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共同体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 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共同体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 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09: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反映了( )
共同体 24级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练习
A. 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 尚 B. 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C. 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 说明唐政府强迫少数 族汉化
历史试卷 11.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 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
、选择题(每 题 2分,30题共 60分) 点的是( )
1.隋朝是继魏晋南北朝 期分裂之后的 统王朝,它结束了 晋灭亡以来 200多年的分 A. 618年,李渊建 唐朝,定都 安
裂局 ,开创了隋唐盛世的基本格局。下列关于隋朝的建 时间和建 者的表述正确的 B. 奘
组是( ) C. 鉴真东渡,为中 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A. 581年杨坚 B. 589年杨 C. 581年李世 D. 618年李渊 D. 唐 宗册封南诏 领为云南王
2.成语“ 带 ” 出 《南史· 陈纪下》,隋 帝对宰相 颎(j i ǒnɡ)说:“ 我为百姓 12.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 族政策。下列体现了“ 开明的 族政策” 的历
,岂可限 带 不拯之乎?” 之后隋 帝于 589年( ) 史事件是( )
A. 定都 安,发展经济 B. 创 进 科,选拔 才 A. 遣唐使来华 B. 奘 游天竺 C. 成公主 藏 D. 鉴真东渡 本
C. 灭掉陈朝,统 全国 D. 开凿 运河,贯通南北 13.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 诗史” 之称。《 家别》中“ 寂寞天宝后,园庐
3.“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开通 运 但蒿藜。我 百馀家,世乱各东 。…… 空巷, 瘦 惨凄。但对狐与狸,竖 怒我
河( ) 啼” 的描述反映出( )
A. 变 了选官制度 B. 促成了贞观之治 A. 开元末年以来朝政 趋腐败 B.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C. 促进了经济交流 D. 加强了中外交流 C. 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 衰微 D. 五代 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4.假如你是 位唐朝的读书 ,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 路赴洛阳赶考。 定要经过下 14.通过“ 杯酒释兵权” 迫使 将纷纷交出兵权的是( )
列哪 段运河( ) A. 汉 祖 B. 唐 宗 C. 宋太祖 D. 明太祖
A. 永济渠 B. 通惠河 C. 通济渠 D. 通渠 15.“ 武将受到多 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 阵图’ 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
5.科举制最 的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 舍郎,暮登天 堂” 式的“ 机会均等” 机制,这对 军的指挥权。” 这种现象出现于( )
知识分 的社会 理是 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 的奋 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隋朝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北宋时期 D. 元朝时期
A. 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 阻 了世家 弟的 仕 16.北宋时蔡襄指出:“ 今世 , 率以 词进 , 也近侍之 , 也;钱 之司,
C. 忽视了读书 品德的考察 D. 提升了全社会 化 平 也;边防 帅, 也;天下转运使, 也;知州郡 也。” 北宋 “ 率以
6.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 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 之家的就有 56 词进” 有利于( )
,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 11 ,占 15.07%;寒 出身的只有 6 , A. 强化中央集权 B. 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占 8.22%。这反映出当时( ) C. 分割宰相权 D. 禁锢思想监视官
A. 与察举制相 选官 式相同 B. 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17.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 ,收其精兵。则天下 安矣” 。下列体现北
C. 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 上层社会具有 仕优势 宋在经济上“ 制其钱 ” 措施的是( )
7.杜甫在《忆昔》这 诗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 , 犹藏万家室。稻 流脂粟 ,公 A.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 采 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私仓廪俱丰实。” 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 C. 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 设置转运使,收回地 财赋权
A. 唐 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 宗 18.《三国演义》开篇称:“ 天下 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下列我国历史上由分裂 向
8.有记载描述唐朝的 产 具时说,“ 如纺 ,经细 为之, 之末,缚以 筒,旋转时 统 的朝代不包括( )
低则舀 , 则泻 ” 。此处描述的是( )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 宋朝
A. 耧 B. 翻 C. 曲辕犁 D. 筒 19.“ 凡四 年不识 ,岁遗差优,然不 以当 兵之费百 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
9.《旧唐书· 崔融传》中记载:“ 天下诸津(指码头), 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 策, 所可痛者,当国 ,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下列观点客观反映材料内容的是( )
交贸往还,昧旦永 。” 材料反映的景况是( ) A. 促进了 族间的交融
A. 海外交通发达 B. 商品交流繁盛 C. 中外交往密切 D. 社会 开放 B. 维持 期和平,但削弱了宋的军事 量
10.“ 蕃 旧 不耕犁,相学如今种 。……城头 鸡鸣 ,洛阳家家学胡乐” “ 为胡 C. 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
妇学胡妆,伎进胡 务胡乐。……胡 胡骑与胡妆,五 年来竞纷泊” 。这两 唐诗主要 D. 北宋在战败的情况下,不得已 签订的


线
20.陆游《书愤》中有“ 楼船夜雪 洲渡,铁 秋 散关” 的诗句,诗中的“ 散关” 淮 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 直进 。榷场的存在( )

为线划定分界线,签署此盟书的双 是( ) A.使 族间 期争战不休 B.使 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A.辽与北宋 B.辽与南宋 C. 夏与北宋 D. 与南宋 C.促进了 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 族间经济差距

21.南宋诗 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 外 楼外楼, 湖歌舞 时休,暖 熏得游

醉,只把杭州当汴州。” 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 态:
、材料题(共 40分) 题
A. 志收复中原 B.与 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3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就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辽、宋、夏、 、元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材料 :李世 亲历了隋末的社会 动荡,他以隋炀帝杨 的破家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分裂的时代 亡国为戒,接受隋末农 起义的教训灬…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 了
C.经济重 的南移 D. 族政权并 的时代 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续卓著…… —《中国 百科全书 中
23.北宋时,为提 粮 产量,我国从下列哪 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 国历史》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 本
24.“ 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 亦间或有卖洗 ,直 天明” 。“ 买卖昼夜不绝,夜交
材料 :(松赞 布)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 :“ 我 祖未有通
三四 游 始稀,五 钟鸣,卖早市者 开店矣。” 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
A. 乡村 化繁荣 B. 夜市经济繁华 C. 海外贸易活跃 D. 交 开始使 婚上国者,今我得尚 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 城,以夸示后
25.宋代“ 坊巷桥市皆有 案” ,叫卖声“ 街 巷,在在有之” 。这表明当时( ) 代” ……仍遣酋豪 弟,请 国学习《诗》、《书》。 请中国识 之
A. 贩卖商品种类增多 B. 营业时间逐渐延 典其表疏。
C. 商业活动范围扩 D. 市 阶层 益扩 《旧唐书》
26.市舶收 在宋朝政府财政收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宋 宗初年表现尤为突出。那时,南
宋政府的年收 不满 1000万缗(缗:古代铜钱计量单位), 市舶收 已达 150多万缗,
材料三:如图
竟占南宋政府财政收 的 15%。材料说明( )
A. 南迁带来 量劳动 和先进 产技术
B. 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 开始逐步南移
C. 海外贸易是宋朝政府财政收 的重要来源
D. 航海技术进步是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27.《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和 间有谚语道:“ 苏湖熟,天下 ” 。这主要
说明了( )
A. 东南沿海地区农 赋税沉重 B. 苏州和湖州是全国性的经济重
C. 江南地区已是全国经济重 D. 苏州和湖州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
28.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 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 发展特别是商业
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 命”。下 能够论证这 观点的史实是( )
A. 开辟东 往来的 动脉——丝绸之路
B. 出现新的灌溉 具——筒 (1)材料 中的“ 李世 ” 是唐朝的哪位皇帝?经过励精图治,他在位
C.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时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盛世局 ?( 4分)
D. 兴起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29.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 枕。作品设计独具匠 ,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
动传神,是 物中的珍品。这件 物最能说明( )
A. 宋代 业的 平 超 B. 宋代农业 产技术发展
(2)材料 中松赞 布所说的“ 唐公主” 是谁?( 2分)
C. 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 宋代 族 化交融加深
30.“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 夏对峙,但
第 3 共 2 第 4 共 2
(3)材料三的 奘 的 的地是哪 ?经他 述,由弟 记录成书,成为研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 献的作品是什么?( 4分) 材料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4)根据上述唐朝历史发展的史实,请你谈谈对于当今我国实现中华 族的伟
复兴有何启示?( 4分)
材料 :据记载,当时有七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 都侨居有
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 等,最多达万 以上.仅 本的遣
材料四: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 的发展,宋太祖确 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
唐使就达 多批.
上,使科举取 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 天
(1)根据材料 、 ,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8分)
”,进 步摧毁考官和考 之间的座主、 关系。针对唐科举 资取 的弊病,
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 取 不问家世” 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 搜身
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 体从侧重“ 诗赋” 代之以“ 经义” 、
“ 策论” 。
——摘编 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5)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
进步性。(6分)
材料三:斯塔夫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宋朝期间,中国 在造业
和航海业上取得巨 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
勢。” 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 持 励,国家和商业 量
的合 ,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 代穆斯林商 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
过他们,在此后百多年的时间 ,开创出 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6分)
第 1 共 3 第 2 共 3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线





第 3 共 4 第 4 共 4
共同体 24级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练习
历史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A D D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C C A D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B C C C C A C
、材料题
31. ( 26分)
(1)唐太宗李世 。“ 贞观之治”。( 4分)
(2) 成公主。( 2分)
(3)天竺。《 唐 域记》。( 4分)
(4)启示是统治者要励精图治;要有和谐的 族关系;积极的对外开放和交往
等。(写出其中 2点, 之成理即可,)( 4分)
(5)表现:确 三级考试制度;减少考 资格的限制;严格考试程序的规范管
理;注重考试内容的实 性。(6分,其中任意 3点即可)
进步性:加强中央集权;扩 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提 官员素质。(6
分,其中任意 3点即可)
32. ( 14分)
(1)交流国家众多;往来 数众多;交往频繁; 员身份多样; 路、陆路并
进。(8分)
(2) 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朝廷 励海外贸易;农业、 业和商业繁
荣;经济重 南移。(6分)
第 1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