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测评(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测评(二)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6:34:50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土地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C.维吾尔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D.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2.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的土地优势是( )
A.黄土疏松 B.高原坦荡
C.黑土肥沃 D.地形崎岖
3.以下措施不利于保护甲、乙两地湿地生态环境的是( )
A.监测水资源,控制水环境
B.建立动植物基因库,帮助生物繁殖
C.退耕还湿,合理规划使用土地
D.保护区开发旅游业,鼓励狩猎围垦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了不同的农作物。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
B.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
C.冬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熟
D.谷子、油菜、甜菜——一年一熟
5.国家在该地区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也有许多不利的自然因素,其中主要是( )
A.热量条件差 B.土壤贫瘠
C.降水少 D.光照不足
  2014年到2023年十年间黑龙江省人口减少700万人,大批的黑龙江人流向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有多样化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的山东、北京、河北等地,其中县城、县级市城区以及农村乡镇地区人口收缩的情况表现得比较明显。读2020—2021年哈尔滨市的人口变化柱状图,完成6~8题。
6.推测哈尔滨市常住人口减少最明显的年龄段多分布在( )
A.0~15岁 B.20~35岁
C.45~60岁 D.65~80岁
7.与大城市相比,东北地区县城人口收缩较为明显的原因是( )
A.交通条件较好 B.基础设施完善
C.经济发展迅速 D.就业机会较少
8.为改善农村乡镇地区的人口收缩问题,东北地区需要( )
A.修改户籍制度 B.推动乡村振兴
C.增加耕地面积 D.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读我国东北区域图,完成9~11题。
9.②城市的主要职能是( )
A.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B.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心
C.全国纺织业中心
D.全国电机制造中心
10.①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具有“异国情调”,这与哪个国家有关( )
A.蒙古 B.朝鲜 C.俄罗斯 D.韩国
11.有关图中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哈大线,是东北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
B.b是滨绥线,经内蒙古自治区通往俄罗斯
C.b-c铁路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D.③是a线与京哈线的枢纽城市
  2023年的寒冬,一群来自南方的“小土豆”来到哈尔滨,开启了南方朋友到东北研学、旅行的热潮,东北更是以冰天雪地的童话世界和人民的耿直热情,收获了2023年寒冬的旅游旺季。读图,完成12、13题。
12.“小土豆”们到东北也能顿顿吃到米饭,而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河流纵横,水源充足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13.图2是哈尔滨为迎接“小土豆”在街边搭建的“土豆大棚”。“土豆大棚”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土豆”( )
A.遮阳 B.躲雨 C.避寒 D.防风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东北地区为全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A是乌苏里江,B是我国内海——渤海
B.山脉C是大兴安岭
C.①商品粮基地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D.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5.目前东北地区农业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那么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2024·临沂学业考)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 16、17题。
16.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 )
A.开发矿产资源
B.扩大工业用地
C.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7.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 )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根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根河市每年的供暖期长达9个月,历史记载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冬天的根河市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读图,完成18~20题。
18.根河“清澈透明”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落差小,流速缓慢
C.抗侵蚀能力较强 D.植被覆盖率较高
19.冬天的根河市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根河市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 ②冬季风迎风坡
③海拔较高 ④离北冰洋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根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可行的措施有( )
A.利用气候优势发展冰雪旅游业
B.利用山地优势,开发矿产资源
C.开发山区,种植梯田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年来,东北地区在粮食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位。并进一步夯实了大国重器的产业根基,同时绿色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1)东北三省农业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的有利条件是 。(1分)
(2)东北三省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据图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的条件是 。(2分)
(3)东北三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但其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 的需要(填熟制)。春秋季节由于受 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受损。(2分)
(4)图2中阴影区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工业基地,先后经历“兴起—辉煌—衰退”,结合图中信息,阴影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目前出现“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请写出两条)(3分)
材料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北大仓再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5)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由“北大荒到北大仓”,是为了 。“北大仓再到北大荒”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2分)
22.辽宁省盘锦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该地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水稻小知识   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 200毫米,春天水田泡田、插秧需要大量用水;七八月份是水稻生长的另一需水高峰期。水稻生长周期长有助于稻米风味物质积累,昼夜温差大也利于糖分积累,使稻米营养丰富品质更佳。
盘锦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9 -5 2 10 17 22 27 26 19 11 2 -5
降水量/毫米 5 5 10 35 60 80 170 180 65 40 20 8
(1)地理位置:盘锦地处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核心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入海口处有30多万公顷 ,能调节气候,为水稻生产提供生态屏障。(1分)
(2)气候条件:盘锦属于 气候,四季分明。一年中有九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大于0℃,适于种植粳稻。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水稻收获时, 大,成为盘锦大米质优而甜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3)水源条件:盘锦的年降水量约 毫米,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水量,因此,辽河是盘锦稻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水田泡田的春季。此季节辽河水量的主要来源是 。(2分)
(4)种植模式:盘锦很多地区采用“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如图示意),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2分)
资料一 近年来,盘锦的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机器插秧比人工插秧能增产5%左右,机械收割还能减少损失3%左右。当地建立智能育苗大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温度、光照、湿度调节,降低了天气因素影响。
资料二 盘锦率先在全国提出开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经营以“盘锦大米”为代表的系列农产品。认养地块安装了360度可视化系统,认养人可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看着自己种的东西长大”。认养农田的人们获得了健康的农产品和新奇的体验。
(5)简述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两点即可)(2分)
(6)请你对盘锦实施“互联网+认养农业”经营模式进行评价。(一点即可)(1分)
23.(2024·上海学业考)2024年寒假期间,来自上海的小东同学和父母在黑龙江省体验了冰雪之旅的乐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小东一家下午到达哈尔滨,发现16点多天就黑了。小东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向父母解释:当地 高,冬季 短,日落比上海早。(2分)
(2)晚饭时,小东品尝了特色菜“锅包肉”,酸酸甜甜的滋味很像在上海吃的糖醋排骨。当地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2分)
A.甘蔗 B.甜菜 C.麦芽 D.枫树
(3)第二天,小东一家三口去松花江游玩,看到当地人在用钢钎凿洞钓鱼,这是因为该季节 。(2分)
(4)第三天,小东在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滑雪场体验了高山滑雪,他很困惑为何上海经济发达却没有山地滑雪场。你觉得从自然环境看其主要原因是 。(2分)
(5)小东一家爱吃黑龙江大米。途中小东对当地大米产区做了小调查,列出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选择下列一个因素说明黑龙江盛产大米的自然条件。(2分)
◇土壤
◇气候
◇地形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土地资源和湿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1~3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C.维吾尔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D.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2.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的土地优势是(C)
A.黄土疏松 B.高原坦荡
C.黑土肥沃 D.地形崎岖
3.以下措施不利于保护甲、乙两地湿地生态环境的是(D)
A.监测水资源,控制水环境
B.建立动植物基因库,帮助生物繁殖
C.退耕还湿,合理规划使用土地
D.保护区开发旅游业,鼓励狩猎围垦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了不同的农作物。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
B.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
C.冬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熟
D.谷子、油菜、甜菜——一年一熟
5.国家在该地区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也有许多不利的自然因素,其中主要是(A)
A.热量条件差 B.土壤贫瘠
C.降水少 D.光照不足
  2014年到2023年十年间黑龙江省人口减少700万人,大批的黑龙江人流向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有多样化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的山东、北京、河北等地,其中县城、县级市城区以及农村乡镇地区人口收缩的情况表现得比较明显。读2020—2021年哈尔滨市的人口变化柱状图,完成6~8题。
6.推测哈尔滨市常住人口减少最明显的年龄段多分布在(B)
A.0~15岁 B.20~35岁
C.45~60岁 D.65~80岁
7.与大城市相比,东北地区县城人口收缩较为明显的原因是(D)
A.交通条件较好 B.基础设施完善
C.经济发展迅速 D.就业机会较少
8.为改善农村乡镇地区的人口收缩问题,东北地区需要(B)
A.修改户籍制度 B.推动乡村振兴
C.增加耕地面积 D.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读我国东北区域图,完成9~11题。
9.②城市的主要职能是(A)
A.全国汽车工业中心
B.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心
C.全国纺织业中心
D.全国电机制造中心
10.①城市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具有“异国情调”,这与哪个国家有关(C)
A.蒙古 B.朝鲜 C.俄罗斯 D.韩国
11.有关图中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a是哈大线,是东北物资外运的重要通道
B.b是滨绥线,经内蒙古自治区通往俄罗斯
C.b-c铁路线经过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D.③是a线与京哈线的枢纽城市
  2023年的寒冬,一群来自南方的“小土豆”来到哈尔滨,开启了南方朋友到东北研学、旅行的热潮,东北更是以冰天雪地的童话世界和人民的耿直热情,收获了2023年寒冬的旅游旺季。读图,完成12、13题。
12.“小土豆”们到东北也能顿顿吃到米饭,而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B)
A.河流纵横,水源充足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13.图2是哈尔滨为迎接“小土豆”在街边搭建的“土豆大棚”。“土豆大棚”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土豆”(C)
A.遮阳 B.躲雨 C.避寒 D.防风沙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东北地区为全国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读东北地区简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河流A是乌苏里江,B是我国内海——渤海
B.山脉C是大兴安岭
C.①商品粮基地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D.②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5.目前东北地区农业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那么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D)
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发展多种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2024·临沂学业考)东北地区既是我国的“北大仓”,又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下图为东北地区略图。据此完成 16、17题。
16.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阶段,后来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国家决定停止开荒的原因是(C)
A.开发矿产资源
B.扩大工业用地
C.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D.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7.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的摇篮,发展中面临资源枯竭、设备技术落后以及优质人才外流等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A)
①更新设备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依托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根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根河市每年的供暖期长达9个月,历史记载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冬天的根河市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读图,完成18~20题。
18.根河“清澈透明”的自然原因是(D)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落差小,流速缓慢
C.抗侵蚀能力较强 D.植被覆盖率较高
19.冬天的根河市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根河市寒冷的主要原因是(C)
①纬度低 ②冬季风迎风坡
③海拔较高 ④离北冰洋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根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可行的措施有(A)
A.利用气候优势发展冰雪旅游业
B.利用山地优势,开发矿产资源
C.开发山区,种植梯田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年来,东北地区在粮食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位。并进一步夯实了大国重器的产业根基,同时绿色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1)东北三省农业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的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1分)
(2)东北三省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据图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的条件是地广人稀,粮食产量高,但本地粮食消费少。(2分)
(3)东北三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但其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填熟制)。春秋季节由于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受损。(2分)
(4)图2中阴影区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工业基地,先后经历“兴起—辉煌—衰退”,结合图中信息,阴影区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目前出现“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请写出两条)(3分)
答: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环境污染等。
材料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从北大仓再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
(5)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由“北大荒到北大仓”,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北大仓再到北大荒”体现的发展理念是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任答一条)。(2分)
22.辽宁省盘锦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该地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水稻小知识   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 200毫米,春天水田泡田、插秧需要大量用水;七八月份是水稻生长的另一需水高峰期。水稻生长周期长有助于稻米风味物质积累,昼夜温差大也利于糖分积累,使稻米营养丰富品质更佳。
盘锦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9 -5 2 10 17 22 27 26 19 11 2 -5
降水量/毫米 5 5 10 35 60 80 170 180 65 40 20 8
(1)地理位置:盘锦地处渤海之滨,辽河三角洲核心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入海口处有30多万公顷湿地,能调节气候,为水稻生产提供生态屏障。(1分)
(2)气候条件:盘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年中有九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大于0℃,适于种植粳稻。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充足。水稻收获时,昼夜温差大,成为盘锦大米质优而甜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3)水源条件:盘锦的年降水量约678毫米,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水量,因此,辽河是盘锦稻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尤其是在水田泡田的春季。此季节辽河水量的主要来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2分)
(4)种植模式:盘锦很多地区采用“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如图示意),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模式的好处有哪些 (2分)
答:丰富农产品的类型,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
资料一 近年来,盘锦的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机器插秧比人工插秧能增产5%左右,机械收割还能减少损失3%左右。当地建立智能育苗大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温度、光照、湿度调节,降低了天气因素影响。
资料二 盘锦率先在全国提出开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经营以“盘锦大米”为代表的系列农产品。认养地块安装了360度可视化系统,认养人可通过手机APP随时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看着自己种的东西长大”。认养农田的人们获得了健康的农产品和新奇的体验。
(5)简述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两点即可)(2分)
答: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可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天气因素对农业的影响等。
(6)请你对盘锦实施“互联网+认养农业”经营模式进行评价。(一点即可)(1分)
答:增加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销售种类;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会更紧密,也增加了彼此的互利互信等。
23.(2024·上海学业考)2024年寒假期间,来自上海的小东同学和父母在黑龙江省体验了冰雪之旅的乐趣。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小东一家下午到达哈尔滨,发现16点多天就黑了。小东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向父母解释:当地纬度高,冬季白昼短,日落比上海早。(2分)
(2)晚饭时,小东品尝了特色菜“锅包肉”,酸酸甜甜的滋味很像在上海吃的糖醋排骨。当地的主要糖料作物是(B)(2分)
A.甘蔗 B.甜菜 C.麦芽 D.枫树
(3)第二天,小东一家三口去松花江游玩,看到当地人在用钢钎凿洞钓鱼,这是因为该季节河流封冻,冰层厚。(2分)
(4)第三天,小东在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滑雪场体验了高山滑雪,他很困惑为何上海经济发达却没有山地滑雪场。你觉得从自然环境看其主要原因是上海降雪少,积雪时间短;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2分)
(5)小东一家爱吃黑龙江大米。途中小东对当地大米产区做了小调查,列出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选择下列一个因素说明黑龙江盛产大米的自然条件。(2分)
◇土壤黑土肥沃
◇气候水热条件较好,雨热同期
◇地形平原面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