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法分配律 1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法分配律 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1-19 15: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乘法分配律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所以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为此课本安排一道学生已学过的应用题,且配有实物图,以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产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猜想、讨论、验证,总结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录:
一、观察猜想,切入探究点
1.抛出四组题目:
(1)(6+4)×5     6×5+4×5
(2)(8+12)×4    8×4+12×4
(3)8×(7+3)    8×7+8×3
(4)7×(15+20)   7×15+7×20
2.观察猜想: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猜想一下,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沉思片刻后,有十来个同学举起了手。]
生1:我发现左边一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生2:不对,应该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因为8×(7+3)与7×(15+20)……。
生3:右边的算式是两个积相加。
生4:我认为是两个加数分别与括号外面的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师:(点头赞许)相乘,分别用得好!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5:我猜想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结果会相等。
其他同学也随着说:“嗯,相等的,相等的。”
3.初步验证:
师:真相等?猜想要验证,用什么方法呢?
生齐:计算一下就行了。
师:好,自己找到了验证方法,选择其中两题同桌分工合作进行验证。
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正确。
师:同学们,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猜想,之后才被验证,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自主编题,合作探究,验证猜想
1.模仿编题:
师:数学王国的确存在刚才同学们说的情况,那么,你也来创造几组题目,并进行验证,说给同桌同学听。
学生汇报,师板书:
生1:(25+18)×2=25×2+18×2
生2:(15+28)×6=15×6+28×6
生3:46×(25+25)=46×25+46×25
生4:76×32+76×68=76×(32+68)… …
2.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编了很多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1:为什么会相等?
生2:如果两数之和变为两个之差呢?
生3:这是不是又是什么运算定律?
我点头表示默许。
3.实例说明
师:为什么会相等呢?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呢?四人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研究有成果。
生1:上星期天我买了两支同样的自动铅笔和两包笔芯,每支自动铅笔3元,笔芯每包1元,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证明:(3+1)×2=3×2+1×2,
(3+1)表示一支自动铅笔和一包笔芯的价格,乘2后表示一共要付多少元;等号右边表示两支自动笔的价钱加两包笔芯的价格,研究结果确实相等。
师:大家用掌声表示祝贺。那么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呢?
生2:张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6分钟,王师傅加工一个零件需7分钟,张、王两师傅各加工10个零件,共需几分钟?
生3:学校订秋季校服,每件上衣32元,每条裤子28元,订1000套校服需几元?
生4:小张摆木块,每行摆5个白木块,3个红木块,摆了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块?
师:每一组都有发现,都从生活中找到了数学问题,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说明确实存在着规律。
三、明理内化,开拓思维
1.明理:
师:以上这些题目是两种算法,但结果是相同的,我们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生:等号。
师:这不,我们又发明了一个乘法运算定律,称为乘法分配律。
2.内化: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生1:(7+8)×3=7×3+8×3。
生2:用数字举例说不完,我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生3:我想用符号来表示:(△+○)×□=△×□+○×□
生4:我用汉字表示:(爱+数)×学=爱×学+数×学
师:那么如果我们用文字来表述的话,该怎样说呢?
生1:两个数和乘一个数,就可以把两个加数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乘的地方,用相乘,再添上分别两字。
师:那请你说一说。
生2: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学生不约而同地用掌声向他祝贺。
3.回顾:
师出示准备练习的题目。
师:现在弄明白为什么每一组的算式会相等?根据是什么?
生齐:乘法分配律。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层练习:
第一层次是巩固练习:根据乘法分配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式子。
1.(25+7)×4=             
2.8×(125+9)=            
3.46×18+54×18=            
4.36×5+36×5=             
逐一进行反馈,第4题,学生引起了争论:
生1:36×5+36×5=(36+36)×5
生2:应该等于36×(5+5)
生3:两人都对。
师:请大家举手表决。
生都同意两种结果。
师:既然大家都说对,如果以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你会更欣赏哪一种结果呢?为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2种36×(5+5),因为这样使计算简便。
第二层次练习题:把相等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不能连的说明原因,怎样改动能连。)
1.24×49+24×51   24×(49+51)
2.(25+6)×4    25×6+4×6
3.35×(18+26)   35×18+35×26
4.(24+35)×5    24×5+35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