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语文中考专题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
知能优化训练
一、(2024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风车原来是这样发电
胡帆 陈海伦
①“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近些年来,山川田野间、荒漠戈壁滩、蔚蓝海面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它们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②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公元前2世纪的波兰,人们就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用来灌溉农田。现代风车的雏形,则来源于1890年丹麦提出的风力发电计划,给风磨安装了发电机。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出现,让风力发电机的发展遇冷。直到20世纪下半叶,化石能源告急,生态环境恶化,风力发电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③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轮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它和纸风车结构相似,由风轮、机舱、塔筒组成。但是,纸风车为了更漂亮可以折出很多个叶片,而风机的风轮一般为3个叶片,因为这样便于平衡,性价比更高。
④对于风力发电来说,风速达到2.5~3 m/s(微风拂面)就可发电。风越大,风轮转得越快,发的电能也越多。但是当风速达到25~30 m/s(狂风大作)时风机就会停止工作,进入“防御姿态”。因为这个时候的风可以拔起树木,摧毁房屋,如果风机继续工作就会损坏发电机组。
⑤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风机的叶轮直径也逐渐增大,近15年间,叶轮直径已经从70 m增大到250 m。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处于200 m水平,其扫风面积超过32 000 m2,相当于4.5个标准足球场。
⑥从远处看,人们可能会觉得风机的叶片转得很慢。但事实上,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的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风机转一圈产生的电量也不同,有的可发1.4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晚上空调用电量;而有的可产生5.8度电,能供一个普通家庭用一天。
⑦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很多优势。相比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相比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没有库区移民问题和蓄水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建成周期短。
⑧近年来,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比如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用电主要是河北张家口的风力和光伏发电输入的。相信,“十四五”时期风力发电必将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风力发电机组在装扮风景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能源。
B.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
C.由于机舱齿轮的加速作用,风机叶片尖部线速度有时和高铁运行速度不相上下。
D.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没有粉尘、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的排放。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利用风能、建设“风车”的历程十分艰辛。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D.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很早以前人类就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儿歌引出说明内容,生动活泼,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时候”是指风速达到25~30 m/s(狂风大作)时。
C.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加点词“一般”“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二、(2024湖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红的文化内涵
吴月朦
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
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
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
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
(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如绛、赤、朱、丹等同属红色,但深浅略有差别。
B.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
C.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众多象征意义,在不断延续传承的同时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D.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
2.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
3.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如红牌、红线、满堂红、开门红等。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 。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 ,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A.满堂红 红牌
B.开门红 红牌
C.开门红 红线
D.满堂红 红线
三、(2023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何给山峰测高
于先文
①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怎样测量山峰的准确高度呢 主要有三种方法。
②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一般来说,是从山脚下一个已知海拔高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测量相距不远两点间的高差。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但水准测量进度慢,例如,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测量也需要1天;如果碰到草木丛生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
③相比之下,三角高程测量法要简单快捷得多。我们测量448.9米的南京紫金山主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在山脚下,利用安置在海拔高已知点上的全站仪,瞄准安置在山顶的棱镜,可测得视线的高度角和距离,利用数学方法就能算出一个垂直高差。这个垂直高差加上已知点海拔高和全站仪高,再减去山顶棱镜高,就得到了山的海拔高。这个方法虽然“多快好省”,但仅仅适合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山峰。
④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工作更加简便且测量精度高。2020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穆朗玛峰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但这个方法测得的是大地高,大地高需要减去一个叫作大地水准面差距的值,才能得到海拔高。要想得到精确的大地水准面差距,需要有严密的数学模型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等数据,这也是2020年在珠峰测量中开展重力测量的重要原因。目前,北斗卫星测高误差已可控制在5厘米之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达到毫米级精度,进而全面替代水准测量法和三角高程测量法。
⑤掌握山峰高度,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准确的山峰高度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重要地理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山峰及周边区域的高程监测,也可用于地壳形变、板块运动等演变机理研究,以及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预报。此外,准确了解山峰的高度,还有利于科学家开展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分析沧海桑田的变化趋势,探索人类家园的未知奥秘。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
B.水准测量法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但只适合测量较高的山峰。
C.三角高程测量法“多快好省”,测量南京紫金山主峰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D.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工作更加简便且测量精度高。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测量山高时使用水准测量法进度慢。
B.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测量山高时使用水准测量法进度慢。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
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是水准测量法。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段中加点词“一般来说”“仅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方法”是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量山峰高度的方法。
C.第⑤段说明掌握山峰高度对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时间顺序介绍了三种测量山峰准确高度的方法。
四、(202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模拟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可 燃 冰
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态,看起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它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分类别
B.作比较、打比方
C.作比较、下定义
D.列数字、作比较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似冰状结晶物质。
B.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态,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C.覆盖可燃冰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利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用“豆腐”打“铁”、用“金刚钻”绣“花”。
D.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者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 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 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在树上的“宝石”
毛恪成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
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性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树莓因其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
B.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C.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
D.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C.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 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专家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清洁海滩的活动。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清洁海滩的活动。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降解处理。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拦截,就能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答案:
中考回顾
一、1.B B项,“把风轮轴的机械能转变为风的动能”与原文不符。由第③段第一句可知,原文说的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
2.C 文中画线句子,通过列举公元前 2世纪波兰建有碾米的风车磨坊以及元明时期中国建有风力水车的具体事例,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风能、建设“风车”了。
3.D D项,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文章开头先总述了风力发电机组的作用和发展情况,然后分别从风力发电的历史、工作原理、优势等方面进行分述,最后总结风力发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发展前景。同时,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而非空间顺序来介绍的,重点阐述了大风车的相关知识和风力发电的特点及发展。
二、1.B B项,“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与文意不符。根据第③段“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可知,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周朝。
2.(1)象征吉祥、喜庆 (2)丹心(红心、忠心) (3)象征革命
3.C 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开门红:指在一年开始或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结合“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可知,第一处应填“开门红”。红牌:借指对有违法、违章行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的严重警告或处罚。红线:①指一以贯之的正确理论或思想;②指划定禁区范围的界线。根据“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适用“红线”的第二个义项,故第二处应填“红线”。
三、1.B 由第②段中的“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可知,B项说法错误。
2.A 由画线句中的“例如”可知,该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句中有准确的数字,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联系前句“但水准测量进度慢”可知,此处要说明的是测量山高时使用水准测量法进度慢。
3.D D项,由首段中的“怎样测量山峰的准确高度呢 主要有三种方法”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测量山峰高度的方法,因此是事理说明文。本文依次介绍了测量山峰高度的三种方法,运用了逻辑顺序。
四、1.D D项,由第⑧段“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可知,“雨、雪”是垂直降水形态,并非水平降水形态。
2.C 由“例如”可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1.37亿立方米”可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文中画线句子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据此排除A、B两项;由画线句子前面的“事实证明……”可知,画线句子主要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据此排除D项。
3.D D项,“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理解有误。本文是总分总结构,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模拟预测
一、1.D “虽然……但是……”表转折,D项删掉“虽然”后,还是表转折关系的句子。
2.D D项,由“1立方米”“0.8立方米”“164立方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和燃烧污染与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能量和燃烧污染比较,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C C项,应为“在豆腐上打铁”。
二、1.(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2.示例 (1)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的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示例 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三、1.C C项,“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表述有误,原文第③段有“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
2.B “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属于举例子,“5倍”“10多倍”“近30倍”属于列数字,“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梨和柑橘的近30倍”属于作比较。作用是具体准确说明第④段第一句话“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3.D D项,“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介绍树莓果实的特点、营养、药用价值的事物说明文。
四、1.B “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为“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2.C 根据画线句中的“例如”一词,可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据此排除A、B两项;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
3.A “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分析有误,应为“引出说明对象海洋微塑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