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09: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 学期初 期末阳光调研试

历 史 2025. 01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部分和 选择题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2. 答卷前考 务必将 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使 0. 5毫 签字笔
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将考试号 2B铅笔正确填涂。
、单项选择题:在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 要求的 项,并在答题卷相应的
地 填涂。(本 题共24 题,每 题1分,共24分)
1. 迄今为 ,云南、陕 、北京、 东等省市都发现了古 类化 及活动遗迹、遗物。我国先 在不同
的地 存、发展。据此可知
A.中华 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C.我国早期 类结成群体 活 D.古代先 交流交融程度较
2. 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的范围内发现 量 栏式建筑遗迹,还出 了 量 栽培的稻 。据此推断
河姆渡 的 产 活 式是
A.渔猎采集 B.游牧骑射 C.钻 取 D.农耕定居
3. 良渚 化的很多 器上刻画有 种神 兽 纹,其主体由天空中 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 冠
神 形象组成。考古发现表明,良渚 化 器上刻画的神 兽 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 。 上述研究
直接说明
A.已经出现了早期智 B.已经诞 了早期农业 明
C.已经产 了早期国家 D.可能形成统 的崇拜对象
4.如图1为 周时期统治者制定的列鼎制度,该制度是为了维护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 如上图2反映了春秋时期的 种社会现象。对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A.旧制度彻底崩溃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

6.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年夏天,北 边境发 战争,妇好 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
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 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甲或兽 上 B. 简或 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7. 中国 明社会经过 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 化 喷发,思想 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
史上的 时代。其中“ 化 喷发” “ 思想 爆炸” 是指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兼并战争 D.私学兴起8.
“ 且壮 不死则 ,死即举 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
次农 起义爆发时的呐喊。这次起义指的是
A.武王伐纣 B.涿 之战 C. 泽乡起义 D.楚汉战争9.
如图漫画反映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A.兼并六国, 统天下
B.制度创新,中央集权
C.焚书坑儒,严控思想
D.北击匈奴,开拓疆域
10. “ 秦朝统治思想的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逼迫汉朝建国之初的统治者痛定思痛,深刻反省,
进 新的抉择。” 上述史论中“ 新的抉择” 是指
A.实 休养 息 B.建 中央集权 C.提倡尊崇儒术 D.推 化专制
11. 中国 古就是农业 国,农业 产 具的不断改进推动了农业 产 的发展。下列农业 产
具中提 播种效率的是
12. 对 下 两幅形势图, 汉 北城的扩展与下列史事直接有关的是
2
A.修筑 城 B.漠北战役 C.和亲政策 D.丝绸之路
13. “ 景之治” “ 光武中兴” 分别是 汉 帝和景帝时期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 。导
致“ 景之治” “ 光武中兴” 局 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 铁器 耕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轻摇薄赋,减轻农 负担
14. 章和 年,年仅 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 族操纵朝政,“ 威权震朝廷” 。 汉和帝在
宦官帮助下铲除窦 ,然 宦官 开始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后期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地 豪强势 膨胀 C.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1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 个镜头:悬浮于半空中的画纸,幻化成辽远 边的沙漠,敦煌舞
者在沙漠之上翩翩起舞,引领我们开展 场友谊之旅。“ 这场友谊之旅” 的开始与哪 物有

A.张骞 B. 英 C.霍去病 D.卫
16. 张制作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资料卡,资料卡反映了 汉
A. 班超出使 域
B. 开辟海上交
通C.建 刺史监察地
D.对 域的有效管

17. 李同学喜欢解读数据背后的历史原因,对右图数
据 解读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典籍流传 B.
三国曹魏重视农业 产,增加了官府收 C.
两晋司 依仗 阀政治,提 了 族地位 D.
晋 王之乱 南移,促进了江南开发
18. 东汉班固在《汉书· 司 迁传》中称赞“ 其 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他
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
A.《论语》 B.《史记》 C.《九章算术》 D.《汉书》
1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 种 法。如要研究为三国鼎 局 奠基的历史事件,最合
适的诗句是
A.本初届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 B. 争战决雌雄, 壁楼船扫地空
C. 坂桥头杀 ,横枪 眼圆睁 D.出师未捷身先死, 使英雄泪满襟
20.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 核 素养之 。下图中① ② 对应的内容是
A.吴、宋 B.东晋、北魏 C.吴、东晋 D.东晋、隋朝
21.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评论道,“ 魏削宗室 权 篡,晋封同姓 残。” 材料中“ 封同姓
残“ 是指
A.巨 之战 B.国 暴动 C.七国之乱 D. 王之乱
22.右图所示为东汉 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境内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 变
化原因是
A.南 经济超过了北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地弱化C.
北 规模南迁 D.
南 政权更迭 较频繁
23. 下图是魏晋时期画像砖,它们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江南经济开发 B. 族交融加强 C. 化艺术繁荣 D.国家实现统
24. 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 法之 。下 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归纳的学习主
题是
A.奴 制王朝的更替 B.
孕育统 与 族交融C.
中华 明的起源
D.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材料解析与探究题(本 题共4 题,第25题7分,第26题6分,第27题6分,第28题7分,共
26分)
25.(7分)中华 明绵延数千年,通过考古发现,探寻中华 明的起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万年的 类史]
4
[五千多年的 明史]
材料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
组成。城内外的贵族基地 ,随葬有数 件 上百件精美的 器.陶寺古城遗址位于 襄汾
距今约4300-4000年.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还有多处墓地, 型墓葬集中分布,墓葬中往往随葬陶 、
钱等器物。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 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 体的特征。
——摘编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材料 图A中的① 处是 ,它是我国境内 前已知最早的古 类之 ;图B有关的遗址位 于
陕 安东部 (地名),是 处重要的仰韶 化遗址。(2分)
(2) 据材料 ,归纳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的共同点,并指出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
中华 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怎样的特征?(3分)
(3) 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 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 凝练)
(2 分)
26.(6分)“ 统” 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 化的主线之 ,更是维系中华 族共同体
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州博物馆所藏秦铜权(右图)的外壁铸有铭 : “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 安, 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
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 汉时,经汉武帝的推崇,由董仲舒等多 改造 成的“ 官
儒学” 上升为政治显学和国家意识形态。官 儒学的产 给予了帝国
的精英统 的 化和认同感,弥补了帝国控制能 的不 ,这就是
统局 在两千多年中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摘编 赵鼎新《中国 统的历史根源》
(1)据材料 ,“ 皇帝” 指谁?说出该 物体现了哪些巩固统 的措施。(2分)
(2)据材料 ,概括儒学官 化的作 。(2分)
(3)综上所述,归纳“ 统” 理念的作 。(2分)
27.(6分)习近平总书记在 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 中华优秀传统 化有很多重
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 明的突出特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科技为例来说明中华 明的“ 创新性” 特征。(2分)
(2)据材料指出, 同的云冈 窟说明中华 明具有哪两个主要特征。(2分)
(3) 化是 族的 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 化。(2分)
28.(7分)丝织业是中国传统 业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 种 业,与国计 息息相关,
丝绸更是中华 族带给世界的 张特别绚丽多彩的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出 于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 雕蚕,距今已有5000多年。
这只 野猪獠 雕刻 成的蚕,造型与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蚕雕背部
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 C” 形姿态,仿佛即将或正在吐丝。 、
河南的仰韶 化遗址中还发现了蚕茧、丝织品残 等。
材料
材料三 中国最早的 字甲 中出现了桑、蚕、帛以及偏旁从丝的100多个与丝有关的
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直接受到制丝过程中产 的丝茸沉淀物与凸版印花技术的启发;
汉代以来,丝织物不断 传,成为古代中国与 诸国进 经济交流的主要产品。
——摘编 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 五讲》等
(1)据材料 的考古发现,先 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2分)
(2)据材料 ,发现的这件 物说明了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丝绸在中华 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 。(3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7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