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行知中学高中语文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之《雨霖铃》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滨州行知中学高中语文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之《雨霖铃》课件(16张ppt)+教学设计(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9 08:49:18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宋]柳永雨霖铃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著有《乐章集》。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了完备。 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朗读评价量规课堂互动 1、词中写了些什么?
2、为什么写这些?
3、是怎么写的?
深入理解离别之前 勾勒环境
(烘托凄清缠绵的气氛)
离别之时 描写情态
(写尽依依惜别之情)
离别之后 刻画心理
(前途渺茫,相见无期,孤单寂寞)
是怎么写的融情于景:
虚实相济词中描写的景物长亭别离:寒蝉、长亭、都门、烟波、暮蔼、
楚天
羁旅长愁:杨柳、晓风、残月(实写)(虚写)鉴赏评价: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苦凄凉气氛,主要是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时值深秋,作者与恋人在城外的长亭里饯别,寒蝉凄切的嘶鸣使人倍添愁苦,面对着美酒,却毫无心情。骤雨初歇,暮色苍茫,这时候无论如何都该启程了。不想走而又不得不走,作者心中矛盾而又痛苦。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借浩渺的暮霭来表现黯淡的离愁。作者要去的地方,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辽阔无边的楚天,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醒之后,看到岸边的杨柳的枝条在晓风中徐徐飘拂,再加上那一弯残月的映衬,越发增添了凄清、伤感的情调。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
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
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蝶恋花课外拓展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雨霖铃???柳永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选编在鲁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本课是本单元第一篇,在整个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而风格婉约,感情细腻。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进行了1、2单元的唐诗的学习,可以说已经比较系统的讲述了诗歌,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品味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但学生很少能独立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作品,所以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词理解景之妙处,情之真切,感受词的意境和感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词的相关风格,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意境,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 3.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音频,既能为学生朗读提供范本,又可以营造学习古典诗词的的氛围。
二、在学生朗读时,可进行朗读比赛,老师可提供朗读量规,供学生参考,进行自评、互评。
三、品味词的意象和情感时,巧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用ppt展示词的意象和情感。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教师补充离别诗句,然后顺势导入:离别是一种常事,文人笔下的离情或深沉,或豁达或婉约,当然将离别写得最缠绵的当推婉约派代表此人柳永的《雨霖铃》。
学生列举几句离别主体的诗句
Ppt展示离别诗句
整体感知阶段
老师播放名家配乐朗读
学生先聆听,再跟读
配乐朗读
朗读比赛时
老师提供朗读量规为学生打分
学生自测互测
朗读量规
深入理解阶段
老师提出问题:1.这首词写了些什么?2.为什么写这些?3.是怎样写的?
学生合作探究
先Ppt展示要求,学生回答后再ppt展示答案
鉴赏评价阶段
教师提出要求:这首词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Ppt展示要求及名句分析
拓展阅读阶段
老师提供阅读材料柳永的《蝶恋花》
学生朗读、对比
Ppt?展示柳永《蝶恋花》
总结阶段
老师启发学生谈感悟
学生畅所欲言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本设计在导入新课时,利用ppt幻灯片,补充一些离别诗,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节约了时间。二、在朗读的环节利用配乐朗读,为学生提供朗读的范本,既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古典诗词学习的浓厚的氛围。三、在朗读比赛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提供朗读的量规,学生利用朗读量规自测互测,量化朗读水平,也能突出朗读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四、在自主学习阶段,老师利用ppt展示需要研讨的问题,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老师归纳意象和情感时,也是借助ppt,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