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青藏地区
基础主干落实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填图绘图]
在图中用红笔描绘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用描绘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并标注名称。
1.区域概况:
(1)位置:位于A横断山脉以西,B喜马拉雅山脉以北,C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D祁连山脉以南。
(2)范围:主要包括a西藏自治区、b青海省和c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各约占全国的25%和1%。
(4)民族与宗教: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2.自然环境:
(1)地形:主体是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
(3)河流:本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江河的发源地。
(4)生态环境:多珍稀动物如藏羚羊、雪豹、野驴等;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二、经济
1.农牧业:
(1)牧业: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2)种植业。
①分布: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②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当地人民的主食是糌粑。
2.工矿业:主要分布在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
3.旅游业:
(1)著名景点:拉萨布达拉宫、西宁塔尔寺等。
(2)当地民俗:献哈达、跳锅庄舞等。
4.交通:
(1)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2)公路:主要有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
【地图笔记】
青藏地区资源分布
教材再开发·P20
——阅读
青藏铁路有些路段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便于野生动物安全迁徙。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三江源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对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易错提醒
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能丰富的原因: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探究情境】 西藏自治区城镇和青稞分布图
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也是同学们研学旅行的热点地区。读图,完成下面的任务。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研学小组发现当地的城镇分布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2.(能力探究—原因)研学小组对当地城镇分布的成因咨询了老师,老师怎么解释
答: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3.(高阶探究—影响)研学小组发现当地农作物有穗大、粒饱和单产高等特点。请帮忙分析原因。
答:当地海拔高,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到青藏地区开展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共同完成研学报告。读图,回答1、2题。
1.同学们出发前做的准备工作及原因,正确的解释是(D)
A.了解满族、回族的风俗习惯——方便与当地居民交流
B.带张中国地形图——以防在西宁、林芝等城市考察时迷路
C.带上坎儿井的资料——更多地了解当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带上羽绒服、棉鞋——当地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
2.同学们递交的研学报告中,所写内容正确的是(B)
A.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地表崎岖
B.当地的传统民居多为石块建造的碉房
C.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D.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2024·滨州学业考)“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读“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完成3~5题。
3.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B)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4.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A)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5.“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D)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临沂学业考)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A)
A.牦牛肉、青稞酒 B.杧果干、枸杞子
C.山楂糕、酥油茶 D.哈密瓜、葡萄干
7.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C)
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比较热门且实用的学习方式,北京某同学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2024年暑期新疆、青海、西藏三地研学行”活动。据此完成8、9题。
8.在研学准备中,妈妈的下列嘱咐与实际不相符的是(A)
A.参加当地泼水节,注意别感冒
B.到藏族人民家里去品尝酥油茶
C.别忘了在青海湖畔骑牦牛拍照
D.记得到吐鲁番的葡萄沟摘葡萄吃
9.该同学乘火车经过三江源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C)
A.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B.沃野千里,稻花飘香
C.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D.山清水秀,树木常绿
(2024·眉山学业考)青海的塔拉滩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一年中绝大部分天数日照时长超过12小时,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光伏电站(图1),当发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地野草生长迅速,竟意外收获了一座天然牧场(图2)。据此完成10~12题。
10.在塔拉滩荒漠建光伏电站的主要优势条件是(C)
A.降水丰富 B.地势起伏大
C.太阳能丰富 D.大风天气多
11.在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工作人员应时常配备(D)
①太阳镜 ②雨伞 ③保暖衣物 ④高压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野草生长迅速,会影响光伏电板对太阳光的吸收,对此最合理的解决措施为(C)
A.利用化学合成除草剂除草
B.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除草
C.养殖合理数量的羊群啃食
D.利用人工焚烧的办法除草
13.(2024·河南学业考)“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1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
答: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入豫惠民生】
预计2024年年底,“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2)。
(2)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答:可以减少水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等。
(3)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答:缓解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4.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 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人们称之为“三江源地区”。(北京八上教材P34)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人教八下教材P92)
(1)“中华水塔”的水源主要有哪些
答:雪山和冰川融水、湖泊和沼泽。
(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会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答:长江和黄河水量减少,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下游会出现干旱灾害等。
(3)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又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答:长江、黄河含沙量增加;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会加剧,黄河断流时间会增长等。
(4)试提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答:针对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利用;少开车、少开空调等节约能源;多植树种草,绿化环境。针对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禁挖,休牧育草等。二 青藏地区
基础主干落实
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
[填图绘图]
在图中用红笔描绘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用描绘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并标注名称。
1.区域概况:
(1)位置:位于A 山脉以西,B 山脉以北,C 山脉、阿尔金山脉、D 山脉以南。
(2)范围:主要包括a 自治区、b 省和c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各约占全国的25%和1%。
(4)民族与宗教:是 族的主要聚居区,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2.自然环境:
(1)地形:主体是 ,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以 气候为主,自然环境特征是“ ”。
(3)河流:本区是 、 、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江河的发源地。
(4)生态环境:多珍稀动物如 、雪豹、野驴等;自然环境严酷,生态 。
二、经济
1.农牧业:
(1)牧业:主要牲畜有 、藏绵羊、藏山羊等。
(2)种植业。
①分布:地势较低的 ,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②主要农作物: 、小麦、豌豆、油菜等,当地人民的主食是 。
2.工矿业:主要分布在西宁、 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
3.旅游业:
(1)著名景点:拉萨 、西宁塔尔寺等。
(2)当地民俗:献哈达、跳锅庄舞等。
4.交通:
(1)铁路:东起西宁,西至 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 、线路及穿越 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2)公路:主要有 、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
【地图笔记】
青藏地区资源分布
教材再开发·P20
——阅读
青藏铁路有些路段以桥代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立德树人-人地协调】
三江源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对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易错提醒
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能丰富的原因: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探究情境】 西藏自治区城镇和青稞分布图
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也是同学们研学旅行的热点地区。读图,完成下面的任务。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分布)研学小组发现当地的城镇分布大多分布在 。
2.(能力探究—原因)研学小组对当地城镇分布的成因咨询了老师,老师怎么解释
3.(高阶探究—影响)研学小组发现当地农作物有穗大、粒饱和单产高等特点。请帮忙分析原因。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到青藏地区开展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共同完成研学报告。读图,回答1、2题。
1.同学们出发前做的准备工作及原因,正确的解释是( )
A.了解满族、回族的风俗习惯——方便与当地居民交流
B.带张中国地形图——以防在西宁、林芝等城市考察时迷路
C.带上坎儿井的资料——更多地了解当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带上羽绒服、棉鞋——当地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
2.同学们递交的研学报告中,所写内容正确的是( )
A.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地表崎岖
B.当地的传统民居多为石块建造的碉房
C.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D.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2024·滨州学业考)“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读“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完成3~5题。
3.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4.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5.“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临沂学业考)神奇的雪域高原,令人神往。下图为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西藏可以品尝到的当地特产有( )
A.牦牛肉、青稞酒 B.杧果干、枸杞子
C.山楂糕、酥油茶 D.哈密瓜、葡萄干
7.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 )
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关键能力·提升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比较热门且实用的学习方式,北京某同学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2024年暑期新疆、青海、西藏三地研学行”活动。据此完成8、9题。
8.在研学准备中,妈妈的下列嘱咐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参加当地泼水节,注意别感冒
B.到藏族人民家里去品尝酥油茶
C.别忘了在青海湖畔骑牦牛拍照
D.记得到吐鲁番的葡萄沟摘葡萄吃
9.该同学乘火车经过三江源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黄沙漫漫,寸草不生
B.沃野千里,稻花飘香
C.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D.山清水秀,树木常绿
(2024·眉山学业考)青海的塔拉滩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一年中绝大部分天数日照时长超过12小时,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光伏电站(图1),当发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地野草生长迅速,竟意外收获了一座天然牧场(图2)。据此完成10~12题。
10.在塔拉滩荒漠建光伏电站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起伏大
C.太阳能丰富 D.大风天气多
11.在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工作人员应时常配备( )
①太阳镜 ②雨伞 ③保暖衣物 ④高压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野草生长迅速,会影响光伏电板对太阳光的吸收,对此最合理的解决措施为( )
A.利用化学合成除草剂除草
B.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除草
C.养殖合理数量的羊群啃食
D.利用人工焚烧的办法除草
13.(2024·河南学业考)“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1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
【入豫惠民生】
预计2024年年底,“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2)。
(2)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3)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
14.结合下面的图文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 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人们称之为“三江源地区”。(北京八上教材P34)
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人教八下教材P92)
(1)“中华水塔”的水源主要有哪些
(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会对长江、黄河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又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4)试提出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