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7:09:0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基础主干落实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稠密区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 举例: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稀疏区 山区 举例: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2.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二、城市分布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用红色笔描出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
填图: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1.特点: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
2.分布特点: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3.主要铁路线: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
4.主要城市:
城市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特点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 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工业 部门 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 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等 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
【地图笔记】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再开发·P34图6-23
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众多,铁路修建到边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发展边境贸易。
漫画助学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探究情境】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地形分布、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19世纪初,黄河中下游灾区人民“闯入”东北,东北地区人口急剧增长。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比10年前减少了1 101万人,2022年比2020年又少了207万人。2024年2月,辽宁统计局公示,2023年辽宁净流入人口8.6万,多年来人口净流出局面得到逆转。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答: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北部和东部山区人口相对稀疏。
2.(能力探究—原因)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答: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暖,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北部和东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人类居住。
3.(高阶探究—人口变化)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且寒冷;近年来,由于东北传统工业的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对人口的吸引力减弱,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经济、开发早晚等社会因素。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人口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B.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C.M是三江平原,人口稠密
D.黑龙江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小
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C)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民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描述赫哲人的传统生活。下图示意赫哲族等四个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的集中分布区域。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描述,赫哲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三江平原。图中赫哲族是甲、乙、丙、丁少数民族中的(C)
A.甲少数民族 B.乙少数民族
C.丙少数民族 D.丁少数民族
4.赫哲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为(B)
A.草原游牧 B.渔猎生活
C.山林狩猎 D.农耕定居
  202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东北地区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山东、北京、河北、天津、广东、上海和内蒙古等七个省区市,在分布格局上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下图示意东北地区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读下图完成5~7题。
5.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B)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6.山东和京津冀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A)
A.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C.地形平坦开阔,乳畜业较发达
D.煤铁资源丰富,劳动力需求大
7.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会导致其(C)
A.城镇化加快 B.老龄化减轻
C.劳动力缺乏 D.旅游业发达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玲玲和贝贝沿京哈线去东北地区考察,玲玲考察当地民族风情,贝贝考察当地的城市分布。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铁路线名称。
A滨洲线,B滨绥线,C哈大线。
(2)玲玲在考察过程中找到几件当地的民族服饰,请将它们与民族名称连接起来。
(3)玲玲发现这些民族服饰的共同点是都能保暖,是为了抵御当地的严寒天气。
(4)贝贝在东北地区经过的省会城市:D沈阳,E长春,F哈尔滨。
(5)贝贝发现东北的大城市和工矿业大多沿铁路分布,试帮他分析原因。
答:东北地区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货物运输量大;东北地区货物、人员运输以铁路为主。
【关键能力·提升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南方小土豆”则是勇闯东北的南方游客的爱称。如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9.来自南方的“小土豆”结束哈尔滨冰雪之旅后,选择乘坐火车前往沈阳,该火车将会行驶在哪条铁路线上(B)
A.滨洲线 B.哈大线
C.滨绥线 D.京沪线
10.东北振兴文旅先行,文旅做强冰雪引领,东北地区要做强做大冰雪经济,以下方式可行的是(B)
①优化旅游服务,树立游客至上理念
②加强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③大幅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增加收入
④提升冰雪旅游场景的多样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是目前我国最北端的一条高铁。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哈大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所经地形区均在平原上
B.沿途所经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C.沿线资源丰富,城市以重工业为主
D.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华北地区
12.建设哈大高铁的积极影响有(C)
①分流部分哈大铁路客源,有效缓解哈大铁路运输压力
②拉大东北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③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对巩固国防和稳定边疆地区起到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哈尔滨市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随着互联网的风靡,光顾网红打卡地的游客数量迅速飙升,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人气,为当地带来数目不小的收入。
(1)材料中“水”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哈尔滨通过B滨洲线与邻国C蒙古保持广泛联系。
(2)图中经过东北地区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行政中心的铁路线是京哈线。
(3)A是辽中南工业基地。
(4)东北地区城市中,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东方鲁尔”的是沈阳;中国汽车的“摇篮”、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位于长春。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4.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结合下面的地图,回答问题。
(科普版八下教材P50)
(人教版八下教材P20)
(1)在图1中找到漠河、绥芬河,分析铁路修建到两地的可能原因。
答:铁路修建到漠河的主要目的是开发矿产;铁路修建到绥芬河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中俄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发展边境贸易等。
(2)读图2,图中输油管道经过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长春、沈阳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输油管道经过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目的是方便石油的运输;输油管道经过长春、沈阳主要目的是为两市提供充足的能源。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基础主干落实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稠密区 平原地区 举例: 平原和 平原
工业和 发达的地区
稀疏区 山区 举例: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2.主要少数民族: 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二、城市分布
 
[填图绘图]
绘图:在图中用红色笔描出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
填图: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1.特点: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 。
2.分布特点:集中在 沿线地区。
3.主要铁路线:哈大线(哈尔滨— )、滨洲线(哈尔滨— )、滨绥线(哈尔滨— )。
4.主要城市:
城市 A B C D
特点 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铁路枢纽 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 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
工业 部门 机械、医药、食品、 、亚麻纺织、 制糖等 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机电、 、有色冶金等 、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
【地图笔记】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再开发·P34图6-23
东北地区边境城市众多,铁路修建到边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漫画助学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
【探究情境】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地形分布、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19世纪初,黄河中下游灾区人民“闯入”东北,东北地区人口急剧增长。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比10年前减少了1 101万人,2022年比2020年又少了207万人。2024年2月,辽宁统计局公示,2023年辽宁净流入人口8.6万,多年来人口净流出局面得到逆转。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2.(能力探究—原因)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3.(高阶探究—人口变化)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东北人口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
B.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C.M是三江平原,人口稠密
D.黑龙江北部山区人口密度小
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民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描述赫哲人的传统生活。下图示意赫哲族等四个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的集中分布区域。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描述,赫哲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三江平原。图中赫哲族是甲、乙、丙、丁少数民族中的( )
A.甲少数民族 B.乙少数民族
C.丙少数民族 D.丁少数民族
4.赫哲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为( )
A.草原游牧 B.渔猎生活
C.山林狩猎 D.农耕定居
  202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东北地区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山东、北京、河北、天津、广东、上海和内蒙古等七个省区市,在分布格局上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下图示意东北地区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读下图完成5~7题。
5.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6.山东和京津冀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
A.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
C.地形平坦开阔,乳畜业较发达
D.煤铁资源丰富,劳动力需求大
7.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会导致其( )
A.城镇化加快 B.老龄化减轻
C.劳动力缺乏 D.旅游业发达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材料二 玲玲和贝贝沿京哈线去东北地区考察,玲玲考察当地民族风情,贝贝考察当地的城市分布。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铁路线名称。
A ,B ,C 。
(2)玲玲在考察过程中找到几件当地的民族服饰,请将它们与民族名称连接起来。
(3)玲玲发现这些民族服饰的共同点是都能 ,是为了抵御当地的 天气。
(4)贝贝在东北地区经过的省会城市:D ,E ,F 。
(5)贝贝发现东北的大城市和工矿业大多沿铁路分布,试帮他分析原因。
【关键能力·提升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进入冰雪季以来,哈尔滨、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南方小土豆”则是勇闯东北的南方游客的爱称。如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9、10题。
9.来自南方的“小土豆”结束哈尔滨冰雪之旅后,选择乘坐火车前往沈阳,该火车将会行驶在哪条铁路线上( )
A.滨洲线 B.哈大线
C.滨绥线 D.京沪线
10.东北振兴文旅先行,文旅做强冰雪引领,东北地区要做强做大冰雪经济,以下方式可行的是( )
①优化旅游服务,树立游客至上理念
②加强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③大幅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增加收入
④提升冰雪旅游场景的多样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是目前我国最北端的一条高铁。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哈大高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经地形区均在平原上
B.沿途所经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C.沿线资源丰富,城市以重工业为主
D.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华北地区
12.建设哈大高铁的积极影响有( )
①分流部分哈大铁路客源,有效缓解哈大铁路运输压力
②拉大东北主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③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④对巩固国防和稳定边疆地区起到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哈尔滨市地处北温带,气候宜人,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随着互联网的风靡,光顾网红打卡地的游客数量迅速飙升,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人气,为当地带来数目不小的收入。
(1)材料中“水”是哈尔滨的母亲河—— ,哈尔滨通过B 线与邻国C 保持广泛联系。
(2)图中经过东北地区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行政中心的铁路线是 。
(3)A是 工业基地。
(4)东北地区城市中,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东方鲁尔”的是 ;中国汽车的“摇篮”、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位于 。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4.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结合下面的地图,回答问题。
(科普版八下教材P50)
(人教版八下教材P20)
(1)在图1中找到漠河、绥芬河,分析铁路修建到两地的可能原因。
(2)读图2,图中输油管道经过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长春、沈阳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