D.④—丙
7.甲、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024·云南学业考)“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的传统民居。房屋通常建在向阳的斜坡或靠山处,底部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屋顶覆盖茅草,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和千脚落地房图片,完成8、9题。
8.“千脚落地房”反映了当地( )
A.全年炎热干燥
B.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地形起伏较大
D.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9.当地人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主要目的是( )
A.保持坡体稳定 B.保持房屋美观
C.降低建房成本 D.减少地震发生
角度三 地理与饮食
命题点 结合我国不同地域饮食习惯推断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突破点 我国八大菜系的分布及鲁菜、川菜与当地环境的联系
【新题体验】
10.读我国八大菜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在清朝初年,川菜、鲁菜、淮扬菜、粤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了清朝末年,浙江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汉民族饮食的“八大菜系”。
(1)空间位置上的共同特征:从纬度位置上看,除鲁菜外,其余七大菜系大部分都分布在35°N( 线)以南地区。
(2)“才饮 (b省行政中心)水,又食武昌鱼”。b省食材较丰富,试从自然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
(3)川菜以麻辣闻名于世,其流行于 盆地,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地的人们无辣不欢的原因。
(4)分析青藏地区没有形成特色菜系的原因是 。
角度四 地理与交通运输方式
命题点 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交通工具形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其变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突破点 以南船北马的标志考查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新题体验】
下图为大型地理标志雕塑:南船北马,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大型地理标志雕塑“南船北马”的位置最靠近(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12.最可能穿过地理标志雕塑“南船北马”所在地的是( )
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我国1月0℃等温线
D.我国1月20℃等温线
13.我国传统交通工具形成“南船北马”地域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的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
A.南方地区河流冬季水量更大
B.北方地区降水较少
C.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地形平坦
D.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湖众多
角度五 地理与传统服饰
命题点 传统服饰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服饰的原材料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样式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突破点 以我国藏族的传统服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新题体验】
现代画家李焕民创作的版画《初踏黄金路》表现了某民族人民秋收劳动结束后,大家用唱歌跳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中人物的民族服饰“穿一手露一手”,可以反映当地( )
A.寒冷干燥 B.太阳辐射强
C.空气稀薄 D.昼夜温差大
15.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
B.沙漠绿洲,人们收获棉花
C.长江三角洲,农民收割水稻
D.内蒙古牧区,牧民放牧牛羊
16.如果你的朋友计划明年暑假期间去该地旅游,下面的旅游用品中你认为必备的是( )
①氧气袋 ②凉鞋 ③防晒霜 ④泳衣 ⑤太阳镜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