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4 21: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班上将要开展寓言故事阅读交流会,你打算和大家分享哪一个寓言故事呢?期待你的展示!
大情境任务
评角色 · 品寓意
活动一:可笑的农夫
任务二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有一位同学,准备在阅读交流会上分享一篇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可笑的农夫”,你知道他讲的是哪篇吗?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第一课时




——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文言文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五蠹》是他创作的一篇散文。



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要求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gēng
sòng
lěi
shì

wéi
【株】树桩
【走】跑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 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守株待兔
注释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sòng

文中指宋国
姓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gēng

耕田
耕种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shì
本文中指放下
注释
释放
解释
释怀
想一想,再组一些词语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希冀
期冀
……
……
看一看,区分形近字

想一想,再组一些词语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wéi
wéi
文中意为“被”
wèi
表目的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gēng
sòng
lěi
shì

wéi
守株待兔
读出节奏
显示
隐藏
借助注释

理解文意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理解题目
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题目“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
守株待兔
树桩
等待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谁在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他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兔子的死因是什么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折颈而死
折断脖子导致死亡
脖子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为什么会“折颈而死”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
兔子跑得飞快,撞到了树桩
【古义:跑】
走马观花
【今义:行走】
走路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子跑得飞快,撞到了树桩,撞断了脖子,导致死亡。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兔子撞到了哪儿的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田中有株
田地里有一个树桩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农夫每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突然有一天捡到了一只肥美的兔子,他会想些什么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农夫为了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做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此,农夫放下了他的农具,不干农活了,而是专门守着树桩,希望能够再次捡到兔子。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又,再
希望
第一天,天才蒙蒙亮,农夫就在树桩旁边坐着,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其他人都在辛勤耕耘,农夫又去树桩旁边坐着,他边等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月过去了,田地里的庄稼死了,到处杂草丛生,农夫还是去树桩旁边坐着,他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年过去了……
想象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梳理文意
农夫守株待兔的结果是什么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再也没有捡到兔子,农夫自己反而被宋国人笑话。

再次
提示:横画较多
书写指导
演示
演示
演示
书写提示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避免拥挤 。






运用书写规则,写好其他生字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第二课时




——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复习导入

讲好故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gēng
sòng
lěi
shì

wéi
守株待兔
用自己话讲清楚这个寓言故事
立足故事

理解寓意
讨论
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这件事发生的几率是极小的,农夫却希望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笑话他。
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讨论
我觉得农夫是一个_________的人。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农夫是个怎样的人呢?
读了《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这篇寓言故事是在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有一次没有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复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有些人买彩票,偶尔中了一次奖之后,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
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的人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拓展寓意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不懂得变通治理国家,是管理不好国家的,这些人都和守株待兔的农夫一样愚笨。
也用来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积累背诵

链接阅读
用古人的方式诵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阅读链接 ·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马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
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阅读《南辕北辙》,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和大家说一说。
阅读链接 ·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马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啊?”
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
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
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这篇寓言故事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行为。




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hán dān
làn yú
dào
máo dùn
jiàn

yōu
从哪里听过或见过这些成语呢?
日积月累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邯郸学步
比喻效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本领。
齐宣王派人吹竽,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南郭先生就一心想混进乐队,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吹奏”。
滥竽充数
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
有个人想偷一口钟,要背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这个人想用槌子把钟砸破,刚一砸,钟就发出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奖他的盾说:“我的盾特别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他又夸奖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此人无法回答。
自相矛盾
比喻言行不一或者互相抵触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进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着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
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
一群人争一壶酒喝。他们商量:“我们各自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又继续画蛇,说:“我还能够给他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酒壶抢过去,说:“蛇本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画脚呢?”然后,他便把酒抢走喝了,为蛇画脚的人,最后却失去了酒。
画蛇添足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杞人忧天
比喻为不必要忧虑的事而忧虑。
井底之蛙
不能够与井里的青蛙谈论关于大海的事情,因为井口局限了他的眼界。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汲县县令应郴在夏至日请主簿杜宣喝酒。当时北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红色的弩,映照在酒杯里,形状就像蛇一样。杜宣看了又害怕又嫌恶,但又不敢不喝应彬请的酒。他喝了酒以后,就胸腹作痛,影响饮食,十分虚弱,久治不愈。后来,应郴因事路过杜宣家,便前去探望,问他发生了什么,杜宣说:“我害怕这条蛇,蛇被我喝进肚子里了。”应郴回来后想了很久,回头看见墙上悬挂的弩,才明白杜宣生病的原因。
杯弓蛇影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