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10: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古埃及农业生产几乎依赖于尼罗河,其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又决定了自始至终实行的王权制度;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莎草,这为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了书写载体。这反映了(  )
A.尼罗河孕育古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源头
C.埃及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古埃及地理环境决定农业发展水平
2.《汉谟拉比法典》第128条规定:倘自由民娶妻而未订契约,则此妇非其妻。这说明古巴比伦(  )
A.重视个人契约的权威性 B.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提高了普通妇女的地位 D.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希罗多德说:“当雅典人是在僭主的统治下的时候,雅典人在战争中并不比他们的任何邻人高明,可是一旦他们摆脱了僭主的桎梏,他们就远远超越了他们的邻人……每一个人就都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做事情了。”这意在论述(  )
A.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B.雅典军事实力强大
C.雅典公民意识增强 D.僭主政治无法逾越
4.随着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  )
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 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
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5.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对比下列材料可看出两种制度在本质上(  )
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封臣要对封君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A.都在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 B.都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C.都体现了广大人民的需要 D.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6.某同学在探究古埃及文明时搜集到下面的图文材料。该材料主要说明(  )
注:有学者将“后埃及时代”按时间先后分为第三中间期和后埃及两个阶段。
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当尼罗河的水量丰富时,古埃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反之,当尼罗河的水量不能满足农业需要时,古埃及经济就会受挫,并间接影响政局,导致王权变动频繁的局面。
A.古埃及商品经济的活跃 B.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金字塔是埃及文明象征 D.古埃及王权的不断衰落
7.公元前4世纪的阿富汗阿伊·哈努姆遗址中,不仅有古希腊风格的神庙、宫殿与体育馆,还存有希腊文手稿残迹。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希腊对外殖民 B.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阿拉伯帝国的影响
8.李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绘制了一份古代不同区域文明对比的思维导图。图中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的(  )
A.同一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交互性
9.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作了如下整理。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日耳曼亲兵制―→封君封臣制 罗马大地产制―→庄园经济 日耳曼奴隶―→农奴制 基督教合法化―→教权和宗教文化
A.封君封臣制出现原因 B.庄园与农奴制的盛行
C.欧洲封建社会的特征 D.基督教的统治的表现
10.“已知最早纺织棉花的人类群体是生活在印度河谷的农民……棉花最初传入欧洲,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大多数西欧语言中的‘棉花’一词都借用了阿拉伯语qutn,法语中为coton,英语则是cotton。”材料旨在说明(  )
A.西欧语言发源于阿拉伯
B.伊斯兰教扩张给他国人民带来灾难
C.棉花是印度独有的植物
D.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11. 汤因比提出,在 1763—1871年这风云变幻的百余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人类控制自身和征服人类之外的自然界的能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这些主要得益于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D.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12.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①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为 一个整体
②处死国王———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③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④《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苏格拉底提出自己的质疑;面对柏拉图的唯心思想,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据此可知,古希腊哲学家(  )
A.注重科学研究 B.将内心世界作为思考对象
C.具有批判精神 D.试图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14.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古希腊最初的雕刻技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
A.希腊文化影响苏美尔文明进程 B.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源头
C.埃及文明与希腊文明相互影响 D.文明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影响
15.在古希腊的陶瓶画中,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体育题材陶瓶画对古希腊奥运会的记录,起到了图像证史的作用。下图展现了古希腊人(  )
A.反对神与人同形同性 B.排斥质朴的艺术形式
C.赞美幸福的生产劳动 D.崇尚运动的竞技精神
16.下图所示是欧洲13世纪生产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它最能说明(  )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
C.市民阶层的形成 D.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17.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古代罗马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里“文化”的实质是(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封建文化的改良
C.资产阶级文化 D.人权主义精神
18.下表是14-17世纪欧洲地区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及简介。这些作品共同反映了(  )
作品 简介
《神曲》 但丁借梦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蒙娜丽莎》 是达·芬奇为佛罗伦萨一位商人的妻子所画的肖像画,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富有生命的活力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借丹麦历史反映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
A.神权至上的观点 B.贵族阶层的生活
C.精湛的绘画技术 D.人文主义的思潮
19.某年的10月,荷兰各大城市,只要是能引人注目的地方,都贴满了揭露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的反动统治和奥兰治亲王威廉的宣言的宣传品,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攻势。据此,“某年”最有可能是(  )
A.1640年 B.1688年 C.1649年 D.1689年
20. 18世纪,英国人通常不太可能未经审讯就被关进监狱,其住宅也不会在没有法官授权令的情况下遭到侵入和搜查,如果一个大贵族犯了罪,他将和其他人一样被带到法庭上。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议会制定的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B.推崇“君权神授”,君王专断独裁
C.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D.推行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1.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材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C.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22.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这时的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得到了教权和王权的支持 B.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的复苏
C.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阿拉伯文化在西欧的不断传播
23.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  )
A.有利于维护统治 B.能根除统治危机
C.能化解所有矛盾 D.能解除外部威胁
24.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原因主要在于他前所未有的文治和武功。这里的“文治”主要指(  )
A.推动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B.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C.领导抗击奥斯曼帝国 D.对罗马法的保存与整理
25.日本成了“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土地所有形态和课税制度上都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B.遣唐使的贡献
C.日本大化改新的推动 D.幕府统治确立
二、非选择题
26.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下面是九年级同学以“文化符号”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推介遗址·设计名片】
(1)一组同学搜集建筑图片后,拟写了下面的推介词。请按要求完成横线处内容的填写。
中国北京故宫 推介词:木结构为主,辅以砖瓦,沿中轴对称,蕴含中正观念,突出皇权中心。 推介理由: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雅典帕特农神庙 推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介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板二【阅读名著·汲取智慧】
(2)二组同学阅读文学名著后,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将两部文学作品的卡片补充完整。
书名:__________ 国家:阿拉伯帝国 文学体裁:民间故事集 著名篇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 历史价值: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书名:《神曲》 国家:意大利 作者:______________ 文学体裁:诗歌 诗作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
展板三 【欣赏歌曲·感悟精神】
(3)三组同学收集了法国的两首歌曲,分别写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歌词所蕴含的共同精神内涵。
歌曲1 《马赛曲》 公民们,武装起来! 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歌曲2 《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27.音乐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克托里斯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具有标志意义的音乐理论家。在廷克托里斯看来,音乐的和谐是“恰当的声音所产生的某种快乐的效果”,是人的一种甜美的感受。这种信赖人的耳朵,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倾向,是13和14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廷克托里斯的著述中,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已经明显地确立起来,他把一批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周耀群《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与文艺复兴音乐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 《马赛曲》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歌甚至整个民族的象征,不仅在于共和派的积极倡导,更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意义。首先,《马赛曲》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在祖国面临战争危险时诞生的一首赞颂自由的歌曲。其次,《马赛曲》与革命和共和密切相连。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攻打杜伊勒里宫唱着这首歌曲,使得它与法国君主制的崩溃产生了联系。共和三年获月法令更是使《马赛曲》成为革命、共和的象征。
——摘编自顾杭《传统的发明——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在此影响下,西方音乐开始走向了音乐的顶峰。西方音乐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巨大革新,而且在发音体本身及乐器的制造方面得到了大大的改进,从而实现了音乐音响的饱和度以及音乐技术的极大提高,同时也使之后的音乐流派纷呈斗艳。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结构主义音乐”“电子乐”“爵士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并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克托里斯认为当时音乐出现的“新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地位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92年法国在政治体制上所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马赛曲》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音乐发生了哪些变化。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音乐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28. 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某校九年级(1)班以“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解放思想一传承精神文明】
材料一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1)材料 一反映的是哪 一场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运动的核心思想。并简述这场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革新工具一见证经济文明】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材料二图片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保障民权一关注政治文明】
材料三
1789年《人权宣言》 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法律对于所有人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
1791年宪法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
1804年《拿破仑法典》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保障民权的方式是什么。 并概括人民的哪些权利得到了保障。
【合作共赢一推动文明互鉴】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4)依据材料四,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并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认为,在他所崇拜的古代和寄予无限希望的新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使人深恶痛绝的时代——中世纪,这个时代既毁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又毁灭了“公共美德”,因而是个黑暗、愚昧、倒退的时代。《欧洲文明十五讲》中陈乐民先生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世纪的价值,认为中世纪是新的曙光诞生之地。
(1)材料中“无限希望的新时代”在思想上有何“新”发展?宣传这一思想的“先驱”是谁?
(2)根据上述材料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答案
1-5AAACB 6-10BCBCD 11-15BDCDD 16-20DCDBA 21-25BCADC
26、(1)推介词:由大理石廊柱组成,柱子高耸入云,每根柱子都经过精细的雕刻和打磨,展示了古希腊人对美、智慧和自由的追求,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推介理由: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2)书名:《天方夜谭》作者:但丁
历史价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赞美了现实生活,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
(3)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1分)巴黎公社。
共同精神内涵: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
27、(1)“新倾向”: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确立。原因: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变化:由君主制变为共和制。影响:《马赛曲》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法国人民保家卫国;《马赛曲》是革命和共和的象征,鼓励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权利。
(3)音乐音响的饱和度、音乐技术提高;音乐流派多元化等。
(4)思想解放运动;国家政治革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进步;等等。
28.(1)运动: 文艺复兴。(1分)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 图A 是农耕文明,以个体劳动为主,动力为人力和畜力,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 图B是工业文明,大机器生产,动力为机械力,实行工厂制度等。
(3) 方式:颁布法律。 权利:自由平等权; 私有财产权。
(4)目标: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29.(1)“新”发展: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先驱”:但丁。
(2)【示例一】观点: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黑暗时代。
论述: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
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经济上实行庄园制,庄园中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领主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苦。文化上基督教会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主张禁欲苦修,束缚了人性,禁锢了思想,新思想往往被视为异端备受排斥,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黑暗时代。
【示例二】观点: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曙光诞生之地。
论述: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中世纪后期,西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
经济上,10世纪开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迅速发展,中世纪城市开始复苏,并出现了一批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的新城市。政治上,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逐渐形成早期的资产阶级,推动社会变革。文化上,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教育文化水平与之相适应。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综上所述,西欧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孕育了新社会的因素。因此,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曙光诞生之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