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情测评
七年级历史
蜜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锅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钟
1.下列图片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三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二里头铜爵
刻有文字的甲骨
(河南舞阳出土)
(河南偃师出土)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A.华夏音韵,亘古绵长
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製
C.古代雕刻,技艺精湛
D.中外文明,交流须繁
招
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奈的演进过程。推动上
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出-)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3.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掘了一座大型墓葬,从出土青铜器铭文可知,墓主
名叫妇好。根据以下出土文物判断,该大型慕葬属于下列哪个朝代?(
妇好幕出土的玉风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殷墟出土的记载妇好
征战的甲骨(残片)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解读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四幅图片可以共同说明(
荞
解
骨耜
都江堰示意图
耧车(模型)
牛转翻车
A.农业生产发展
B.铁犁牛耕普及
C.灌溉工具改进
D.国家统一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5.《齐民要术·种谷》写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材料中
的思想符合()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6.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
思想主张是()件
A.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墨家:提出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C.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D.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7.202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我国的二
十四节气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赢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
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用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据此可知,他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
A.建立了皇帝制度B.废除了分封制C.开创了统一格局D.推行了郡县制时
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这一事件应标于时间轴的(
前200年
前100年
公元元年
100年
200年
B
C起D
A.A
B.B
C.C
D.D
10.某学习小组从下列不同视角感受帝王治国措施。他们探究的是(
视角
感受
辛收交粗的农民
蒋威
成年男子的徭役
轻徭
触犯律法的四徒
轻刑
年事已高的老者
敬老
A,文景的温情治理B.汉武的文治武功C.光武的精兵简政D.孝文的移风易俗
11.如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乙所示状况应该出现在
()
认可程度
甲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时期
12.“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
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13.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
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东汉R四B.东晋
C.西晋
D.三国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