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饮中八仙诗(节选)
唐—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梁园吟》)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解题2.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
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烹羊宰牛〕意思是丰盛的酒宴。语本曹植《箜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牛。” 〔钟鼓馔(zhuàn)玉〕
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径须沽取〕那就应当买了来。
径,即、就。沽,通“酤”,买
或卖,这里指买。取,语助词
,表示动作的进行。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
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自由讨论
课文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写出了怎么样的感情? 课文悟读比较:
“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壮)(悲)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比喻)
(反衬)
(夸张)课文悟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及时行乐。但未完全消沉。对政治并未完全绝望。
乐天生我材必有用课文悟读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不足贵,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和摈弃这部分表达了什么情感?如何体现?不平 愤激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表达什么感情?
课文悟读狂放不羁悲之重,欢之浓,愤激之深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
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自由讨论
课文悟读豪放为外衣,激愤为内核悲 乐 愤 狂愤激(风格基调)(感情基调)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诗中最精练
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
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一字之
妙”,这是局部的诗眼。二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
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心。
《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课文悟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
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3.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
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
子加以说明。课文悟读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
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
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
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
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
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
(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
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
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
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
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
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曹植
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课文悟读例一:“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
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
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
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
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
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课文悟读例一:“朝如青丝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
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
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
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
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
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
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课文悟读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在历
史上是有记载的,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
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
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
课文悟读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
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
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
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
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
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
使人信服。 课文悟读例四: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
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
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
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
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
“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
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课文悟读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将进酒》
?
一、教材分析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李白的《将进酒》语言豪放有度,特别是其内心强烈感情的抒发收放自如。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诗歌鉴赏的素养。
二、学生分析
本课出自选修,之前的诗歌教学已然让学生对诗歌阅读有了一定的积累。本单元重点反复吟哦,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者感情,这一点学生已有相关储备。另外对李白个人也有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思维导图、视频、图片等技术。
?
课前自主学习
?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本,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
课中精读课文,重点赏析
?
1、播放《将进酒》音频,使学生把握读音、节奏,模仿诵读感受作者感情。
?
2、利用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在感受画面、音乐、声音的美感同时,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反复诵读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
3、利用思维导图,展示:诗歌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情又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
?
余光中的诗句导入
?
?
解题
?
教师点拨
结合课文注释回答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听朗读。
自由朗读、正音、理解文意
?
?
播放音频
诗意解析
全诗紧紧围绕“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合相关背景,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反复诵读,多种诵读方式穿插。
利用文档和ppt展示相关资料
总结
读李白的这首诗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审美体验,但他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所以我们可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
?
思维导图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设计紧扣诗歌的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体会作者复杂感情的变化。诵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新的教学大纲也很重视诵读和背诵,诗歌教学就应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进行。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可以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等方式让学生动口动脑,活跃课堂。
?
课堂上,利用PPT软件和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反复诵读进而理解作者寄予其中的感情。
?
课前播放《将进酒》音频,让学生在名家的范读声中走进课文内容。课中展示有关的背景图片,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
引导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总结全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