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7:03:51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基础主干落实
一、自然地理环境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华北平原、燕山、西山、天津市、河北省。
圈画:描出40°N、116°E、永定河、潮白河、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致为( )。
(2)相对位置:位于A 平原的北缘,北部是 山脉,西部是 山脉余脉西山,东南面向 海,与河北省、B 市相邻。
2.自然环境:
(1)地形和地势:地形以 为主,地势 高、 低。
(2)气候:典型的 气候,夏季 ,冬季 。
(3)河流:流经北京的河流主要有① 河、② 河等,属于海河水系,受地势影响,向 流入 。
二、政治文化中心
1.城市职能:全国的 、 和对外交流中心。
2.文化遗产:包括 、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颐和园和明十三陵等。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建设与保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2.交通:
(1)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 、京九、 、京哈、京包—包兰等铁路干线接北京。
(2)北京城市道路、 、轻轨铁路组成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3)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 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3.经济:中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是中国重要的 中心。
4.科技:以 、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图解知识
北京的位置
教材再开发·P73
——图8-11
北京城市功能分区
北京分为四个城市功能分区,其中生态涵养发展区大多处于北部、西部山区或浅山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立德树人—城市建设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
从古都到首都再到如今的双奥之城,北京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 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北京自然环境与城市特征
【探究情境】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该规划指出,北京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职能)“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故宫位于核心区,体现出北京是我国的什么中心
2.(能力探究—特征)“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读图判断北京市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3.(高阶探究—原因)北京虽然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但规划却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反映出北京的水资源短缺,试据图说明自然原因。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聊城学业考)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读图完成1、2题。
1.会议召开的季节,在北京可能欣赏到( )
A.玉渊潭桃花盛开
B.圆明园荷花绽放
C.故宫银装素裹
D.香山枫叶变红
2.下列有关北京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B.河流的汛期在春夏季节
C.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对外交流中心
D.为强化北京市国际大都市的作用,应加速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人口
  (2024·云南学业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据此完成3、4题。
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均设在北京,体现北京是我国的(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对外交流中心
4.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5.(2024·泰安学业考)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下列有关北京符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首都北京的符号是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
B.古城北京的符号是故宫、鸟巢
C.现代北京的符号是水立方、四合院
D.科技北京的符号是中关村、长城
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创建北京优美、和谐城市环境的是( )
①尽量建高层建筑,改善住房条件
②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
③拆除传统建筑,扩大绿地面积
④尽量减少机动车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吉林模拟)2023年底,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群——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完成7~9题。
7.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的目的是( )
A.疏散非首都功能 B.扩大城市规模
C.增加城市人口 D.扩大农业用地
8.北京图书馆推出“书找人”的服务,读者检索图书信息后,系统将在一两分钟内通过自动化手段,将图书传送到读者手中。这主要依赖于北京( )
A.发达的交通 B.先进的技术
C.丰富的资源 D.优美的环境
9.以下措施符合北京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是( )
①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
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加大旧城区翻新,建设国际大都市
④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图能力·关系图)(2024·河南学业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天津市宝坻区依托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宝坻”的合作模式。如图为宝坻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可重点发展( )
A.金属冶炼 B.食品加工
C.纺织服装 D.生物医药
11.北京和宝坻间的高效联动得益于( )
A.良好的生态环境
B.便捷的交通通信
C.庞大的消费市场
D.充足的劳动人口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如图为北京市部分年份产业结构图。读图文资料,完成12、13题。
12.由图可知,符合北京市产业结构特点的描述为(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变
B.2021年第三产业无增长
C.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外迁
D.第三产业2018年增长最快
13.北京第二产业减少的原因是( )
①改善首都环境质量
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
③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④促进首都职能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新考法·思维拓展)(2024·成都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材料二
(1)北京市气候特点是 ,从气候角度看,北京冬奥会选在2月举行的原因: 。
(2)为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该 (填序号)。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大力建设高楼大厦
③建设大型钢铁厂、化工厂
④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3)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主要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 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
(4)家住上海的冰冰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奥会,火车经过的铁路线①是 线。
(5)冰冰观看完冬奥会后,还想去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你是导游,你会为他推荐哪些地方
(至少两个)。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基础主干落实
一、自然地理环境
[填图绘图]
填图: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华北平原、燕山、西山、天津市、河北省。
圈画:描出40°N、116°E、永定河、潮白河、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致为(40°N,116°E)。
(2)相对位置:位于A华北平原的北缘,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东南面向渤海,与河北省、B天津市相邻。
2.自然环境:
(1)地形和地势: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气候: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河流:流经北京的河流主要有①永定河、②潮白河等,属于海河水系,受地势影响,向东南流入渤海。
二、政治文化中心
1.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
2.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明十三陵等。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建设与保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2.交通:
(1)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广、京哈、京包—包兰等铁路干线接北京。
(2)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3)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3.经济:中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
4.科技: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图解知识
北京的位置
教材再开发·P73
——图8-11
北京城市功能分区
北京分为四个城市功能分区,其中生态涵养发展区大多处于北部、西部山区或浅山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其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立德树人—城市建设
北京城市发展目标
从古都到首都再到如今的双奥之城,北京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 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北京自然环境与城市特征
【探究情境】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该规划指出,北京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职能)“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故宫位于核心区,体现出北京是我国的什么中心
答:文化中心。
2.(能力探究—特征)“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读图判断北京市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答:北京市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其依据是图中山地分布在西北,平原分布在东南;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3.(高阶探究—原因)北京虽然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但规划却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反映出北京的水资源短缺,试据图说明自然原因。
答: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聊城学业考)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读图完成1、2题。
1.会议召开的季节,在北京可能欣赏到(D)
A.玉渊潭桃花盛开
B.圆明园荷花绽放
C.故宫银装素裹
D.香山枫叶变红
2.下列有关北京市的描述,正确的是(A)
A.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B.河流的汛期在春夏季节
C.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对外交流中心
D.为强化北京市国际大都市的作用,应加速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人口
  (2024·云南学业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据此完成3、4题。
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均设在北京,体现北京是我国的(A)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对外交流中心
4.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D)
5.(2024·泰安学业考)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下列有关北京符号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首都北京的符号是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
B.古城北京的符号是故宫、鸟巢
C.现代北京的符号是水立方、四合院
D.科技北京的符号是中关村、长城
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创建北京优美、和谐城市环境的是(D)
①尽量建高层建筑,改善住房条件
②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
③拆除传统建筑,扩大绿地面积
④尽量减少机动车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吉林模拟)2023年底,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群——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完成7~9题。
7.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的目的是(A)
A.疏散非首都功能 B.扩大城市规模
C.增加城市人口 D.扩大农业用地
8.北京图书馆推出“书找人”的服务,读者检索图书信息后,系统将在一两分钟内通过自动化手段,将图书传送到读者手中。这主要依赖于北京(B)
A.发达的交通 B.先进的技术
C.丰富的资源 D.优美的环境
9.以下措施符合北京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是(D)
①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
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加大旧城区翻新,建设国际大都市
④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图能力·关系图)(2024·河南学业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天津市宝坻区依托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形成了“创新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在宝坻”的合作模式。如图为宝坻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可重点发展(D)
A.金属冶炼 B.食品加工
C.纺织服装 D.生物医药
11.北京和宝坻间的高效联动得益于(B)
A.良好的生态环境
B.便捷的交通通信
C.庞大的消费市场
D.充足的劳动人口
  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如图为北京市部分年份产业结构图。读图文资料,完成12、13题。
12.由图可知,符合北京市产业结构特点的描述为(D)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变
B.2021年第三产业无增长
C.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外迁
D.第三产业2018年增长最快
13.北京第二产业减少的原因是(D)
①改善首都环境质量
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
③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④促进首都职能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新考法·思维拓展)(2024·成都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材料二
(1)北京市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从气候角度看,北京冬奥会选在2月举行的原因:气温低,积雪容易保存。
(2)为建设宜居城市,北京应该①(填序号)。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大力建设高楼大厦
③建设大型钢铁厂、化工厂
④拆除古老胡同和传统民居
(3)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主要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
(4)家住上海的冰冰坐火车去北京观看冬奥会,火车经过的铁路线①是京沪线。
(5)冰冰观看完冬奥会后,还想去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如果你是导游,你会为他推荐哪些地方
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故宫等(至少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