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有这样一个人,他青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他博学多才,心怀天下,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来缅怀这位让中国人民崇敬的好总理。
新课导入
周总理,你在哪里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和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分析诗人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3.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
整体感知——作者介绍
柯岩(1929—2011),本名冯恺,现当代作家,诗人。曾任《诗刊》编委。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等。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涌向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到4月5日,悼念活动达到高潮。“四人帮”对人民的悼念活动横加干涉,野蛮镇压。在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深切怀念。诗人柯岩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谷穗( ) 宿营( ) 篝火( )
海防( ) 沉甸甸( )
suì
sù
ɡōu
fánɡ
diàn
口语中也读chén diān diān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征途:
轰鸣:
沉甸甸:
松涛:
篝火:
海防:
远行的路途,行程。
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状态词。形容沉重。
松林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
整体感知——题目解说
周总理,你在哪里
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想念你
整体感知——文章层次
本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梳理概括。
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抒发对周总理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奠定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7):着重刻画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进一步表现崇敬、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8、9):全诗抒情的高潮,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诗歌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状元贴士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就是对不在眼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直接对话。一般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诗中多次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位置 表达效果
第1节
第2—5节
第7节
“你在哪里”“想念你”连续反复,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
“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间隔反复,强调人民对总理怀念之深切;“他刚离去”连续且间断反复,衬托出总理日夜奔忙的辛劳形象
“轻些呀,轻些”连续反复,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位置 表达效果
第8节
第9节
“在这里”连续反复五次,强调人民找到总理后的欣喜之情;“在一起”连续反复四次,表达人民对总理的爱戴
“想念你”连续反复四次,与开头呼应,再次强调了人民永远怀念总理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状元贴士
反复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叫作连续反复。如“在这里,在这里”。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作间隔反复。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怀念、无边的哀思,又使诗歌章节形成排比,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我们”走遍整个世界,找寻总理的身影。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揣摩构思的巧妙之处。
作者抓住了“寻找”这条线索进行艺术构思,把到高山找、到大地找、到森林找、到大海找、到整个世界找、到天安门前找等丰富的材料有机地连缀起来,形成浑然一体的诗歌。
寻找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整个世界
天安门前
人民心里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高山
读出一个高风亮节的总理
大地
读出一个胸怀广博、脚踏实地的总理
森林
读出一个平易近人的总理
大海
读出一个对党和人民情深似海的总理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本诗除了呼告和反复,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体会其效果。
诗中除了运用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天安门广场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造成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感人的力量。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反复朗读,感受诗句的节奏变化,体会“永远居住”“你的人民”等词语蕴含的深情。
“永远居住”强调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你的人民”强调总理与人民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蕴含了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无比崇敬之情。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诗中描绘了哪几幅周总理感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画面一:周总理革命长征不停息的画面。
画面二:周总理和农民辛勤劳动的画面。
画面三:周总理和伐木工人亲切交谈的画面。
画面四:周总理给海防战士披大衣的画面。
画面五:周总理足迹踏遍大地的画面。
画面六:周总理日理万机的画面。
合作探究——文本探究
周总理,你在哪里
直抒胸臆:崇敬、怀念之情(呼告、反复)
六幅画面刻画形象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想念你(反复)
高山→革命→千万里不停息
大地→谷穗→汗滴
森林→宿营地→笑语
大海→海防战士→披大衣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深深的足迹
天安门广场→外宾、会议
拟人反复
结构梳理
这首抒情诗运用呼告、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写出了山河与人民共同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的情景,抒发了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
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
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不仅学习好,还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同学和友人,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