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学习要点1、流畅诵读,感悟诗歌。
2、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分析《春江花月夜》以月光统摄群象,画意、诗情、哲理交相融汇的艺术特色。
4、体会《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畅的特点。
解题
此诗是七言歌行体。
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 诗篇题目就令人如此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全诗有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围绕这个意象梳理出诗的结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中,霜与白沙无法察觉。州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依题目摹写夜色下,春、江、花、月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光荡涤了世间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只有天上一轮“孤月”存在。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
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把笔触由上半篇的自然美景转向了人生图像。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思念。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思考:这八句是从谁的角度写的?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泪和悲,而是用”月”来衬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考:这八句是从谁的角度来写作的?
游子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寂寞之情。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月已斜,花已谢,春已去,但人未归。手法:衬托 对比 融情入景、互文。
诗人融情入景,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而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互文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月夜的美景
江畔月下的沉思
因月而起的情思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情、景、理交融 思妇游子(情)
春江花月(景)
宇宙人生(理)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作业:
背诵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高二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第二单元第一课。非常经典的一首诗歌,“顶风中的顶峰”,无论是语言还是意境都是那么的优美,耐人寻味,难怪诗评家称其为“盛唐第一诗”。
诗题就那么优雅,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是一个意像,描写了月夜中的春、江、花。由月贯穿全文。张若虚一改南北朝时期的简单的模山范水的内容,而是融入了对宇宙奥妙、人生哲理和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格调明显高了许多。是一篇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评价,都是无可挑剔的佳作。
二、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的高中阶段学习,对高中语文已经很适应了,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功底,驾驭起来不是很费力。
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情感把握还可以,但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一些手法,还是有所 欠缺的。所以在讲课中,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 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分组整理与张若虚有关的资料,并查询下古今诗评家对《春江花月夜》一文的评价。并且写出资料汇总。形成word文档。
技术手段:网络搜索
??????????Word文档。
2、?课中学习
让学生展示成果,提交小组的word文档。并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汇总材料,呈现一个完成的ppt,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补充。
播放《春江花月夜》视频朗诵。
使用ppt进行完整授课过程。
技术手段:word文档
???????????????? ???Ppt制作
??????????暴风影音播放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查询资料,制作PPT,搜索朗读视频。
学生借助互联网查询张若虚资料,了解《春江花月夜》的地位。制作word。
互联网,word,ppt。
导入
播放朗读视频
学生认真听,正音,体会其中感受,畅谈感受。试着跟读。
春江花月夜 诗朗诵—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朗读
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引导、指导。
学生认真读,揣摩情感,融入诗情画意之中。
?
讲授
教师结合ppt进行课文讲解,内容分析,情感解读,讲解诗歌的艺术手法。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会本诗中作者的情感走向。诗歌奖赏的方法。
PPT,电子白板,多媒体。
作业与评价
布置两首诗歌鉴赏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形成答案,再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讲解,明确答案。
学生认真思考,做出答案,然后小组讨论。
PPT,电子白板,多媒体。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根据本班学情制定教学计划。我所教的两个教学班不是同一系列的。所以讲课时,要针对不同班级讲解,所以对问题的设置以及引导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2、?使用多媒体。针对对本文以及本校情况,合理使用多媒体,我觉得比较适当,并没有因信息技术介入太多,而导致本末倒置。尤其是本文范读,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出那份诗情画意的,所以我使用了朗读视频,朗诵者真正是读出了本文的那份优美意境。
3、?放朗诵视频,并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就是要多读的,尤其是唐诗,那个一样顿挫之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感受得到的。读之诗情画意自然就感受到了,一定要多读。
4、作业设计。因为刚刚讲过诗歌鉴赏,所以正好布置两首诗歌鉴赏题,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再拓宽一下知识面,提升一下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毕竟这个题型在高考中占8分,分量不轻。
5、课堂互动,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