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3·遵义学业考)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完成1~3题。
1.长江入海口多年平均输沙量最少的时段是( )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2.“鱼米之乡”中的“米”最可能指的是( )
A.稻米 B.土豆
C.红薯 D.小麦
3.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水源充足 ②地势低平
③黑土广布 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珠江口及其两翼区域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科技创新是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读广东省珠江口地区略图及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工业构成图,完成4~6题。
4.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毗邻的城市是( )
A.珠海 B.深圳
C.东莞 D.惠州
5.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比重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电器工业
D.机械制造业
6.面对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珠江口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人才 D.能源
(2024·陕西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战略将为海南省带来新机遇。如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两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是( )
A.均处热带,农矿资源丰富
B.二者发展的条件完全一致
C.均临东海,交通运输便利
D.二者位置邻近,优势互补
8.两区域协同发展对海南省的意义有( )
①提升总体生产水平
②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③保障农产品输入
④扩大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还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如图为长江经济发展带,读图,完成9~11题。
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
①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②长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④西电东送只保障上海市用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航能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会,形成水陆联运网
11.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 )
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②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④实施围湖造田等重大民生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巴中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基地之一,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此投资研发和生产。下图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地市比例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 )
A.广州 B.珠海 C.东莞 D.深圳
13.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是因为大湾区( )
A.科技力量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14.多家机器人企业进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B.减少原料、燃料供应
C.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
D.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五位同学前往深圳研学,发现深圳至中山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开创世界先例,通车后,从中山快速直达深圳,通勤时间由以往2小时缩减为30分钟,计划2024年通车。下图为他们绘制的“深中通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深中通道”的线路选址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沿线经济的发展
B.建筑材料的供应
C.资金的充裕程度
D.沿线地质构造和海洋水文
16.关于建设“深中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中跃居最强核心地位
B.“深中通道”将进一步完善广州的交通格局
C.增强了珠三角区域在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
D.“深中通道”将加剧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不均衡趋势
17.修建深中通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暴雪 B.台风
C.沙尘暴 D.泥石流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该城市群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国、非洲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需求旺盛。“绿心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屏障,以农田、水域、森林、丘陵为主。如图为长株潭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城市建成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位于黄河沿岸
②均有高速公路穿过
③沿铁路分布
④沿湘江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该城市群发展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工厂建设
B.市场需求量大,水陆交通便利
C.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科技发达
D.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宜人
20.适合绿心区域发展的产业是( )
A.食品加工业 B.机械制造业
C.木材加工业 D.生态旅游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湾”。图1、图2分别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和该地区气候资料图。(10分)
【地域相近】
(1)粤港澳大湾区属于 气候,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为湾区居民提供农产品保障。(1分)
(2)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 (填河流)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9市组成,两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1分)
【城市互通】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大湾区现出一大批“双城打工人”。
(3)大湾区涌现“双城打工人”的首要条件是 。(2分)
(4)简述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给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分)
【产业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香港、澳门等地区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区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打造深度合作平台,努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5)港澳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内地的优势有 、 ,港澳的优势有 、 。(4分)
22.(2023·陕西学业考)【对比探究 融贯东西】成都和上海的两所中学利用云课堂开展了一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对两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探究。读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探究一:区域位置——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与君共饮长江水
(1)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其中重庆市是长江与其支流 江交汇处的城市,河运便利。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 海,尽得江海之利。(4分)
探究二:农业基础——“天府之国”与“鱼米之乡”
(2)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市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被誉为“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 密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2分)
探究三:工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综合性工业基地
(3)成渝经济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凭借长江上游落差大的有利条件, 资源十分丰富,钢铁、机械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结合所学,简述长三角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 。(至少答出三点)(每点2分,本题共8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6分)
“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长株潭绿心为天然的丘陵区域,总面积约528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株潭绿心分布示意图。
(1)“一江串三城”。长沙、株洲、湘潭均位于一条河流旁,该河流是 。(2分)
(2)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主要体现了 (选填“地形”“资源”“交通”“政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2分)
(3)长株潭绿心建设意义重大。绿心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2分)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023·遵义学业考)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完成1~3题。
1.长江入海口多年平均输沙量最少的时段是(D)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2.“鱼米之乡”中的“米”最可能指的是(A)
A.稻米 B.土豆
C.红薯 D.小麦
3.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B)
①水源充足 ②地势低平
③黑土广布 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珠江口及其两翼区域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科技创新是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读广东省珠江口地区略图及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工业构成图,完成4~6题。
4.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毗邻的城市是(B)
A.珠海 B.深圳
C.东莞 D.惠州
5.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比重最大的工业部门是(C)
A.石油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电器工业
D.机械制造业
6.面对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珠江口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C)
A.市场 B.交通
C.人才 D.能源
(2024·陕西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战略将为海南省带来新机遇。如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两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是(D)
A.均处热带,农矿资源丰富
B.二者发展的条件完全一致
C.均临东海,交通运输便利
D.二者位置邻近,优势互补
8.两区域协同发展对海南省的意义有(C)
①提升总体生产水平
②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③保障农产品输入
④扩大国际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还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如图为长江经济发展带,读图,完成9~11题。
9.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是(B)
①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②长江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④西电东送只保障上海市用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通航能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会,形成水陆联运网
11.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B)
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②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④实施围湖造田等重大民生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巴中学业考)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机器人制造业基地之一,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此投资研发和生产。下图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地市比例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机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是(D)
A.广州 B.珠海 C.东莞 D.深圳
13.全球多家著名机器人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研发中心是因为大湾区(A)
A.科技力量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矿产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14.多家机器人企业进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影响表现在(A)
A.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B.减少原料、燃料供应
C.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
D.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
五位同学前往深圳研学,发现深圳至中山的跨海大桥“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开创世界先例,通车后,从中山快速直达深圳,通勤时间由以往2小时缩减为30分钟,计划2024年通车。下图为他们绘制的“深中通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深中通道”的线路选址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D)
A.沿线经济的发展
B.建筑材料的供应
C.资金的充裕程度
D.沿线地质构造和海洋水文
16.关于建设“深中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使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中跃居最强核心地位
B.“深中通道”将进一步完善广州的交通格局
C.增强了珠三角区域在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圈的竞争力
D.“深中通道”将加剧珠三角经济区发展不均衡趋势
17.修建深中通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B)
A.暴雪 B.台风
C.沙尘暴 D.泥石流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该城市群的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国、非洲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需求旺盛。“绿心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屏障,以农田、水域、森林、丘陵为主。如图为长株潭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城市建成区的分布特点是(B)
①位于黄河沿岸
②均有高速公路穿过
③沿铁路分布
④沿湘江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该城市群发展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是(B)
A.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工厂建设
B.市场需求量大,水陆交通便利
C.位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科技发达
D.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宜人
20.适合绿心区域发展的产业是(D)
A.食品加工业 B.机械制造业
C.木材加工业 D.生态旅游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湾”。图1、图2分别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和该地区气候资料图。(10分)
【地域相近】
(1)粤港澳大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为湾区居民提供农产品保障。(1分)
(2)粤港澳大湾区由分别位于珠江(填河流)口东西两侧的香港和澳门以及位于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等9市组成,两地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1分)
【城市互通】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大湾区现出一大批“双城打工人”。
(3)大湾区涌现“双城打工人”的首要条件是发达的交通。(2分)
(4)简述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给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通达性;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优化城市体系;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等。(2分)
【产业互补】
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香港、澳门等地区创新研发能力强、运营总部密集以及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区产业链齐全的优势,打造深度合作平台,努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5)港澳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内地的优势有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港澳的优势有 丰富的资金和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4分)
22.(2023·陕西学业考)【对比探究 融贯东西】成都和上海的两所中学利用云课堂开展了一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对两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探究。读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探究一:区域位置——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与君共饮长江水
(1)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其中重庆市是长江与其支流嘉陵江交汇处的城市,河运便利。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尽得江海之利。(4分)
探究二:农业基础——“天府之国”与“鱼米之乡”
(2)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市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被誉为“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河网(河湖)密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2分)
探究三:工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综合性工业基地
(3)成渝经济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凭借长江上游落差大的有利条件,水能(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钢铁、机械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结合所学,简述长三角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至少答出三点)(每点2分,本题共8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6分)
“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长株潭绿心为天然的丘陵区域,总面积约528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株潭绿心分布示意图。
(1)“一江串三城”。长沙、株洲、湘潭均位于一条河流旁,该河流是湘江。(2分)
(2)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为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这主要体现了政策(选填“地形”“资源”“交通”“政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2分)
(3)长株潭绿心建设意义重大。绿心在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调节气候,使昼夜温差变小,增大空气湿度,净化空气,提供水资源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