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6:40:55

文档简介

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省内地域和经济差异都较为明显。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6 205.4亿元;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7 091.44亿元,比上年增长4.4%,成为陕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陕西省不同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汉中比延安年降水量少
B.安康和榆林的饮食习惯没有差异
C.汉江冬季通常无结冰期
D.西安和汉中位于南方地区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榆林市成为陕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原因有(A)
①经济发展迅速,GDP的总量大
②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市场广阔
③矿产资源丰富,化石能源充足
④工业基础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京杭大运河,在我国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2024年3月,水利部印发《京杭大运河2024年全线贯通补水方案》,启动实施京杭大运河2024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下图为京杭大运河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沿线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向东汇入黄海
C.全部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而成
D.为沿线提供水源,促进南、北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4.京杭大运河在春季启动全线贯通补水的原因有(B)
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④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重庆学业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于大年三十20点(北京时间)准时开播,四个分会场分别设在辽宁的沈阳、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新疆的喀什。开播时的沈阳已是万家灯火,而喀什还处在落日余晖之中。如图为春晚会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沈阳、喀什两地天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D)
A.海拔高差大 B.纬度差异大
C.气候差异大 D.经度差异大
6.春节期间,西安街头(B)
A.绿树成荫 B.树枝光秃
C.满树金黄 D.落叶纷飞
7.长沙分会场最临近的河流是(A)
A.湘江 B.汉江 C.闽江 D.赣江
  我国西北地区因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对应正确的是 (B)
A.甲—地下水 B.乙—黄河水
C.丙—塔里木河水 D.丁—大气降水
9.塔里木盆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能源。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是(A)
A.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B.促进居民就业
C.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完善交通网络
  武夷山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区,是中国乌龙茶优质品种之一。读武夷山岩茶产地和台湾冻顶乌龙茶产地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武夷山岩茶产地(D)
A.树木均在冬季落叶
B.周围河流流量均匀
C.位于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D.地处起伏较大的山区
11.传说冻顶乌龙茶是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这说明两地(A)
①茶树种植条件相似 ②物质文化交流密切
③陆路交通便利 ④工业高度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图1示意我国新能源主要分布,图2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基地。读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新能源在我国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强,日照长,太阳能丰富
B.西北地区距海远,降水少,多风,太阳能、风能多
C.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太阳能最为丰富
D.西藏南部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热能
1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能源和矿产资源最缺乏的是(C)
A.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024·四川广安学业考)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东北三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对东北三省农业描述正确的是(C)
A.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C.有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大部分位于湿润区,因此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
15.下列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或行政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干旱
D.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省和河北省
  坎儿井集中分布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干旱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图1为新疆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地区坎儿井多分布在(C)
A.天山北麓 B.湖泊周围
C.绿洲边缘 D.海拔0米以下地区
17.坎儿井(A)
A.暗渠中的水可自流补给
B.水源主要来自周围湖泊
C.竖井可以减少蒸发,加剧干旱
D.能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稻田
  (2024·益阳学业考)《航拍中国》可以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丰富地理知识。青藏地区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连片,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东北地区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据此回答18~20题。
18.关于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两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高、寒”
B.两地的天然林都是常绿阔叶林
C.两地的大江大河都以外流河为主
D.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
19.关于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青藏地区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青藏地区的河流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C.青藏地区纬度较低,房屋墙体较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房屋墙体厚实
D.青藏地区以采矿业为主,东北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20.东北地区“林海雪原”,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D)
A.纬度高;纬度高 B.地势高;地势高
C.地势高;纬度高 D.纬度高;地势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2024·泰安学业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安澜,天下大穰。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生态牧业,保护中华水源】
  青海省玛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43%在这里汇集,全县平均海拔4 500米以上,近年来,当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1)玛多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A(填字母)。(2分)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低,热量充足
C.气温高,晴天较多 D.风沙大,风力强劲
【引水灌溉,造福沿岸人民】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几”字形河道的最北端,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2)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引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位于河套平原,地形平坦。(2分)
【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双赢】
  “荒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沟道道坝。秃峁峁变绿海,沟道道赛江南。”一曲悠扬的信天游,讲述着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奇迹。现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3)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列举该地区由“黄”转“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陡坡地带植树种草;缓坡地带修梯田;坡脚处修挡土坝;沟谷地带打坝淤地;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2分)
(4)地处陕西省延安市的洛川,出产的苹果肉质细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适口,是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试从地形与气候方面分析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答:地形:洛川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利于果树生长。气候:洛川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带,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河口保护,绘就美好画卷】
  黄河入海口以景观原始旖旎而闻名于世,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海水、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湿地。区域内芦苇分布面积40余万亩,共有植物400余种,鸟类300多种,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
(5)请分析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2分)
答: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调节气候等。
22.(2024·贵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北纬 30°沿线地区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且地方差异明显,既有“世界屋脊”,也有“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下图为我国北纬 30°沿线地区地形及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1)指出我国沿北纬 3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2分)
答: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甲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位于青藏高原。该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2分)
(3)乙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地形类型为盆地。与甲地相比,乙地夏季气温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3分)
(4)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请指出长江对该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列举两条)(2分)
答: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为人民生活提供水产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电能;为农业提供肥沃的土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建设用地;为区域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5)请列举一处我国北纬30°纬线附近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1分)
答:布达拉宫、都江堰、西湖。
23.图中甲、乙两地区曾经是著名的“西大荒”和“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读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自然条件看,分别说出“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北大荒”的限制因素是热量;“西大荒”的限制因素是水源。(2分)
(2)“西大荒”变成棉仓,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北大荒”变成粮仓,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任答一点即可)(2分)
(3)“北大荒”和“西大荒”都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共同的能源有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西大荒”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的起点。(2分)
(4)同学们在对两个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对两个地区阐述自己的观点。生态环境问题:“西大荒”: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加剧,治理措施有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治理措施:“北大荒”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治理措施有停止湿地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4分)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省内地域和经济差异都较为明显。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16 205.4亿元;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7 091.44亿元,比上年增长4.4%,成为陕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陕西省不同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中比延安年降水量少
B.安康和榆林的饮食习惯没有差异
C.汉江冬季通常无结冰期
D.西安和汉中位于南方地区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榆林市成为陕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原因有( )
①经济发展迅速,GDP的总量大
②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市场广阔
③矿产资源丰富,化石能源充足
④工业基础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京杭大运河,在我国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2024年3月,水利部印发《京杭大运河2024年全线贯通补水方案》,启动实施京杭大运河2024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下图为京杭大运河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线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B.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向东汇入黄海
C.全部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而成
D.为沿线提供水源,促进南、北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4.京杭大运河在春季启动全线贯通补水的原因有( )
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④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重庆学业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于大年三十20点(北京时间)准时开播,四个分会场分别设在辽宁的沈阳、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新疆的喀什。开播时的沈阳已是万家灯火,而喀什还处在落日余晖之中。如图为春晚会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沈阳、喀什两地天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差大 B.纬度差异大
C.气候差异大 D.经度差异大
6.春节期间,西安街头( )
A.绿树成荫 B.树枝光秃
C.满树金黄 D.落叶纷飞
7.长沙分会场最临近的河流是( )
A.湘江 B.汉江 C.闽江 D.赣江
  我国西北地区因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图为西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地下水 B.乙—黄河水
C.丙—塔里木河水 D.丁—大气降水
9.塔里木盆地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给我国东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能源。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B.促进居民就业
C.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D.完善交通网络
  武夷山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区,是中国乌龙茶优质品种之一。读武夷山岩茶产地和台湾冻顶乌龙茶产地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武夷山岩茶产地( )
A.树木均在冬季落叶
B.周围河流流量均匀
C.位于全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D.地处起伏较大的山区
11.传说冻顶乌龙茶是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这说明两地( )
①茶树种植条件相似 ②物质文化交流密切
③陆路交通便利 ④工业高度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图1示意我国新能源主要分布,图2示意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基地。读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新能源在我国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强,日照长,太阳能丰富
B.西北地区距海远,降水少,多风,太阳能、风能多
C.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太阳能最为丰富
D.西藏南部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热能
1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能源和矿产资源最缺乏的是( )
A.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C.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024·四川广安学业考)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近年来,东北三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对东北三省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C.有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大部分位于湿润区,因此耕地类型主要为水田
15.下列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或行政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干旱
D.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省和河北省
  坎儿井集中分布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干旱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图1为新疆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地区坎儿井多分布在( )
A.天山北麓 B.湖泊周围
C.绿洲边缘 D.海拔0米以下地区
17.坎儿井( )
A.暗渠中的水可自流补给
B.水源主要来自周围湖泊
C.竖井可以减少蒸发,加剧干旱
D.能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稻田
  (2024·益阳学业考)《航拍中国》可以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丰富地理知识。青藏地区地高天寒,雪山连绵,湖泊星罗,沼泽连片,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东北地区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据此回答18~20题。
18.关于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高、寒”
B.两地的天然林都是常绿阔叶林
C.两地的大江大河都以外流河为主
D.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
19.关于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藏地区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东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B.青藏地区的河流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水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C.青藏地区纬度较低,房屋墙体较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房屋墙体厚实
D.青藏地区以采矿业为主,东北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20.东北地区“林海雪原”,青藏高原“雪山连绵”,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
A.纬度高;纬度高 B.地势高;地势高
C.地势高;纬度高 D.纬度高;地势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2024·泰安学业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安澜,天下大穰。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生态牧业,保护中华水源】
  青海省玛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43%在这里汇集,全县平均海拔4 500米以上,近年来,当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光伏+牧场+生态”的绿色发展新模式。
(1)玛多县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填字母)。(2分)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纬度低,热量充足
C.气温高,晴天较多 D.风沙大,风力强劲
【引水灌溉,造福沿岸人民】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几”字形河道的最北端,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2)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2分)
【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双赢】
  “荒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山腰腰梯田沟道道坝。秃峁峁变绿海,沟道道赛江南。”一曲悠扬的信天游,讲述着黄土高原由“黄”转“绿”的奇迹。现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3)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列举该地区由“黄”转“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分)
(4)地处陕西省延安市的洛川,出产的苹果肉质细嫩致密、汁多松脆、酸甜适口,是全国地理标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试从地形与气候方面分析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河口保护,绘就美好画卷】
  黄河入海口以景观原始旖旎而闻名于世,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海水、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湿地。区域内芦苇分布面积40余万亩,共有植物400余种,鸟类300多种,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
(5)请分析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2分)
22.(2024·贵州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我国北纬 30°沿线地区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且地方差异明显,既有“世界屋脊”,也有“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下图为我国北纬 30°沿线地区地形及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1)指出我国沿北纬 3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2分)
(2)甲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位于 高原。该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 、澜沧江的发源地。(2分)
(3)乙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地形类型为 。与甲地相比,乙地夏季气温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3分)
(4)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请指出长江对该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列举两条)(2分)
(5)请列举一处我国北纬30°纬线附近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1分)
23.图中甲、乙两地区曾经是著名的“西大荒”和“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读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自然条件看,分别说出“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北大荒”的限制因素是 ;“西大荒”的限制因素是 。(2分)
(2)“西大荒”变成棉仓,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北大荒”变成粮仓,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任答一点即可)(2分)
(3)“北大荒”和“西大荒”都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共同的能源有 ,其中“西大荒”是我国重要的资源调配工程 的起点。(2分)
(4)同学们在对两个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对两个地区阐述自己的观点。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