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9 14: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一 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19课
写作背景:
鲁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阿累怀着“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坚定信念,写下了一系列战斗的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他曾说:“从俄国文学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善良的灵魂、辛酸和挣扎。”
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却说:“危险令人紧张,紧张令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认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因此特别关心进步青年的成长。
作者简介: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尊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一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深情回忆,饱含着作者对鲁迅的崇敬、爱戴之情。文章叙事具体,文笔细致,尤其是对鲁迅外貌、神态上的特点反复描摹,映衬出鲁迅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和为国为民的广袤情怀,表现出作者对鲁迅的深刻印象和无限追思。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略读课文教学“粗知文章大意”和“运用方法自己读懂文章”两大任务。我们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自由阅读——自能阅读——自得收获,即延续“鲁迅对广大青少年的爱”之情,自觉走进文章;以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为任务自由阅读;针对重点问题,运用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解决问题;最后交流自己在文章内容、表达方法,以及精神、情感等领域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窖、赫、译、等1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地窖、赫然、翻译、懊悔、摩挲、颓唐、踌躇、历尽艰苦等词语。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进一步了解鲁迅,同时能积累好词好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感受青年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边学习边运用,进一步了解鲁迅,同时能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致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板书课题:一面)。这个人是谁呢?投影出示作者简介。
今天这个关于鲁迅的故事,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自由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
要激起学生对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期待,最好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取道于精读课文。即在回顾前面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传承内容和思想,延续情感。由此,以“鲁迅是怎样关心其中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人”为任务驱动,自觉阅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检测课文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PPT 6 ]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PPT 7 ]
这篇文章记了一件事:“我”在内山书店遇到鲁迅先生,先生赠书给“我”。
时间——1932年秋天,一天中午。
地点——内山书店。
人物: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售票员、鲁迅、内山老板。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课文已经读了一遍,因为是作者对鲁迅的回忆,所以,文章写得很具体、很细致。那么,如果文中的这位青年工人向别人讲起这件事,他又会怎样说呢?试着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PPT 8 ]
4、学生各自独立准备2分钟,请两、三位学生试讲,评价。(内容大致是:我是个卖票员,一天下雨,我去上班,还早,就躲进了内山书店。我发现了鲁迅翻译的《毁灭》,很想买,但是买了书,就没有饭钱了。正在我犹豫时,鲁迅先生推荐我买另一本《铁流》,并让我用一块钱买两本书,他翻译的那本书算是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件事一直鼓励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艰辛。)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设计了一个口头练习,即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两三句话来讲述书店偶遇鲁迅的事情。
三、探究思考,体会含义
在这匆匆的一面里,作者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请大家默读全文,找到相关的语句,并划下来。
(一)感受“瘦”——品味外貌描写 [PPT 9——12 ]
1、读课文,找句子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因为在暗处看,距离又远,这是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瘦)、年龄、衣着。)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观察较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先写面容,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的形象,从而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面孔的瘦、长而直竖的头发、“一”字胡须,抖擞的精神,给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3)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鲁迅从店后面走出来,距作者较近,描写也就进了一层,抓住细节描写,用分号停顿,表示先生的每个部位的特点就像一幅定格的画面印在“我”脑海里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4)“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竹节似的手指”可见鲁迅的瘦)
(5)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作者担忧鲁迅的身体,敬佩他的顽强精神。)
(6)他的手多瘦啊!(作者为鲁迅憔悴的身体感到心痛。)
2、作者写鲁迅外貌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点?[PPT 13]
不同之处提示:特点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起到了丰满人物形象,提示人物内在精神的艺术效果。
相同之处提示:都抓住了“瘦”来写。 “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二)深入内心——感悟伟大的品格
1、“我”与鲁迅见面时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带着不同的感情读一读。
从大家的朗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为民族大众日夜操劳、忘我革命的精神,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这位青年工人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
过渡:作者对鲁迅的敬佩和爱戴,除了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有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直接抒发出来了。找到这些联想,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2、研读联想(课件出示相关句子)[PPT 14——16 ]
(1)“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祥交织着的抚摩似的。(鲁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严肃,令人尊敬,又是充满关爱、无比亲切的。这种感情就如同一位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2)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作者被鲁迅这种一心为民族大众,革命不息的战斗气势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3)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作者对鲁迅革命忘我、关爱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爱戴。)
(三)拓展提升——升华一面的力量 [PPT 17]
出示课文末尾一段:在这四年里,我历经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2、想一想,在黑暗的旧社会,一个最平凡最底层的工人可能会遭受到怎样非人的虐待?
根据反馈,引导笔练:是的,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我好像又见到了鲁迅“一面”,拿起笔,选择一句,补充写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练习,学生笔头练习,再朗读交流。)(PPT第18张)
(1)当我被老板无辜责骂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鲁迅的严肃而慈祥的面容: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当我因失业饿得三天没吃上一顿饭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鲁迅亲切的话语: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3)当我病得全身无力,一个人躺在床上时,             
                。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3、“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可见,鲁迅时时刻刻影响和鼓励着作者克服困难,度过艰难万苦。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仅仅是“一面”,却给这位青年工人带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
(大致围绕鲁迅不怕反动恶势力,全心为民族解放而不懈战斗;不顾及自己的病体,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略读课文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因此,在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后,也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深入阅读。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一面”这个课题恰恰抓住了文章的精魂。于是,让学生依据课题质疑,并通过解决高质量的问题,达到自得收获的目的,就成了本课教学的主旋律了。
作者对于鲁迅外貌上“瘦”这一特点的反复描写,是文本在人物描写上的凸显之笔,让学生自己诵读、比较这些语句,能准确地感受人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的笔头练习,既是对全文内容的回顾,促使学生把文章内容和自我理解紧密联系,又让学生积累、运用了课文人物描写的句子,深入领会了文章语言表达的好处。
四、延伸补充,丰满人物
(一)课件出示补充材料:
1、鲁迅的诗(鲁迅诗朗诵 ( 素材 / luxunshilangsong-128x96.mp3 ))[PPT 19——21 ]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 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2、鲁迅的名言,说说它对你的启发。 [PPT 22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
(二)结合课内所学和自己课外的阅读,说说心中的鲁迅先生。
五、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匆匆之间,记忆长河掠过多少陌生面孔,匆匆之间,茫茫人海留下几多美好回忆。那“一面”,似流星划过天际,那“一面”,似甘泉滋润心田,那“一面”,在人物的画廊中弥足珍贵,那“一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对一名进步青年的无私关怀的高尚品格,那“一面”,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生生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六、作业:小练笔(任选一题)。[ PPT 24]
(1) 搜集鲁迅的图片、作品、影视等资料,进行交流。
(2)文中对鲁迅作了三次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紧紧抓住“瘦”的特点,突出了鲁迅品质和顽强的意志。学习这种手法,为你所熟悉的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正面全身照”。
板书设计:
19* 一面
        
  瘦得叫人担心    憎恶敌人
   瘦得叫人担心    艰苦工作
   瘦!        越老越顽强
他的手多瘦啊!
[设计意图]
 抓住“瘦”这个鲁迅精神所赋予他外貌上的凸显特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人物精神品质。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围绕略读课文教学的重点展开,即重在指导学生在了解内容、感受情意、获得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究。但是,为了使教学配合本组整体内容,紧扣本组单元的主题,预设带有较强的教师主导性,特别是从课题切入、研读人物外貌特点的反复描写、课外相关资料的引用,包括练习的设计。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调整预设板块,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解决问题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略读课文教学的特征。
――――――――――――――――――――――――――――――――――――――――――――――――――――――――――――――――――――――――――――――――――――――――――――――――――――――――――――――――――――――――――――――――――――――――――――――――――――――――――――――――――――――――――――――――――――――――――――――――――――――――――――――――――――――――――――――
写作一得(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