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 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 试卷分值 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 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
答题栏内。每 题 2分,共 50分。)
1 .七年级的李同学参观了北京周 店北京 遗址博物馆,他看到的陈列品中,不应该有
A.打制 器 B. 稻种 C. 灰烬层 D. 类 骼化
2.仰韶 化是我国新 器时代晚期的 种 化类型,其分布省份有陕 、河南、 、
肃、河北等地区。仰韶 化的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不少出 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据
此判断,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成为考古学家研究仰韶 化类型的对象是
A.元谋 遗址 B.北京 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在远古传说中, 帝能制作 袭、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 作者在河南、陕 、
、 肃等地发掘出距今 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 和铁 等。这说明
A.传说中包含 些历史信息 B.考古是了解历史唯 途径
C.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 D.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4.在 襄汾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 4300—4000年)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
内有宏伟的宫殿建筑、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随葬品多寡不等的墓葬、象征地位身份的礼器、
独 的仓储区和 业区等。据此可知这 时期
A.中华 明开放包容 B.封建制度逐步建
C. 铜 明 度繁荣 D.国家形态开始形成
5.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 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
解释的是
A.半坡遗址中发掘出炭化粟粒 B. 良渚古城遗址中发掘出 琮、 钺
C. 陶寺古城遗址中发掘出彩绘 纹陶盘 D. 中华 明的起源具有多元 体的特征
6. 《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 尧知 丹朱之不肖,不 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
则天下得其利。” 以下制度中符合这段 字记载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7.利簋, 周早期 铜器,器内底铸铭 记载了甲 清晨武王伐纣这 重 历史事件。
此记载与《尚书· 牧誓》及《逸周书· 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 献与 物都不可相信 B. 物与 献可互相参证
C. 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 物与 献同时代出现
8. 《新全球史》记载,周朝统治者把被征服地区统治的权 、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
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 持,这些属国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到周
朝王宫觐 ,以此表明他们对朝廷的继续效忠。据此可知这 制度
A. 将联盟 领之位传给贤德的 B. 保证周王朝对地 的控制
C. 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 D. 逐步确 了中央集权制度
9. 5 18 是国际博物馆 。某博物馆明天即将开幕的重磅考古 展“ 宅兹中国——夏商
周三代 明展” ,下列 物,可以 选该展览的是
A. “ 汉并天下” 瓦当 B. 信宫灯 C. 何尊 D. 五铢钱
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10.春秋时期,有 位思想家认为:“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 ,如难和易、 和短、前和
后,对 的双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位思想家是
A. B.墨 C.孔 D.韩
11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 书中把春秋战国时期称为“ 中国哲学思想的
时代” 。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A. 诸侯争霸的纷乱局 B. 商业发展的繁荣局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 D. 变法改 的时代 潮
12. 据如图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夫范、中 不恤庶难, 欲擅晋国,今其 孙将耕于 ,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 国、晋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铁犁铧
A. 商品经济繁荣 B. 社会 活丰富 C. 技艺 超 D. 农业技术 新
13. 《左传》中有“楚 (楚庄王)问鼎之 轻重”的记载,《战国策》等书也有 、秦等
国试图从周天 中夺鼎的记录,上述记载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
A. 铜器具异常珍贵 B.中央集权制在加强 C.分封制 益 向瓦解 D.周王室权威的加强
14. 有学者认为, 秦始皇以后,中国 明 了 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 ,虽有曲折,历
史 势终归是要回到统 国家的正轨上来。学者意在说明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 的意义
15.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 历史事件有关
A. 秦统 六国 B. 楚汉之争 C. 官渡之战 D. 淝 之战
16. 《汉书》记载:“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 , 失作业 饥馑。凡 五千, 相
,死者过半。” 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或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休养 息 C.实 推恩 D. 统 货币
17. 历史上有“ 秦皇汉武” 之称。汉武帝雄才 略,他削弱诸侯国势 的 段 明。汉武帝
削弱诸侯国势 的主要 的是( )
A. 分封刘姓 弟,巩固统治 B. 平定叛乱,保持稳定
C. 加强对地 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D. 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
18.翦伯赞在《中国史 五讲》中提到:“ 华夏 族 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
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针对“ 精神空间” 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在
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尊崇儒术 B.建 刺史制度 C.焚书坑儒 D.实 推恩令
19. 2024年是中国提出共建“ 带 路” 倡议 11 周年,古 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 机。这
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今天的
A. 咸阳 B. 安 C. 洛阳 D. 敦煌
20.《后汉书· 蔡伦传》记载: “ 古书契多编以 简,其 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 简重,
并不便于 。伦乃造意, 树肤、麻头及敝布、 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 是莫不从 焉,故天下咸称‘ 蔡侯纸’ 。” 这则史料能够说明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 蔡侯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
C.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 D. 世界各国造纸术 都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21. 公元 207 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骥伏枥,志在千 。烈 暮年,壮 不已。” 结
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 志” 在何处
A. 统 全国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 魏国
2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2. 南朝《宋书》载:扬州三吴地区“ 地 野丰, 勤本业, 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
州“ 肥美” ,地跨“ 南楚之富” 。这反映出
A. 我国经济重 南移任务完成 B. 东晋末年政权落 武将 中
C. 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晋王朝保护 地主的利益
23. 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 位同学对这时期的基本特征进 了概话,你认
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统 多 族封建国家的建 和巩固 B. 原始社会与中华 明的起源
C.政权分 与 族交融 D. 奴 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4. 以下史料可研究的主题是
A. 农业 产 具的进步 B. 国内商业贸易的往来
C. 地所有制度的变迁 D. 利灌溉 程的修建
25. 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 劳动 的农、林、牧、副、渔业的 产 法,你可以阅读
A. 《九章算术》 B. 《伤寒杂病论》 C. 《天 开物》 D. 《 要术》
、 选择题(本 题共 3 题,26题 18分,27题 12分,28题 20分,共 50分)
26.(18分) 产 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蓬勃发展起来。这 时期,农产品
和 业品 益丰富,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 ,流 市场的产品
益增多,还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富商 贾。
——摘编 李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原因新探》
材料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 城的数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 个了不起的 程。
它的规模从表 上看远不如 城宏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 城占据了
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城的社会功 早已废, 它 今
还在为 数 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 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 族
有了重 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
地灌溉了中华 族。 ——余秋 《 化苦旅》
材料三 中原 把他们的先进 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带到江南,遂迅速改变了江南
“ 耕 耨” 的落后 貌,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很 的促进作 ,使江南地区很快地
发展成为 个新的经济区,并且由于这个地区具有远 北 更为优越的 然条件,故发展
常迅速。
——摘 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 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 中的“ 了不起的 程” 建筑。根据材料 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了不起” 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农业 产发展的因素。(4分)
3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字之源】
材料
【圣 之思】
材料 :“ 为政以德,譬如北 ,居其所 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传承之路】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 化的 观园中,诸 百家熠熠 辉,儒道释和谐共 ,毫不
夸张地说,优秀传统 化在思想上有 智,在科学上有 真,在伦理上有 善,在艺术上有
美。
——摘编 兵《从优秀传统 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 量》
(1)指出刻写在材料 物上的 字称谓。由此 物可以推断, 前所知我国有 字可考
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4分)
(2)材料 中的“ ” 是哪家学派的创始 ?概括材料 中“ ” 的政治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域“ 熠熠 辉” 局 的名称。谈谈我们
对待中华优秀传统 化的正确态度。(4分)
2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
魏主 :“ 国家兴 北 ,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 轨未 。此间 武之地, 可
治,移 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 ,因兹 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材料三
晋以来,内迁各族与当地汉 错居杂处,往来频繁, 产、 活 式逐渐汉化。 六
国时期,各少数 族统治者认同华夏 化,往往 称华夏后裔。胡床为游牧 族的折叠坐榻,
晋以后不仅流 于北 , 且推 到江南。胡床的使 促使 家具的出现,改变过去席地
坐的习惯。胡歌、胡乐、胡舞等在北 流 ,给汉族为主体的中原 化增添新鲜 彩。
——摘编 翠琴《论魏晋南北朝 族交融对汉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 ,指出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简述它在推动 族关系发展上的作 。(4分)
(2)根据材料 指出“ 魏主” 时期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列举魏主“ 移 易俗” 的措施
两例。(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 族交融的特点。(4分)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族交往交流交
融对中华 族发展的意义。(6分)
4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调研测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12
、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 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 答题纸对应的表格栏
内。本 题共 25 题,每 题 2分,共 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D D C B B C A C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C A B B A C C A D
、材料解析题(26题 18分、27题 12分、28题 20分,共 50分)
26.(18分)
(1)表现: 铁农具的使 ,提 了农业的 产效率,并为开发 林、扩 耕地创造了条件;
农产品和 业品 益丰富;商业蓬勃发展,表现为商品流通扩 、商品市场化、商贾的专
业化。(商品流通范围逐步扩 ;流 市场的产品 益增多;出现专业化富商 贾)(任答 2
点,得 4分)
(2) 程:都江堰(2分)
原因:它 今还在为 数 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 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
之国;每当我们 族有了重 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任答 1 点,得
2分)
(1)原因: ①北 南迁,带来 量的劳动 、先进的 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②
然条件优越。③历代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④南北 的共同努 ;⑤南 社会环境 较
安定。(任答 3点,得 6分)
(4)因素: 产 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 利 程的兴修;充 的劳动 ;有利于农
业 产发展的统治措施等。(任答 2点,得 4分)
27.(12分)
(1) 字称谓:甲 (2分)
朝代:商朝 (2分)
(2)学派: 儒家(2分)
主张:“ 以德治国” 或“ 为政以德”。(2分)
(3)局 :百家争鸣 (2分)
态度:我们对优秀传统 化要取其精华;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化。(2分)
28.(20分)
(1)历史事件:张骞通 域。(2分)
作 :促进了汉朝与 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分)
(2)重要举措:迁都洛阳;(2分)
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任答 2点,得 4分)
(3)特点:汉化是总体趋势;北 各少数 族和汉族双向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既
有主动交融也有被动交融;交融范围 ;交融领域宽。(任答 2点,得 4分)
(4) 式: 员友好往来;经济相互促进; 化交融; 族迁徙(答北 南迁,少数 族
内迁, 迁徙亦可)等。(2分,任答两点得 2分)
意义:为中华 族的发展注 了新的活 ,进 步丰富了中华 族的物质 化和精神
化,促进了我国统 多 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为中华 族多元 体基本格局的形成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4分,任答两点得 2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姓名 班级 ……………………………………………………………
邗江区 2024-2025学年度第 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注意事项
1、请 2B铅笔填涂选择题
答案等选项;注意将所选项 考 条形码粘贴处
涂满涂 ,修改时使 橡
擦 净;其它题 笔。
2、此卡不准弄脏、弄皱或
弄破,严禁折叠。
学校
填涂实例:正确填涂■
班级 缺考标志:□
姓名
、选择题(共 50分,每 题 2分, 2B铅笔填涂)
、 选择题(共 50分,第 26题 18分,第 27题 12分,第 28题 20分)
26.(18分)
(1)表现(4分):
(2) 程(2分):
原因(2分):
(3)原因(6分):
(4)因素(4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请在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 效
请在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 效
27. (12分)
(1) 字称谓(2分):
朝代(2分):
(2)学派(2分):
主张(2分):
(3)局 名称(2分):
态度(2分):
28.(20分)
(1)历史事件(2分):
作 (2分):
(2)重要举措(2分):
措施(4分): ,
(3)特点(4分):
(4) 式(4分):
意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