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10: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A. 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 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3.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A. 洋务企业的产生 B.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4.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6.列强炮制出《辛丑条约》的基本框架后,直接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而列强作为一个整体,则享有种种权利。这反映了(  )
A.列强实现瓜分中国目的 B.晚清时社会矛盾尖锐
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践踏 D.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
7.辛亥年的最后一天,天安门对外开放,昔日天子脚下的臣民,第一次以公民的身份登上紫禁城,第一次借用皇帝的视角,眺望这座帝都。“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大字标语,已悄然悬挂在天安门上。根据材料描述可知(  )
A.社会出现了新的气象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封建制度已完全终结 D.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8.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标举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此举旨在(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谋求政治制度变革
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9.“五四运动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学生、商人、工人陆续举起反抗大旗的时候,各阶层为维护国家权益而奋勇斗争的时候,五四运动潜藏的胜利曙光或许早已来临。”材料表明五四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
A.大力宣扬民主主义 B.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C.坚决抵制屈辱外交 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0.《百年中国》的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11.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12. 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的“刘邓南征”是指
A. 挺进大别山
B. 转战陕北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3. 张大爷一家和邻居被迫举家迁出北京东交民巷,这种情景应该出现在什么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14. 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召开遵义会议
D. 参加重庆谈判
15. “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均取材于哪一时期( )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抗日战争
16.毛泽东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17.1936年12月,一则中共中央的指示中提到:“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这一做法(  )
A.实现了与国民党之间的首次合作 B.取得了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正式开始
18.李宗仁在畅谈台儿庄战役胜利时说:“淮南、鲁南各地民众的力量完全和军队配合起来,在战场上抢救伤兵的是民众,帮助军队输送枪弹、粮食的也是民众。”李宗仁强调战役的胜利得益于(  )
A.国际援助广泛 B.军民团结合作
C.军事战略正确 D.武器装备精良
19.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该言论(  )
A.有利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B.表明持久战是抗战取胜的有效途径
C.有助于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
D.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必要性
20.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1. 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2. 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实施管辖和行使主权。中国政府正式公布《南海诸岛位置图》是在哪一年?
A. 1945年 B. 1946年 C. 1947年 D. 1948年
23. 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24.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25.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胜
C. 渡江战役的胜利
D.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二、非选择题
26. 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见证。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____________和民用企业_______________。
(2)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的_______________
(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_》,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挑战。
(4)1927年,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在上海发动___________,破坏中国革命。
27.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抗日战争中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申报》(9—10月)刊登标题(部分)
 时间       刊登标题(主题)
1931年9月23日  《国人乎速猛醒奋起》
1931年9月29日  《暴日蚕食沈阳之惨状》
1931年9月30日  《抗日救国运动中军人之责任》
1931年10月5日  《一致对外究待何时》
1931年10月9日  《沈阳被占前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在1931年9—10月《申报》刊登了上述标题?这些文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的信中建议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条件。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放下恩怨,将所有爱国人士团结在一起。在敌强我弱背景下,中共提出持久抗战的战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游击战的不断胜利,游击队逐渐肩负起抗日战争的重任。加拿大等国共产党派出医疗队,英美则通过媒体报道对中国抗战进行宣传,最终日本穷途末路,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摘编自陈春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探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最终“不得不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28.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八年级(2)班的同学们以“探寻党的艰辛历程”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观革命遗址——寻红色记忆】
(1)一组同学用“云游中国”的方式,开启红色文化之旅。请你为下面两处遗址撰写解说词。
任务二 【唱红色歌曲——悟时代精神】
(2)二组同学准备参加校园红歌大赛。请分别简述下面两首歌曲讴歌的时代精神,并归纳歌曲的共同作用。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
任务三 【理大事年表——忆奋斗历程】
(3)三组同学梳理党的发展脉络,整理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大事年表。请任选其中三个事件,以《党的智慧与担当》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大事年表
答案
1-5ADBAD 6-10DADBB 11-15BABBD 16-20ACBBB 21-25DDCBA
(1)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2)商务印书馆(3)《青年杂志》或《新青年》 (4)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原因: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于日军之手;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作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愤怒;鼓舞了中国人民奔赴抗日前线,打击日寇的斗志;呼吁全民一致抗日,坚定抗战必胜的意志和信念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积极争取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态度的转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8.(1)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共同作用: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提升士气;振奋精神;坚定信念等。
(3)【示例】党的智慧与担当
在党的艰辛历程中,充满各种智慧,体现各种担当。
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进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体现了党的大局观念和时代担当。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我们应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敢于担当,锐意进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