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芜湖市中学教学质量监控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供选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殊文
字”可用于研究(
A.人类起源
B.农耕生活
C.部落联盟
D.国家产生
2.表1是广东、浙江两地出土的相关文物图片。据此推知,当时(
表1
遗址
玉钱
玉综
龙首玉环
石峡遗址
良渚道址
A.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B.南北经济差距明显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
D.两地发展状况相似
3.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4学习完“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后,小李同学把“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分到了一组,而把“夏
禹、商汤、周武王”分到了一组。他这样分组的依据是()
A.都城的方位
B.朝代的更迭
C.为君的品行
D.个人的才能
5.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共同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表明当时(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6页)
6.表2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情况。表中措施(
表2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抉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若无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7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人都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民为本
C.儒道一家
D.为政以德
8.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
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
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
B.社会的等级高低分明
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D.青铜器制作工艺精美
9.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
的名字也要避讳。其用意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保证政权长治久安
C.树立王位继承规范
D.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10.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墓中发现,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其遗诏中“皆以瓦器,不
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可以印证汉文帝生前提倡的()
A.勤于政事
B.勤俭治国
C.知人善任
D.虚怀纳谏
11.汉武帝时期,不仅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建立起郡县行政体系,还派蜀人司马相如安抚蜀民,增
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些措施有利于()
A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B.大一统汉王朝的巩固
C.“和亲”政策彻底废除
D.光武中兴局面的到来
12.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图1年代尺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秦朝
西汉
公元前
公元前
东汉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建立
建立
138年
119年
建立
B.奴隶制王朝更替频繁
公元前公元前
张骞出
漠北
公元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
221年202年
使西域
战役
25年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图1
13.东汉后期民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这首民
谣可用以解释黄巾起义的(
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影响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