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书愤
一、教材分析
???
《书愤》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第一单元第五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人论世”即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蕴涵着无穷的悲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过陆游的《示儿》,初中学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对陆游已经了解,虽然古典诗词,语言简练,句式多变,技巧多样,认知难度大,但是通过本单元前面四首诗歌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文学鉴赏能力,但仍需要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激发想象并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通过对接高考加以巩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陆游及诗歌创作,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中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技术:音频、图片、PPT、微课、视频、投影仪、博客、云教学平台。
使用部分:、探究部分、拓展部分。
1、导入部分:?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感悟爱国主义情怀,并引入爱国诗人陆游。
2、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用幻灯片展示补充,配乐朗诵诗歌。
3、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学生以前学过的南宋爱国名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体悟爱国主义精神。
4、使用云教学平台分层次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及时给与评价和交流。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听歌曲岳飞的〈满江红〉,创设情景,渲染南宋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入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齐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多媒体,mp3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学生个读再齐读,读准字音。(正音),指名学生配乐读。
音频、多媒体ppt、图片、微课、《
细读诗歌,深入理解
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再次体会诗歌
幻灯片
再度诗歌,小组讨论,探究主旨
思考与讨论: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
学生充分讨论,先行感知文意,结合背景,探究旨,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展示,再次评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总结方法,学会鉴赏
①知人论世,合理联想;②反复诵读,展开想象;③品味语言,明确诗歌的表达技巧
自我课堂总结,有哪些收获
课件
巩固课堂效果
检查背诵情况
齐备全诗
多媒体,mp3
作业及评价
《临安春雨初霁》投影背景,让学生课下赏析
完成作业并互相评价
云教学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特色一、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听朗读录音,个别配乐吟读,学生老师评点,齐吟。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吟读要求,然后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听朗读录音、教师点评,强化吟读的要求,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学生掌握吟读的要领。
特色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从而探究诗歌的主旨,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鉴赏诗歌。
特色三、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讨论后的结果展示出来后进行评价,再归纳总结,在思索中不断的提升鉴赏能力。
特色四、运用云教学平台对作业进行即时评价,增加师生的交流,并扩展了学习的空间。
课件19张PPT。书? 愤
陆 游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现存9300多首),能诗能词也能散,才华横溢; 他的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 他的作品集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后人辑录有《放翁词》。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
生当北宋危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知人论世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写作背景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在镇江、南郑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意象组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小结“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作业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