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
守
我
是
国
宝
护
人
大任务一
以
前
我
们
这
样
过
节
情境任务
各位守护人们,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古人过节的一些习俗,相信对你们收集资料会有很大
的帮助哦!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古诗】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学古诗,一起来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吧。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古
诗
首
三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初读古诗,
感知节日
活动一
宋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常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自己的伟大抱负写进诗里。
诗人资料
王安石
(1021—1086)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诗人资料
杜牧
(803—853)
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以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著称。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人在外漂泊。
诗人资料
王维
(约701—761)
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呢?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春节
清明节
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呢?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诗句读流畅。
自读要求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tú
tóng
sū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hún
jiǔ
m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zhū
yú
tú
tóng
hún
jiǔ
mù
xiōng
bèi
zhū
yú
我能读准
屠苏
瞳曈
断魂
酒家
牧童
兄弟
加倍
茱萸
sū
我还能组词
屠苏
瞳曈
断魂
酒家
牧童
兄弟
加倍
茱萸
屠杀
苏醒
灵魂
笔顺演示
“牛”变成“牜”。第二“横”要变成“提” ,笔画顺序也有变化。
书写要点
牧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出节奏
学习元日,
引领方法
活动二
“
”
日
元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步骤一:理解诗句,了解习俗
①
②
③
④
元日
【宋】王安石
注释
①【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③【瞳瞳】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④【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古诗】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元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这首诗介绍了节日的哪些信息呢?结合诗句内容,填一填。
宋朝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跟我一起去诗中瞧一瞧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
人
的
春
节
习
俗
放爆竹
诗意:
在一片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
除
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扣除;
④逝去,过去;⑤整治;
⑥除了,除非;⑦任命,授职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
人
的
春
节
习
俗
放爆竹
诗意:
大家畅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春天的气息。
屠苏
屠苏是一种用多种中药泡制而成的酒,人们在正月初一(元日)饮屠苏酒是为了避免瘟疫。
饮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
人
的
春
节
习
俗
放爆竹
诗意: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桃符
这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
饮屠苏
换桃符
笔顺演示
注意上短下长,下方“付”的左下竖写得稍短一些。
书写要点
【古诗】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元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现在你能说一说,春节有哪些习俗了吗?
步骤二:想象节日情景,感受节日氛围
我看到……;我听到……;我尝到……
交流提示
如果你正和诗中的宋朝人一起过春节,你会看到哪些情景?
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宋】王安石
步骤三:诵读古诗,记忆积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诵读
朗读
背诵
显示
运用方法,
自主学习
活动三
步骤一
理解诗句
了解习俗
步骤二
想象节日情景
感受节日氛围
梳理方法
步骤三
诵读古诗
记忆积累
【古诗】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元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自主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清
明
唐 杜牧
理解诗句,了解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
《 》介绍的传统节日是……,过节的时间是……,我从……知道,人们过这个节日时会……。
交流提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写出了节日时的天气
失魂落魄的样子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都是失魂落魄的样子。
将要
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中没有直接写出习俗,但从“欲断魂”可以看出路上的行人应该是要去祭祖扫墓。
清明习俗
行人们要去做什么?为什么一个个失魂落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谁在问谁?得到了什么答复?
断魂的行人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 意
行人们为什么要找酒馆?
想象情景,感受氛围
清明节这天,杜牧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人们的心情如何?
角色扮演
一人扮演行人,一人扮演牧童,演一演诗中描述的清明节的情景,其他同学有感情地为他们诵读。
插入视频
诵读古诗,记忆积累
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唐 王维
理解诗句,了解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 》介绍的传统节日是……,过节的时间是……,我从……知道,人们过这个节日时会……。
交流提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乡,外乡
他乡的客人,王维的自称。
谁在思念谁?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我就加倍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诗
意
没法与家人团聚的王维想到了什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心生遗憾吧。
诗
意
古人在重阳节时有登高、插戴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这天,我远方的家人会怎样过节呢?
想象情景,感受氛围
你感受到了王维的什么心情?
诵读古诗,记忆积累
带着思念,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古诗】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元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
《清明》
清明节
公历4月5日前后
祭祖扫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戴茱萸
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恭喜大家收集到了这些传统节日的资料。
拓展阅读,
感知诗中节日
活动四
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古诗写的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呢?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唐】林杰
望月
乞巧
七夕
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古诗写的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呢?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看花灯
元宵
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古诗写的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呢?
五月五日岚气开,
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曲米贱,
家家扶得醉人回。
《夔州竹枝歌》(其一)
【宋】范成大
竞船
喝云安酒
端午
古诗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记忆,我们还可以收集更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感知古诗中的传统节日文化。
书写生字
活动五
欲
魂
借
酒
何
兄
独
异
佳
书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