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X)
(内容:全册)
说明:1、选择题每 题选出答案后, 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 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 。
2、 选择题必须 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单项选择题。(本 题共 30 题,每 题 2分,共 60分。在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是
正确的。)
1、我们 般将史料分为第 史料和第 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 时所产 和记录的
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 运 第 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 时,可以作为第
史料的是
A、北京 复原头像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 头盖 化 D、历史学家的著述
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 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稻 、精美 器 中国农业、 业领先世界
B 启承 位 “ 家天下” 代替“ 公天下”
C 汤建 商朝 中国历史上第 个奴 制国家
D 武王伐纣 使 周 向灭亡
3、有 说:“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 殷朝废墟” 上,我们可以
读到的“ 历史” 是
A、夏桀暴政 B、周平王迁都 C、“ 国 暴动” D、盘庚迁都
4、下图甲 所采取的造字 法是
猪
A、形声 B、假借 C、会意 D、象形
5、 次发掘 今,四川 汉三星堆遗址出 了 量珍贵 物,除部分中原地区夏商时期常 的
铜容器、 器和巴蜀 化遗址常 的陶器以外,还出 了 杖、 铜神树、 铜 像和 铜
具等 量独具特 、前所未 的稀世 物。这表明
A、蜀地 明与中原 明 格 致 B、蜀地存在 度发达的 铜 明
C、蜀地 明与中原 明没有关联 D、中华 族的发祥地是 河流域
6、位于 河中游地区的仰韶 化以彩陶最有特 , 东 汶 化的陶器在 彩以及纹饰 就包
含了仰韶 化的因素; 仰韶 化遗址中出 的鼎、罐、 柄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 汶 化
遗物近似甚 相同。以上材料说明
A、炎帝教 耕种,制作陶器 B、 属冶炼技术的产 及其发展
C、不同 化间存在借鉴现象 D、 汶 原始居 拥有私有财产
7、考古发现陶寺古城遗址中有规模巨 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 等级建筑基址。随葬品等级差异明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第 1 (共六 )
显, 些墓葬中随葬着象征军事指挥权的 钺或精美的 盘等器物, 些 型墓葬随葬品稀少
甚 没有。这表明当时
A、社会治理有序规范 B、形成统 的信仰体系C、 质器 普遍使 D、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8、右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中央集权,皇权 上
C、地 制度,中央任命
D、 主推选,选贤举能
9、某历史 组同学围绕如下形势图进 了研讨。他们讨论的焦点是
A、中央集权导致各地不满 B、六国百姓充满复仇情绪
C、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严重 D、阶级 盾激化起义爆发
10、据史书记载,春秋 242年间,有 43名君主被 下或敌国所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 战事
480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 450余次。据此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局 是
A、统 B、安定 C、动荡 D、繁荣
11、“ (孔 )有圣德,好学不倦,周游列国,弟 满天下。” 以下最能说明孔 为什么能“ 弟
满天下” 的是
A、孔 创办了儒家学派 B、孔 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
C、孔 编写了《诗》《书》等教材 D、孔 因材施教, 不同的 法教育学
12、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 ,汉武帝之兄。献王诸 ,除嫡 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
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 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A、“ 景之治” 的影响 B、北击匈奴的需要
C、“ 推恩令” 的实施 D、农 起义的打击
13、下列组图展示了我国 项伟 发明的部分 艺流程。这项发明
春捣 制浆 捞取 码放
A、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 式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 化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了秦朝与 域的了解与往来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第 2 (共六 )
14、秦朝的百姓,如要去集市采购 活 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A B C D
15、下图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政权并 B、三国鼎 局 形成
C、统 趋势不断加强 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16、如图为我国发 的《都江堰》纪念邮
票。作为著名的 利 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建于春秋时期 ②由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变成“ 天府之国” ④修建在岷江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 连天不休· · · · · · ” 歌词中的“ 分三国” 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 局
,其形成的标志是
A、280年, 晋灭吴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 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18、官渡之战和 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下列对这两次战役共同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①曹操都取得了胜利 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发 在三国鼎 局 形成前 ④都发 在 河流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这样评价:“ 祖冲之不仅是 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 历法、机械制
造、 乐,并且还是 位 学家。” 祖冲之在天 历法 的杰出成就是
A、精准计算圆周率 B、发明千 船 C、创制《 明历》 D、制造指南
20、唐朝诗 曾写道:“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奋三尺剑, 灭 道秦。” 诗中所说的“ 汉祖”
指的是
A、刘邦 B、项 C、嬴政 D、陈胜
21、 众健身是普通 能够从事的、较为全 的锻炼 肺、增强肌 量的运动。从“ 众” 属性上讲,
它区别于专业运动员的 量训练。 众健身是科学、基础、 效、安全的 种运动,值得坚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第 3 (共六 )
持。下列哪 项最能帮助 们强身健体
A、学习五禽戏 B、学习《 明历》 C、学习雕刻 D、学习绘画
22、据《后汉书· 梁统列传》记载,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 朝时佩剑穿鞋上殿,谒 皇帝可以不 称名,
享受和萧何(汉朝丞相)同等的仪礼规格。这表明当时
A、官僚机构重叠 B、外戚势 膨胀 C、宦官把持朝政 D、注重仪式礼仪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 族在中原建 起政权之后,受中原 化影响,主动推 了
“ 汉化” 政策。下列能体现这 时期主动“ 汉化” 的事件是
A、官渡之战 B、 壁之战 C、淝 之战 D、北魏孝 帝改
24、 晋的 崇派 私下抢劫过往商客,获取财富;他还在洛阳城外修筑 园, 从南海群岛
换回的珍珠、玛瑙等把园内装饰得 碧辉煌。这充分说明 晋时期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 超
25、晋室南迁, 冠南渡,为仰仗随司 南迁的中原 族,司 皇族极 拉拢世家 族,如王姓
族,“ 王与 ,共天下” ,上层 族通过九品官 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 位,寒 庶族只能居
于下位,这 时期成为 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 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 D、选官重视家庭经济基础
26、北朝贾思勰所著《 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 饮 中出现多种“ 胡物” ,如胡羹等;敦煌莫
窟壁画反映出“ 胡床” 等的引 ,使汉 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 坐;始凿于北魏孝 帝时
期的 窟与云冈 窟相 , 格上更接近汉族的特点。这些转变说明了
A、南北 的 活习惯趋于 致 B、中外交流频繁,内涵丰富
C、中原 化对少数 族的影响 D、 族 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27、七年级某学习 组在进 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以下历史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
可能是
序号 史料 出处
1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 修德为天 《后汉书· 光武帝纪》
2 其令郡国收 租,三 税 ,如旧制 《后汉书· 光武帝纪》
3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后汉书· 五 志》
4 苍天已死, 天当 ;岁在甲 ,天下 吉 《后汉书· 皇甫嵩朱俊列传》
A、东汉兴衰 B、光武中兴 C、外戚专权 D、 起义
28、杜牧在其诗作《江南春》中感慨道:“ 南朝四百 寺,多少楼台烟 中。” 下列对南朝时期的
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29、某校校园艺术节上,七年级(1)班合唱:“ 兰亭临帖, 书如 云流 。· · · · · ·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 · · · · ” 据此,你能回想起的历史 物是
A、王羲之 B、锺繇 C、胡昭 D、顾恺之
30、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充分挖掘和有效运 新疆各 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 化遗
存,讲清楚新疆 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 部分和多 族聚居地区。下列历史事实能证明
“ 新疆 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 部分” 的是
A、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B、 汉设置 域都护府
C、 与 汉王朝和好 D、 英出使 秦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第 4 (共六 )
、综合题。(本 题共 3 题,31 题 12分,32 题 15分,33 题 13分,共 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梁襄王曾经问孟 :“ 天下怎样才能安定?” 孟 回答:“ 定于 。” 《墨 · 尚同中》曾经提出过
“ 同天下” 的说法。《韩 》中对谋求“ 统” 政治体制的建 ,更是成为 分明确的政治 的。
--摘编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 ,指出孟 、墨 、韩 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 这 主张的原因。(4分)
材料 争地以战,杀 盈野;争城以战,杀 盈城。
《孟 · 离娄章句上》
弱系虏,相随于路; 神狐祥 所 ,百姓不聊 。
-《战国策· 秦四》
(2)根据材料 ,概括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2分)
材料三 秦 商鞅变法以来,建 了 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经济发展 较迅速· · · · · · 从
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亲 执政,共历六代 123年,在此期间消灭了六国 150多万军队,秦国领 不断扩
展,因 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 的事业。
--摘编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国能统 天下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秦统 六国的认识。(3分)
32、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古以来,各 各业 才辈出,为中华 族的发展作出了巨 贡献。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 东 哥伦布” 】
材料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 ,张骞应募从 安出发,经匈奴被困: 余年后逃脱。
他 宛,经康居,抵 ,再 夏,停留 年多返回。公元前 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
帝详细报告了 域情况。出使 域使汉朝和 域 化交流 渐频繁,中原 明通过“ 丝绸之路” 迅速向
传播。
--摘编 张泉主编《张骞出使 域》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张骞出使 域始于哪 年。这次出使的 的是什么?其出
使有什么影响?(4分)
【“ 医圣” 张仲景】
材料 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 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
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 治未病” 理论。
--摘编 《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2)张仲景写成了哪 著作?“ 治未病” 理论对当前应对呼吸道疾病有何借鉴意义?(3分)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第 5 (共六 )
【史家之纶唱, 韵之离骚】
材料三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 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 。在整
理历史材料时,作者“ 采经摭传” ,“ 涉猎者 博” ,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 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
材料,他尽可能进 选择和考订。该著作“ 通古今之变,成 家之育” ,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 部不
朽的史学著作。
--摘编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判断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6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 族优秀品质。(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 帝、汉景帝奖励努 耕作的农 ,劝令官员关 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 下地耕作,
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 汉武帝时期, 肆 兵拓边,汉朝前期 70来年的积累,没 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汉武帝改变
政策,先是实 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统
购统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 专 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
--摘编 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 》
材料三 从东汉末年 晋末年,为躲避北 战乱 南迁的 已近百万。南迁 主要集中分布在 江
中下游地区,部分移 到达岭南 带。 批劳动 和先进的技术给江南地区农业和 业的发展注 了
活 ,也带动了商业的勃兴、都市的繁荣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摘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1)材料 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实 了什么样的政策?由此,这 时期出现了什么统治局 ?(3分)
(2)根据材料 和所学,指出汉武帝实 的经济措施。简述这些措施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第 6 (共六 )
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X)参考答案
(内容:全册)
、单项选择题。(本 题共 30 题,每 题 2分,共 60分。在每 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是正确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C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C D D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A A D A B A B
、综合题。(本 题共 3 题,31 题 12分,32 题 15分,33 题 13分,共 40分。)
31、
(1)共同主张:天下需要统 。(2分)
原因:诸 百家所处的战国时期战争不断, 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 活。(2分)
(2)社会状况:战争残酷、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 不聊 。(2分)
(3)原因:商鞅变法提 了秦国实 :秦军战 强悍。(3分)
(4)认识:秦的统 是在外部环境趋于统 、内部 身实 不断增强等因素共同作 下实现的,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3分)
32、
(1)时间:公元前 138年。 的:联络 夹击匈奴。影响: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4分)
(2)著作:《伤寒杂病论》。借鉴意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分)
(3)名称:《史记》。作者:司 迁。历史贡献:《史记》是中国古代第 部纪传体通史,司 迁在书
中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 了深远的影响;《史记》 笔优美,所记
物形象 动,在 学史上也有崇 地位。(6分)
(4)品质: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2分)
33、
(1)政策:以农为本。统治局 : 景之治。(3分)
(2)经济措施: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 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 调配物资,平
抑物价。(3分)
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 改善,为其他许多政策的推 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
(3)主要原因:社会 较安定; 批北 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 量的劳动 ;北
南迁带去了先进的 产 具和 产技术;江南地区优越的 然条件;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答出任
意三点即可,3分)
(4)因素:统治者推 的政策;政治局势的影响; 的迁徙; 产 具的改进; 产技术的提 。(答
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七年级历史科期末试卷(X)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