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09: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泸县五中 2024年秋期七年级期末定时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 1卷(选择题)和第 II卷( 选择题)两部分,共 6 ,满分 100分。
第 I卷(选择题共 50分)
本卷共 25个 题,每 题 2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
1. 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 量距今已有 13万年、两 打制的 斧。这
些 斧产 于( )
A.旧 器时代 B.新 器时代 C. 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中国是农业 国,农业 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
的依据是( )
A.史书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主观推测
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 三年,过家 不敢 ”,终于治平了洪 。
这位传说中的治 英雄是( )
A. 帝 B.炎帝 C.蚩尤 D. 禹
4.“天 建国,诸侯 家,卿置侧室, 夫有贰宗, 有 弟,庶 商各有分亲……”“普天
之下莫 王 ,率 之滨莫 王 。”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
A.夏朝的“家天下” B. 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 汉的“ 统”
5.夏商 周时期, 利 程兴修较少,少有 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 量开发 林,扩 耕
地,兴修 利 程。导致这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 此消彼
C.铁制 产 具的使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
6.《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旱从 ,不知饥馑、时 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 景况得益
于( )
A. 禹治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 运河的开通
7.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 式。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 展览( )
A.瓷器 清淡含蓄 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
第 1 共 7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B.壁画 交流互鉴 敦煌 窟与河 廊丝路艺术展
C.鼎 鼎盛千秋 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
D.陶 远古回声 半坡遗址与半坡 化展
8.下图是甲 “男”字的构形及释 。据此推测,古代“男”字的出版可能源于( )
A.劳动 产 B.分封制度 C.兼并战争 D.祭祀礼仪
9.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 部分内容属于官府 政法规性质,秦的 官府机构都制
定有若 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10.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 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指从 定 场或 度出发,对历史事
物所持的看法。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秦始皇在全国 规模征调 服徭役和兵役
B.秦始皇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 间收藏的诸 百家著作
C.秦的暴政加剧了社会 盾,加速了秦的灭亡
D.陈胜、吴 的余部坚持战 ,后来加 其他反秦队伍
11.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 银器很少。与汉 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
以瓦器,不得以 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 ”相吻合。这印证了汉 帝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 D.虚怀纳谏
12.下图是 1974年湖南 沙 王堆三号汉墓出 的现存最早的养 运动导引图。该图反映了汉
朝时( )
A.推 休养 息的政策
B.出现 族交融的趋势
第 2 共 7
C.有强身健体的意识
D.呈现统 国家的 象
13.汉武帝 加强对商业和商 的管理,实 彻底的币制改 ,集中货币发 权,禁 地
铸钱,统 货币;另 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些措施起到的主要作 是( )
A.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发展B.使地 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
C.使整个社会的 化素养得以提 D.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
14.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 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 少
数 族内迁,缓和 族 盾。社会出现了 较安定的局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之
为( )
A.“光武中兴” B.“ 景之治” C.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15. 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 、葡萄、苜蓿、胡桃、蚕 、 榴等外来物产。这 时期,
丝绸在 域各国受到 泛欢迎, 域 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 域 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 产 平提升
16.1933年编著的《陈 中本国史》中指出:“即以‘四 发明’ 论,中国 不知道帮助了多
少全 类的忙!”材料所指的“四 发明”中,东汉蔡伦改进( )
A.造纸术 B. 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7.曹操的诗句“ 露于野,千 鸡鸣。 百遗 ,念之断 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
的巨 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 北 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 壁之战 B.淝 之战 C.官渡之战 D.郾城 捷
18. 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 明影响,皇帝苻坚“ 礼于辟雍,祀先师孔 ”,前秦政
权形成“英儒毕集”局 。苻坚这 举措( )
A.改 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 为 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 族交融
19.《魏书》记载,北魏孝 帝改 前,举 祭典依北 旧俗,由有司代祭;改 后,按华夏礼
制,由皇帝亲祭。这 变化( )
A.消除了 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 南北
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20.《晋书· 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南 :“天下 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 帛殷 , 乎
家给 矣。”出现这 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现统 B.南 条件优越 C.对外交往发达 D.北 南迁
第 3 共 7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21.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 种重要形式。这种
书体带有汉 笔法,融温 尔雅与粗犷彪悍于 体,结体 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
收。(如下图所示)这表明魏碑艺术( )
魏碑《张猛 碑》(拓 )
A.是我国北 族交融的时代结晶B.是书法开始成为专 艺术的标志
C.被称誉“飘若浮云,矫若惊 ”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
22.梁启超在《世界伟 》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 法,只能适 于 时代、 社会,
孔 之教育,俟(等待)百世 不惑也。”孔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 ,
主张( )
A.“ 为 治” B.“有教 类” C.“兼爱” D.以法治国
23.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两者所起的相同历史作 是(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继承了春秋战国货币的 格
C.促进了货币种类的多样化 D.适应了商业贸易繁荣的形势
24.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 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 繁华都市的 貌;曹魏
末年政府已有编 663423户,443万余 ,已有 幅度增 。这说明( )
A.官渡之战奠定统 基础 B.三国鼎 局 已经形成
C.全国统 推动社会进步 D.局部统 促进经济发展
25.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 、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 、学
第 4 共 7
习先进 化 迁都的是( )
A.商朝盘庚迁殷 B.北魏孝 帝迁都洛阳
C.明成祖迁都北京 D.国 政府迁都重庆
第 II卷( 选择题 共 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 失作业, 饥谨。凡 五千, 相 ,死者
过半。……天下既定…… 天 不能具醇驷(四匹 样的 ), 将相或乘 。
——《汉书· 货志(上)》
(1)根据材料 ,指出 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说明导致这 状况的原因(8分)
材料 他(汉 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 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 成为奴
婢的 释放为平 ,以增加农业劳动 …… 励 致 农业 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
轻农 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 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2分)
材料三 汉 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 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 农桑、并进
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 赋降到了三 税 。 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 ”,废除了 些
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 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 较材料 、材料三,汉 祖、汉 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答出两点)历史上把
材料三时期的统治局 称为什么?(6分)
27. 部中国史,就是 部各 族交融汇聚成多元 体中华 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22分)
材料 周 之后,由政治 化上实现了最初的 统。这种 统之势,在社会管理
形成以王室为中 、为正统的政治权 体系;在 族关系上,形成了以华夏为主体,融合各
族群的统 族形态;在地域上,基本统 了宜耕地带,形成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耕 明;
在 化上,形成了容纳多样 化 以中原 化为正统的 明。
第 5 共 7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摘编 杜学 《 统的形成与治理体系的完善——从华夏 明到中华 明》
材料 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年)墓室中出 的砖壁画
材料三 2023年 8 ,由国家 委主办的“铸牢中华 族共同体意识 物古籍展”向公众开
放。以下是“ 交融”展厅部分展示的内容:
“洛阳家家学胡 胡、琵琶、箜篌、唢呐等跟随胡乐从 域传到中原,成为中华 乐的代表
乐”展区 性乐器。
“语 互鉴”展 展出了 夏 、契丹 、 真 和古壮 书写的“中华国家”四个字,这些
区 字受到汉字影响,有的是仿造汉字 。
“交往契约”展 展出了不同时期 不同 字书写的各类契约 书, 证了农牧互补、通贡互
区 市、 艺互鉴等经济活动。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周实现“ 统”的关键举措,并从政治和思想 化 度
概括秦、汉为 统做出的贡献。(10分)
(2)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北 产活动出现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 族交融的意义。(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2分)
的 措施 作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周实 分封制 初期发挥积极作 ,后期产 破坏作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秦朝建 中央集权制度 加强皇权以及对全国的控制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汉实 郡国并 制 造成七国之乱
第 6 共 7
加强对北 柔然的抵御 北魏设置六个军镇 最终导致军镇兵变
根据上述材料,拟定 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第 7 共 7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泸县五中 2024年秋期七年级期末定时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C B C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A C A C D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D B
26.(1)状况: 流离失所、 地荒芜,出现饥荒, 锐减,经济残破。(表达清楚即可)
原因:秦朝暴政;多年战乱(战争)。
(2)政策:休养 息。
(3)相同之处:都重视发展农业(或以农为本);都减轻赋税和徭役。
统治局 : 景之治。
27.(1)关键举措:实 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贡献:政治上,建 起中央集权制度;思想
化上,统 字。 汉朝贡献:政治上,进 步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思想 化上,“罢
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变化:畜牧业和农耕经济并存; 族交融推动了 产 式的互补; 域传 先进的 产 具
和技术,为北 经济的发展注 了新的动 ;原因:北 战乱, 南迁;北 各 族之间的
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畅通。
(3)意义:促进 化繁荣;增强 族凝聚 ;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 。
28.观点:我国古代管理制度因时 变
论述: 周初年随着统治区域的扩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 周统治者实 了分封制。在
初期巩固了对地 的控制,扩 了统治范围。秦朝统 全国建 起我国历史上第 个统 多
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创 了以皇帝为中 的中央集权制度。从皇帝到中央
政府再到地 实 的郡县制,使国家的 切权 都 度集中在中央政府。
结论:在古代我国是 个善于创新的国家,在管理制度 根据时代的需求不断发 着变化。
第 1 共 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