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我不能失信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守信”
任务一:抓住故事人物,理清文章脉络
任务二:自主阅读探索,体验守信不易
任务三:联系生活实际,体悟守信意义
任务一
抓住故事人物
理清文章脉络
宋庆龄
宋耀如
yào
qìng
盼望
pàn
叠花篮
dié
道歉
qiàn
学认字
学习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文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请圈出来,并梳理人物关系。
2、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宋庆龄(1893~1981),我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国际上公认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2、文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请圈出来,梳理人物关系。
宋庆龄
爸爸
伯伯
妈妈
小珍
劝
劝
盼
约
3、根据人物关系图示,请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 )到一位( )家去,宋庆龄(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 ),爸爸妈妈都劝她( ),但她为了( )还是( ),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准备
伯伯
也很想去
要教小珍学叠花篮
改天再教
守信
留了下来
任务二
自主阅读探索
体验守信不易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做到时时处处守信并不容易。默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学习提示
1、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宋庆龄信守诺言是很不容易的。
(圈画关键词句,并标注上序号)
学习活动二:
2、你如何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第1自然段: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漂亮极啦”
“送她一只”
伯伯家有一只漂亮的鸽子,庆龄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庆龄如果去伯伯家,没准伯伯真的准备了一只鸽子送给她呢!庆龄心里一定是很想去伯伯家的。
第5和6自然段: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爸说完,拉起小珍就走。
“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改天再教”
爸爸知道庆龄是很想去伯伯家的,所以拉起她就走。
“抽”这个字表现了宋庆龄履行承诺的决心。
多个“感叹号”表现了宋庆龄的坚决。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第7和8自然段: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改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表示歉意”
妈妈知道庆龄是很想去伯伯家的,所以帮她想办法。
“不”“不能失信”这几个字,写出了宋庆龄的坚决。
第8自然段:
①“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的”
②“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
①“忘记了这件事”是一种无意失信,可以原谅;
②“已经想起这件事再道歉”是有意失信、明知故犯。
从宋庆龄的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原则界限分明,坚守诚信的人。
语言描写
第10自然段:
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家里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
“没有来”
“一会儿”“总是弹不准”等动作,写出庆龄等得很不容易,坐立难安。
动作描写
小珍最终没有来,宋庆龄白等了。
边读边想,此时的庆龄,心里在想什么?
小珍什么时候才会来呢?
这个小珍,我好不容易留下来等你,你却不来我家,我还不如去看伯伯家的漂亮鸽子呢!
待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该怎么跟爸爸妈妈说呢?
你信守约定,可是你约的人却失信了。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后还要坚持做一个守信的人,实在也是不容易的。
但是宋庆龄确说——
第10自然段: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第10自然段: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既然觉得“很没劲”,庆龄为什么“并不后悔”呢?
在庆龄看来,“守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守信”
“漂亮极啦”
“送她一只”
“改天再教”
“表示歉意”
“没有来”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我并不后悔,
因为我没有失信。”
“守信”
任务三
联系生活实际
体悟守信意义
1、像这样关于“诚信”的故事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吗?
宋庆龄是个守信用的人,虽然喜欢伯伯家的鸽子,但想到自己和小珍的约定,还是抵挡住了诱惑,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2、这些信守承诺的故事一定勾起了你对生活的回忆。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她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是教孩子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曾子杀猪》
2、说一说:这些信守承诺的故事一定勾起了你对生活的回忆。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
谢谢观看
【小语匠课件 出品】
获取课件须知:
您获取的是课件的使用权,其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小语匠课件所有。您获取课件后,只能自用,不得商用、出租、出借、转让、分销、发布在其他公共平台造成其在网上广泛传播或者转赠他人。发生以上侵权行为,我们将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小语匠课件
获取更多优质课件!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肥皂泡
读一读 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查一查 3.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书,了解作家。冰心(1900-1999),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 ),笔名为冰心。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 )与( )的歌颂,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音形义 4.读句子,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1)妈妈和(hé huó huò)我一起把水倒进面里,和(hé huó huò)弄和弄,开始和(hé huó huò )面,然后捏成各种形状放进烤箱里。(2)这薄(báo bó)饼虽薄(báo bó),却很美味。5.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把下列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6.“娇”的读音是( ),共( )画,第二笔是( )。7.认真读课文,我能借助课文插图和学过的方法,为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光影零乱( ) 颤巍巍( ) 轻清透明( ) 薄脆( ) 玲珑娇软( )A.物体薄且易碎。 B.光线与影子交织闪烁,显得不规则。 C.细致精巧而脆弱柔软。D.抖动摇晃,不稳定的模样。 E.质地轻巧、清澈无杂且透明。
整体感知 8.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内容?先根据已给的词语完成句子,再排序。吹肥皂泡 方法 美丽的梦 四散分飞( )“我”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游戏就是____________。( ) 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____________,不久便无声地散裂了。( )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____________。( ) 吹肥皂泡有____________,先慢慢地吹起,再轻轻地一提,肥皂泡便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积累句子 9.文中有很多优美生动的句子,找出一句摘抄下来,并说出你觉得好的原因吧。
思考质疑 10.把你认为难懂的句子写在下面吧。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3.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悟作者你内心的欢愉。
预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认识“廊、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剩”等12个生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我”吹肥皂泡的过程。
3.能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教学重难点]
1.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重点)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碎肥皂、清水、吸管。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卡,整体感知课文。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廊、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剩”等12个生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3.能说清楚“我”吹肥皂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介绍作者
1.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什么东西圆又圆,轻轻一吹飞上天,五颜六色真好看,用手一碰就不见?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交流:肥皂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介绍作者,了解冰心。
(1)出示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提问:你能找出藏在这句诗中一位作家的笔名吗?
预设:冰心
3.提出要求:出示“资料袋”,学生自读,找出冰心作品主题的三个关键词。
预设:大自然、母爱、童真。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童真的歌颂。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
子 下 弄 轻悠 假 软 脆 巍 山 儿
(2)学生自读。
(3)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4)指名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读。
(6)指导学生读准“和”这个多音字。
①当它表示“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的意思时,读“huò”,组词为“和弄、和药、和稀泥”;
②当它表示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时,读“huó”,组词为“和面、和泥”;
③当它表示“和谐;和睦; 结束战争或争执。”时,读“hé”,组成词语“和气、和平、和好”;
④当它表示“和谐地跟着唱”时,读“hè”,组词为“附和、曲高和寡”。
⑤当它表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的意思时,读“hú”,组词“和牌、自摸和”。
(7)学生读词,教师相机纠正。
3.提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1:课文共五个自然段,1、2自然段写“小时候最爱玩吹肥皂泡,第3自然段写吹肥皂泡的过程,第4自然段写肥皂泡美丽的样子,第5自然段写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
预设2:本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赏肥皂泡→想象肥皂泡这些内容。
三、感知中心,了解“最爱”
1.默读1、2自然段,体会“最爱玩”。
(1)提问:“我”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
预设: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2)追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活动?
预设1:玩肥皂泡不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玩。
预设2:肥皂泡材料易寻、制作方法简单,又非常好玩。
2.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读出快乐、期待的感情。
四、抓关键词,走进“最爱”
1.默读第3自然段,了解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
(1)出示要求,找关键词。
①读一读:默读第3自然段。
②画一画:
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用“ ”画出描述事物形态的词语。
③说一说:用上连接词,说出制作肥皂水与吹肥皂泡的过程。
(2)提问交流,了解过程。
①提问:表示吹泡泡的动作词语有哪些?
预设:放 加 和弄和弄 蘸 吹 提 扇送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和弄和弄”“若”。和弄和弄:搅拌 若:如果
②追问:描述肥皂泡形态的词语有哪些?
预设:碎肥皂→肥皂水→泡儿、球儿
③引导:关注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连接词,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标注相关词语:方法是……然后……再……
④练说:试着用上刚刚找到的动词,形态词、连接词,把作者制作肥皂水与吹肥皂泡的过程说清楚。
⑤同桌练习,组织集体交流。
(3)小结: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是吹起来却很有趣,这也是作者最爱玩吹肥皂泡的原因。在介绍一个活动的物体时,抓住系列动作,用上连接词,我们也能像作者那样,把过程说清楚。
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1)引导感受:请学生找找哪些词能表现作者吹肥皂泡时的内心感受。
预设 1:“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词组,说明作者吹肥皂泡时的轻柔和用心。
预设 2:“轻圆的”“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等词组,说明泡泡的样子十分轻软,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2)指导朗读。
提示:作者吹泡泡时的动作是非常轻柔的,所以朗读的时候语速可以稍慢一些,温柔一些。
(3)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感情。
五、指导书写
1.教师依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教师指导:“皂、悠、若、婴、希”都上下结构的字。“透”是半包围结构。“剩、碗、娇、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串”是独体字。注意写“皂、若、串、希”等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开一些;“剩、碗、婴”等笔画较多的字要写得紧凑一些。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碗、透、仰、串”等容易写错的字。
“碗”石字旁在竖中线左边,要写得稍窄。“宛”宝盖头下面部分要写紧凑,左右两边相呼应。
“透”“秀”的禾字头要写得宽而扁。写“辶”的时候,注意捺为平捺,托住里面的“秀”字。
“仰”“卬”右边的“卩”起笔与左边的竖提在同一高度,最后一笔长竖要比单人旁的竖稍长。
“串”先写两个口字,上面的“口”小而扁,下面的“口”稍大扁宽。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写,评价修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抓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感受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再品童趣
1. 教师制作,代表解说。
(1)过渡: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作者充满欢乐的童年,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最爱的游戏就是吹泡泡。大家还记得制作肥皂泡的流程吗?那这节课开始前,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场神奇的魔法秀——制作肥皂泡!
(2)老师拿出制作肥皂泡的材料,(碎肥皂、清水、吸管)开始现场制作肥皂泡。
(3)请一位代表运用上节课所学,解说制作流程。
2.小组合作,吹肥皂泡。
(1)出示规则,合作完成。
四人小组完成两次活动。第一分钟,两人吹肥皂泡,两人扇肥皂泡。第二分钟,双方交换任务。
观察自己吹出的肥皂泡:注意它的颜色、形状以及扇动之后的变化。
游戏时间到,组长马上把器具放回讲台。每人用纸巾擦干净手和桌面。
(2)交流体会,搭建支架。
引导交流:下面组员交流,尝试着用词语来向组员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泡泡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扇动之后的变化。
(3)情感导入:刚刚我们一起做肥皂水,吹肥皂泡,多么快乐啊!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欣赏美丽的肥皂泡,放飞我们的想象,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2、聚焦美丽,体会“最爱”
1.出示要求,找关键词。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2)画一画:
用“?”在难读懂的句子旁做标记。
用“○”划出描写肥皂泡的词语。
(3)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4)想一想:每句话写的是什么?作者眼中的肥皂泡是怎样的?
2.自主思考,组织交流。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是什么?
预设:这一段共4句话,前3句话写了肥皂泡的美丽,第4句话写了小朋友们看肥皂泡的样子。
(2)作者眼中的肥皂泡是怎样的?
预设:美丽
(3)提问:冰心奶奶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肥皂泡的呢?
预设: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薄脆的球、颤巍巍、光影零乱
(4)过渡:这些词句不太容易懂,同学们来回忆一下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
预设: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查字词典、拆解法……
3.提炼关键词,理解句意。
(1)出示句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①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乱转”这几个词语的?
预设1:结合教材插图,理解“五色的浮光”就是浮在泡泡表面上的光呈现出丰富灵动的色彩。
预设2:运用拆解法,理解“轻清透明”就是“轻+清+透明”,指重量很轻,可以飘在空中,清澈又透明。
预设3:“乱转”指浮光在球面上没有规律地转动。
②小结:要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先理解句子中难懂的词语,再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句子的意思。
(2)出示句2、句3: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①你是怎么理解“玲珑娇软”“脆薄”“颤巍巍”“光影零乱”这几个词语的?
预设1:运用拆解法,理解“玲珑娇软”,“玲珑”指物体精巧细致,“娇软”指柔美、轻柔,联系上下文可知肥皂泡的精巧轻柔。
预设2:运用拆解法,理解“脆薄”,“脆”指容易碎;“脆薄”指薄且容易碎。
预设3:联系生活,理解“颤巍巍”,想一想老人的手、害怕的声音,帮助理解词义。指抖动摇晃。
预设4:联系上下文,理解“光影零乱”。肥皂泡随光线和形状变化多样,显得不规则。
②小结:过理解难懂的词语、观察教材插图,再结合生活经验,我们知道了肥皂泡不仅颜色多彩,而且色彩与形态多变。
(3)出示句4: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在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①提问:孩子们有哪些表现?
预设:孩子们“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低了头,揉出了眼泪”。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讨论:为什么大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预设1:肥皂泡的水落到了眼睛里。
预设2:孩子们看到肥皂泡破裂了,内心有点感伤。
4.聚焦美丽,总结段落。
(1)提问:这段话从哪些方面写了肥皂泡的美丽?
(2)师生交流汇报。
预设1:颜色美丽---五色的浮光
预设2:形状美丽---大球 小球 薄球
预设3:姿态美丽---轻清透明 玲珑娇软 颤巍巍
预设4:动态美丽---乱转 四散分飞 散裂
教师板书:颜色、形状、姿态、动态
5. 指导朗读,读出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吹肥皂泡时的心情。
提示1:“轻清透明”应读清晰,读出肥皂泡在孩子们眼中的美丽与神奇。
提示2:“玲珑娇软”要读得轻柔愉悦,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提示3: 最后一句,要读出孩子们情绪的变化,从肥皂泡快要破裂时的紧张、担心与期待,到破裂后的失落与感伤。
6.小结学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读懂了作者独具个性化的文字,体会了冰心童年时对吹肥皂泡的喜爱,也学会了通过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读懂难理解的句子。
三、放飞想象,升华“最爱”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去想象,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
2.出示要求,聚焦疑问。
(1)听一听:听老师朗读第5自然段。
(2)画一画:用“?”在难读懂的句子旁做标记。
(3)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都有哪些去处?
3.引导分析难懂的句子。
(1)引导理解:两个“轻轻地”。
点拨:第一个体现了孩子吹肥皂泡时动作的小心翼翼,第二个写出了皂泡飞起来时轻盈的状态,要读得轻一些,给以宁静美好的感觉。
(2)引导学生思考四个“那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四个“那么”是一个排比句,表达了我们的骄傲与自豪,以及对肥皂泡无尽的喜爱。
(3)引导学生围绕“圆满”“自由”“透明”“美丽”等词语,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点拨:一方面,一个个泡泡是圆满、自由、透明、美丽的;另一方面,孩子的想象也是圆满、自由、透明、美丽的。
4.体会文本,丰富想象。
(1)出示句2: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提问: 肥皂泡被送上天会怎样?被送过海又会怎样?
预设1:肥皂泡被送上天,会给星星当小灯笼,让夜空更亮;
预设2:送过海,能给浪花镶彩边,大海就更美啦,像幅画似的。
(2)出示句3: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提问:肥皂泡挨着明月会做什么?跟着夕阳西去又会做什么?
预设1:挨着明月,肥皂泡帮它掸掸灰,月光更清亮;
预设2:跟着夕阳,泡泡裹上余晖,一路飘一路把天边染得红彤彤,好看极了。
(3)出示句4: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提问:肥皂泡落在熟睡的婴儿头发上会做什么?
预设:落在婴儿头发上,泡泡像个乖宝宝陪着睡,洒下微光,让小宝贝睡得更香,说不定梦里都有甜甜的泡泡糖呢。
5.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提问:“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都有哪些去处?
(2)提示:还有哪些人、哪些事物、哪些地方,需要送去温暖、光明与希望呢?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梦想和希望飞到哪儿?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预设:公园、校园、草原……
6.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欢乐、骄傲与希望”的情感。
7.小结:美丽的肥皂泡仿佛就是作者和小伙伴们的化身,带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飞向蓝天,亲近明月,追逐太阳,飞跃山巅……给人们带去温暖,带去希望。
四、回归“最爱”,总结延伸
1.结构梳理。
2.总结延伸: 小小的肥皂泡美丽、脆弱,但它带来的快乐却会永远留在我们成长的岁月中。作者把童年的美好经历用清新自然的文字表达出来,不但让自己记住了童年的幸福,也让读者获得了快乐和幸福的体验。课下找找更多冰心的作品,你会有更多有关童年美好生活与梦想的体验!
[教学板书]
20 肥皂泡
最爱玩 吹肥皂泡
下雨时节 母亲教“我们”吹肥皂泡
过程 放、加上、和弄、蘸上、吹起……
样子 美丽 轻清透明 玲珑娇软
想象 快乐、骄傲、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