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09: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宁市勤建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
、选择题(每题 2分,共 60分)
1.考古学家在北京 地层处发现 量的朴树籽,还有榛 、胡桃、松、榆等植
物孢粉;在北京 居住的洞 ,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 。由此可知北京 ( )
A.以采集狩猎为 B.已经会 取
C.开始种植农作物 D.会使 磨制 器
2.“ 红 化” 是我国新 器 化极为重要的 ,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 峰
红 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 5000多年前的红 墓地多为积 冢,是
规划的墓地,处于中 的 墓随葬品是精美的 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 器、
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 )
A.阶级分化的出现 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 D. 产 平的低下
3.原始 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 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
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过程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提 B. 产 具的改进和 产 的发展
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D.懂得使 和保存 种
4.北魏拓跋宏(孝 帝)认为拓跋 起源于 帝,史籍记载:“ 帝 昌意少 ,
受封北 , 帝以 德王,北俗谓 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 。” 其意在于( )
A.推动北 统 B.制造汉化舆论
C.消除 族差异 D.摆脱 族压迫
5.下 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 陶寺遗址” 的资料,从材料中提取到的正确信息
是( )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 襄汾东北 15千 ,距今 4300—4000年。城内有两处 等
级的墓地,墓葬中出 的彩绘蟠 纹陶盘,蟠 以红 彩描绘,周身遍饰红鳞纹,
既是帝尧邦国图腾, 是典籍所载“ 尧” 的注释。另出 的朱书扁壶,上
有朱砂书写“ 、尧” 两个字,成为帝尧邦国 明的原创标志和初始记录。
A.陶寺都城遗址是 最早的 类遗址
· B.尧在位时已有 较成熟的 字
C.蟠 纹陶盘表明陶寺彩陶技术 平最
D.陶寺墓葬物品表明墓主身份 贵
6.2024年是中国甲 年。远古时期,中华 地上就普遍流 着对 的崇拜。
下列出 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 化遗址中的 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 的 明程度 B. 器制造业的 平 超
C.中华 化多元 体的特点 D. 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7.夏、商、 周是中华 明和早期国家进 步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 社会
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这 时期的政治特征是( )
A.经济发展迅速 B.中华传统 化奠基时期
C.奴 制王朝的更替 D.以分封巩固疆域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8.我国拥有“ 五千年的 明史”, 类进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有( )
A.磨制 器、原始农业、制陶术 B.监狱、战争、早期国家
C.内城、外城、宫殿区 D.阶级、私有制、早期国家
9.传说蚕丛是蜀地 先称王的 ,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如下图所示的 物与蚕丛
的形象较为吻合。由此可 ( )
1986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 的 铜 具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研究是了解历史的唯 途径
C.传说故事中蕴含着 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故事的价值远 于考古发现
10.良渚古城遗址是 类早期城市 明的典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
规模墓葬、祭坛、 型宫殿基址以及 批 器和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
发现( )
A.表明中华 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明
B.证实了中华 明漫 的发展历程
C.标志着最早的奴 制国家产
D.标志着我国进 了铁器时代
11. “ 战国李悝估计,(当时) 个农 可以耕 百亩(约相当于 20800平 ),
每亩产粟三 ,可供五 。以上这些都为解放劳动 创造了条件,也使得
有相当 些 成为有闲阶层,从 有时间去从事 的学术活动,为‘ 百家争鸣’
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战国时旧制度瓦解 B.农业 产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D.思想解放推动农业 产发展
12. 2024 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是弗 热,弗 热是法国传统的弗 吉
亚帽的拟 化形象,象征着奥运精神中的团结与和平理念。下列思想最契合巴黎
奥运会精神的是( )
A.道家思想的“ 顺应 然” B.儒家思想的“ 克 复礼”
C.墨家思想的“ 兼爱 攻” D.法家思想的“ 以法治国”
13.从春秋到战国, 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 四夷” 的秦、楚
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
分,与 、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 族国家。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 出现
C. 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D.统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4.下图是甲 “ 男” 字的构形及释 。据此推测,古代“ 男” 字的出版可能
源于( )
A.劳动 产 B.分封制度 C.采集狩猎 D.祭祀礼仪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5.下 是同学们参观 铜博物馆搜集到的图 材料,这些 铜器的历史价
值在于( )
两个 物均出 于太原市 胜村春秋
晋卿赵 墓。图 为 铜附 螭纹蹄
镬鼎,有两组七个 铜列鼎。最 的 件
铜鼎 93厘 , 径 102厘 ,是国内已知
最 的春秋 鼎,图 为莲盖夔 纹 壶,
形华盖,中空,有 周凹槽,四周
镂空外侈的莲花瓣,呈波浪式,每 莲花瓣
内饰两条夔 。颈两侧有 对壮硕的兽形 。
兽回 卷尾,蹲 ,眉 清秀,卷 ,獠 。
A. 证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B.说明春秋时期社会局势动荡
C.体现了春秋时期 活 平较 D.表明春秋时期等级制度鲜明
16.玺,专指皇帝的 印,是权 的象征,始于秦始皇。先秦时期,印、玺通称,秦
始皇规定,皇帝 的印章叫玺, 所 的印章只能称为印。这个规定被历代王
朝所沿 。这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礼仪完善 D.中央集权
17. 耶秦简是秦代洞庭郡迁陵县的官 档案。其中 简牍记载:“ 故邯郸韩
审 , 男 吴骚,为 皙 ,隋 (椭圆脸), 七尺三 。” 由此可以看出
秦朝时期( )
A.官 档案统 篆编写 B.建 了严密的监察制度
C.档案都记录在 耶秦简 D.身份信息管理严格详细
18.《过秦论》中记载:“(秦 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
不当,赋敛 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 泽 天下响应者,其 危也。”
这 记载反映了 泽乡起义的( )
A.原因 B. 式 C.影响 D.性质
19.汉代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秦俑相 ,汉代陶俑的体
型通常 秦俑 , 约是秦俑的三分之 左右。这反映出 汉初年统治者推 ( )
A.以德化 B.以农为本 C.清静 为 D.勤俭治国
20.古代中国作为传统农业 国, 租是国家赋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右表中
不同时代的 租规定,我们可知( )
时代 租
秦 税其
汉 祖 五税
汉景帝 三 税
A.政策调整反映现实需求 B.汉代沿 秦朝赋税制度
C.修养 息政策的实施 D.以 为本是统治者共识
21.某古代农学著作强调:“ 顺天时,量地利,则 少 成功多。任情返道,
劳 获。” 这本著作是( )
A.《 要术》 B.《本草纲 》 C.《天 开物》 D.《农政全书》
22. 汉时期, 域歌舞、乐曲等传 并流 于中原,为中原 化增添了新鲜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彩。这最早得益于( )
A.班超经营 域 B. 统王朝的巩固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 域都护的设
23.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 109年) 汉灵帝熹平元年( 172年)中 规
模农 暴动多达 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 乎年年都有暴动。这反映出东汉中
后期( )
A.地 豪强的为 作 B.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C.社会 盾的尖锐 D.东汉朝廷的腐败
24.魏晋以来, 居中原的少数 族上层已具有相当 的汉 化修养。 胡服在
中原的流 ,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 上 下裳制” 向“ 上 下裤制” 转变。据此
可知,这 时期 化交融的主要特点是( )
A.汉族先进 化占主导地位
B.华夏 体的观念初步建
C.中外 化交流的规模空前
D. 化交流具有双向性特征
25.琅琊刻 是公元前 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刻 上的 字有“ 器械 量,
同书 字……今皇帝并 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该 物( )
A. 证了秦灭六国的过程 B.体现了 篆字体的成熟
C.记载了秦朝巩固统 的措施 D.反映了秦末农 战争的影响
26.《晋书· 货志》记载了东晋后期南 的情形:“ 天下 事,时和年丰,百姓
乐业, 帛殷 , 乎家给 矣。” 出现这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现国家统 B. 族关系和睦
C.南 政局稳定 D.北 南迁
27.翦伯赞在《中国史 五讲》中说:“ 华夏 族 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
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
武帝时( )
A.实现盐铁官营专卖 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C.派卫 、霍去病打击匈奴 D.造就了 族的政治 化认同
28.孝 帝改 前,北魏墓葬形制是鲜卑族梯形竖 坑墓,壁画装饰主要是狩
猎、宴饮、打场、采桑等场景。改 后,墓葬形制有仿东汉的弧边 形砖室墓,
壁画装饰出现了儒家“ 孝悌”“ 升仙” 等内容。这些变化反映了孝 帝改 的影
响是( )
A.推动北 统 B.导致北 南迁
C.促进 族交融 D.建 君主专制
29.下列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医者都主张( )
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张仲景
体欲得劳动…… 脉流通,病不得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华佗
A. 药简易 B.辨证施治 C.望闻问切 D.养 健体
30.某同学参观 窟,听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以下 物。这些 物体现了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窟的( )
A.本 性 B.多元性 C.悠久性 D.核 性
、综合题(31 题 14分、32题 12分、33题 14分,共 40分)
31.掌握学史 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有效的学习历史这 科 。七年级(1)
班的同学们设计了“ 运 学史 法。追寻历史 迹” 的项 化主题学习 案,
下 是他们准备展出的项 成果,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题 。
展板 【从 物中获取信息· 探导中华 明的起源】
( 1)下 是第 组同学整理的良渚古城遗址的 物。请你参照示例 ,完成示例
的内容。并简述我国历史学界提出的进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4分)
1986年良诸古城遗址出 了 套 钺(左图)。钺形由斧转变
来, 柄 柄嵌 髹漆漆,上下端装配 瑁和 镦。 瑁造型取
于神 兽 像的冠帽,钺身两 刃部上 均有良诸神 兽 纹
图案,刃部下 均有神 图案。考古学家整体复原墓葬后发现,
这是地位尊贵的墓主 随葬品,是威仪和权 的象征。良诸古城
遗址的发现,证明距今约 5000年, 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
国家,进 明社会。
示例 信息:钺身两 刃部上 均有良渚神 兽 纹图案,刃部下 均有神
图案。
推断:这反映良渚 很可能已经形成统 的崇拜对象。
示例 信息:( 钺)这是地位尊贵的墓主 的随葬品,是威仪和权 的象征。
推断: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展板 【制作朝代更替图示· 归纳时代发展的特征】
( 2) 下 是第 组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图示。写出①②③处所缺的内容。从这
时期的朝代更替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展板三【分析历史地图变化· 包含丰富时空信息】
( 3)下 是第三组同学整理的春秋和战国形势图。对 两幅图发 了哪些变化?
并总结学习历史地图的基本 法。(4分)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32.秦朝是我国第 个统 多 族的封建国家。
材料 始皇 六年,秦既统 中国,《史记》记其统 后的 政,以“
同轨” 和“ 法度衡 丈尺”“ 及书同 字” 同列………( 同轨)告诉我们,这
时的 辆已可畅 中国各处,这时的交通情形已需要 辙和 轮度数的划 ;如
果 辙和 轮的度数不能划 , 辆 便不能畅 各处,便不能适应这个新时
代的需要。
——摘编 寿彝《中国交通史》
( 1 ) 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写出“ 这个新时代” 的特征。列举秦朝为适应“ 这
个新时代的需要” 所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 2002年,考古 作者在湖南 耶镇发掘出 了三万七千四百余枚
秦简。专家学者对这些秦简进 解读后发现: 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
辖, 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传世 献 完全不 踪影, 耶秦
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 皆是、确凿 疑。
( 2) 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指出 耶秦简中反映的地 管理制度。谈谈 耶秦
简的史料价值。(4分)
材料三 在秦朝之前, 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 诸夏”
或“ 中国”,只是 个笼统的概念,并 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朝,
“ 中国” 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 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 帝国和
明确地理区域的 国 和 众。它废除了列国间重重的关隘和限制, 且更重
要的是“ 统” 的观念从此深 ,促使中国 产 融合智慧、发展共同
化的伟 理想。秦朝在疆域 有了进 步的扩展,既可以集中全国的 量以
抵御北 匈奴的 侵, 对东南及南 边疆地区发挥了巨 的开拓作 ,奠定了
此后两千年中国版图的基础。
——摘编 邹纪万《秦汉史》
(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4分)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33.各 族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 明发展增添 尽的 命 。阅读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秦汉是我国统 多 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以空前繁荣的经
济 化、众多的 和 的地域成为中华 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 。秦汉
的统 与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 族共为 体的“ 华
夷 统” 的现实。
——刘正寅《“ 统” 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 、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 多 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产 的
影响。(4分)
材料 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 颇为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
段羁縻(牵制)之。避免与其发 激烈的冲突。光武帝以“ 柔” 为主的 族
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 减少了对外战争。
——摘编 陈 《汉光武帝 族政策论略》
(2)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落实以“ 柔” 为
主的 族政策?(4分)
材料三 主下诏,以为“ 北 谓 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 帝,以
德王,故为拓跋 。夫 者, 中之 ,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 。诸功
旧族 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3)材料三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 了怎样的积极作 ?(4分)
材料四 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 族团结之根、 族和睦之魂……。
要在各族 部群众中深 开展中华 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 少年
教育抓起,引导 部群众全 理解党的 族政策,树 正确的国家观、
历史观、 族观、 化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 三届全国 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铸牢“ 中华 族共同体意识” ?
(2分)
试卷第 1 ,共 8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普宁市勤建学校 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答

、选择题 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B D C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A B D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D C D D C D B
、综合题 40分
31.( 1 )推断:这反映了良渚古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2分)
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 是 类进 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写出
2个即可)2分
( 2) ①商朝(1 分) ②公元前 221 年(1 分) ③阶段特征:奴 制王朝的更替
和向封建社会社会的过渡(2分)
认识:开国君主都重视农业 产、重 才、联合其他 量
末代君主都穷奢极欲、残暴 道,导致 怨沸腾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 者的天下,失 者失天下。(1 点即可 2分)
( 3) 变化:春秋时期的晋国,由于三家分晋变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
春秋时期还没有修建 城,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修剪了 城
春秋时期的战争 较少,战国时期的战争很多(1 点即可 2分)
基本 法:看图名、看图标、看图注、看地图的变化(2点即可 2分)
32.( 1 )时代特征:统 多 族国家的建 与巩固(2分)
措施:统 轨、度量衡、 字等(2分)
( 2) 制度:郡县制(2分)
史料价值:可 于研究秦朝时期对地 的管理;可补充传世 献的记载(2
分)
( 3)地位:使“ 中国” 有了具体的概念,是中国历史上第 个统 的多 族封建
国家;使“ 统” 观念深 ;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年版图的基础。(2点
即可 4分)
33.(1)成为中华 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 ;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
各 族共为 体的中华 族。(任意两点、意思接近即可)(4分)
(2)以经济 段羁縻(牵制)之,避免与其发 激烈的冲突(2分)允许北
少数少数 族内迁,缓和 族 盾(2分)
(3)孝 帝改 (2分) 促进了 族交流,增强了北魏的实 (2分)
(4)加强各 族对中华 化的认同;坚持各 族 律平等;实现各 族共同繁
荣发展。( 之有理即可)(2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