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样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清楚,并用2B铅笔正确地填涂考号。
2.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1考古学家高星曾说:“我们用地层作为纸张,用文化遗物和遗迹作为文字书写历史。”元谋人
和那县人相关的考古发掘可用于“书写”中国()
A百万年的人类史
B.一万年的文化史
C.五千年的文明史D.王朝国家的历史
2.1985年,美国考古学家宾福德等人质疑北京人用火遗迹,认为该遗迹可能是野火或者是腐殖质
长期高温氧化的结果,和人类行为无关。反驳该质疑可使用的证据是北京人遗迹中存在()
A.大量朴树籽和植物孢粉
B.砍砸器和不同动物化石
C有长期烧烤痕迹的火塘
D.用兽角鹿骨制作的工具
3.2021年,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表1为入选该名单的38项石器时代遗
址地域分布情况,据此可知我国()
表12021年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表
区域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遗址数
3
b
7
9
9
2
2
A是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B.当时区域间交流比较活跃
C,华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4.下列说法与图1“*”处相符的是(
夏商西周→*战国
图1
2024一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样题)·第1页共8页
A.盘庚迁都,稳定政权
B.武王伐纣,定都镐京
C厉王争利,国人暴动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5.“战国时期的农具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己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与这一描
述相符的农具是()
①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②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
③耧车(模型)④《柳龙骨车》中的牛转翻车
A.①
B.②
c.③
D.④
6.《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
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水利兴修
B.诸侯征战
C.儒学兴起
D.私学发展
7.《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不得写入贵族名册)。…有
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和贵族的利益一致C提高了耕种积极性
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8.表2中的先秦诸子在论及为政之道时,其观点的共性体现在(
表2
人物
言论集录
观点
管子
《管子·牧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孟子
《孟子·尽心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苟子
《苟子·衰公》
故君人者(统治人民的君主)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A选贤举能
B.以民为本
C.以法治国
D.发展军事
9.“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栽下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安排生
产和生活特有的“时钟”。节气文化里藏着(
A商品贸易的发展
B.手工业发展路径
C.农耕文明的印迹
D.政治制度的变革
10秦灭蜀后,在蜀地设立蜀郡,并在一些重要地点设县。汉代元朔二年,汉武帝设置广都县,
包括今天双流、龙泉、简阳、眉山仁寿等地。这些政治措施旨在()
A维护礼法制度
B推行以德治国
C.选拔优秀人才
D.加强中央集权
11.表3中的内容反映出《诗经》的主要特点是(
表3
诗句
表达的情感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子兴师,修我甲兵,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
2024一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样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