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22: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目 录
如何以“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教材
(一)单元构成与人文主题关联
(二)阅读要素的年段关联
(三)习作要素的年段关联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如何以“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教材
(一)单元构成与人文主题关联
母亲工作辛苦,为了我能读书 母爱博大无私
父亲生活艰辛,为了我能上学 父爱细腻深沉
父母观点不同,为了我能进步 爱的特殊表达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如何以“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教材
(二)阅读要素的年段关联
人文主题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阅读要素
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年段知识点梳理:如何体会文章的情感
四下1单元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下4单元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感情的。
五上1单元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上4单元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上6单元 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五下1单元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上3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场景描写:
泛指生活中特定的情景。即在什么环境下有哪些人物,他们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表现。
如何找出“场景”呢?
人物:谁?
地点:在哪里?
事件:干什么?
18.慈母情深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最触动你的场景
1.阅读要素:初步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我初入厂房找母亲
我走到角落找到母亲
我向母亲要钱
母亲“塞”钱给我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大场景:母亲工作的小厂
如何体会场景中蕴含的感情?
1.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2.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18.慈母情深
关注最触动你的场景
我向母亲要钱
一、母子对话处于怎样的环境?有怎样的表现?
1.在一个有七八十台机器工作的厂房里
2.母亲说话大声,和“我”对话极其简单,我说的话五次出现“……”
3.母亲听完就立即掏钱。
二、母子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联系上下文理解会发现“声音大”表现工作环境嘈杂;“语言简洁”表现母亲工作时的争分夺秒,工作繁重;
反复出现的“……”表现了我说话吞吞吐吐,因为“我”既想买书,但是在进入厂房被看到了震惊了,内心是五味杂陈的,是矛盾的。母亲立即“掏衣兜”说明母亲十分支持我看书,一点都没有犹豫。
从这个场景读出了母亲爱我,保护我的爱好
18.慈母情深
最触动你的场景
旁人的劝阻和阻止
一、工友处于怎样的环境?有怎样的表现?
同为工友,在这样糟糕的地方工作。但是对于孩子看书这件事却是截然不同的看法,“女人”说是看闲书,决不能与供孩子吃穿相比较,但是母亲却毫不犹豫的掏钱。
二、母亲和工友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联系上文知道母亲被铁路工厂辞退,为了生活,她们选择来到这个小厂工作,母亲每月工资只有27元。结合背景资料对比,学生一年的学费是3元,而《青年近卫军》就要一元五角,一般的家庭是不可能买书的。
“我”家也很穷,破收音机都卖了换生活费,但是母亲挺高兴儿子爱看书。
从这个场景读出了母亲爱“我”,胜过一切。
如何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1.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动作、神态、外貌、语言、心理)
2.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18.慈母情深
关注最触动你的细节
一、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1.母亲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2.母亲的手指已经龟裂。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二、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联系上下文知道母亲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虽然是一卷毛票,但是积攒肯定不易。母亲的手指乃至身体也因此受着伤害。
继续追问:工作如此不易,生活如此不易,母亲为何要掏钱给我买书?是因为她对“我”买课外书却非常支持,所以听完我的话就掏衣兜数钱给我,丝毫没有心疼钱,更没有心疼她自己。
从这个细节读出了
18.慈母情深
1.找到细节
抓动作、神态、外貌……
2.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3.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1.找到场景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2.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3.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19.父爱之舟
◎默读课文,说说“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印象最深的场景描写
1.阅读要素:进一步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卖了茧子,父亲给“我”买枇杷
父亲让“我”住旅店
父亲和“我”逛庙会
父亲背“我”去上学
开学前父亲为“我”凑学费
父亲送“我”考师范
父亲为“我”缝棉被
什么时候?/在哪里?谁?干什么?
19.父爱之舟
最触动你的场景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去渝乐小镇、去欢乐谷、去迪斯尼乐园时,自己有什么想做的,想吃的,父母又会如何满足自己的愿望。
还可以角色体验,试着想想如果去了,看到什么都不能玩,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坐在偏僻的角落会是一种什么滋味?
1.父亲在怎样的环境?有怎样的表现?
在热闹非凡的庙会,父亲找了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给我买了热豆腐脑。
2.父亲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父亲自己极其节省,但又要保护儿子的自尊心,所以选择了在偏僻的地方吃凉粽子。之后又想实现儿子心愿,觉得儿子太委屈,所以给儿子买了一碗热豆腐脑。
从这个场景体会到了:父亲爱“我”,既保护“我”的自尊又舍不得“我”吃苦,理解作为孩子的渴望。
19.父爱之舟
最触动你的细节
1.描写了父亲怎样的细节
在大雨大雪天,父亲背我上学,他的长袍扎在腰里,露出了母亲陪嫁的粉绿色汗巾。
2.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全文四次用到的“节省”一词,再看着条腰带,便更加表现出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
从这个细节体会到:父亲平时十分节省,对自己十分苛刻,但联系上下文发现父亲对“我”却是倾其所有,由此体会到了父亲很爱“我”,希望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
19.父爱之舟
◎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关注整篇文章的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1.阅读要素:进一步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父亲给“我”买枇杷
父亲让“我”住旅店
睡在船上
父亲和“我”逛庙会
父亲背“我”去上学
父亲为“我”凑学费
用小船送我去学校
父亲送“我”考师范
摇船送我到无锡
父亲为“我”缝棉被
在船上为我备齐行装
“我”的生活
“我”的学习


我的成长
离不开小船
更离不开父爱
18.慈母情深
19.父爱之舟
1.找到细节
抓动作、神态、外貌……
2.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3.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1.找到场景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2.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3.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1.找到细节
抓动作、神态、外貌……
2.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3.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1.找到场景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2.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3.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1.阅读要素:运用从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发表观点。
对比场景——产生疑问
父母的表现为什么不一样?
读懂情感——发现隐藏的父爱
难道父亲不爱巴迪?
在怎样的环境?有怎样的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结合背景资料——了解父母之爱的原因
联系实际——理解不一样的父母之爱
18.慈母情深
19.父爱之舟
1.找到细节
抓动作、神态、外貌……
2.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3.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1.找到场景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2.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3.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1.找到细节
抓动作、神态、外貌……
2.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3.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1.找到场景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2.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3.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找到细节
抓动作、神态、外貌……
2.读懂内容
描写了人物或者事物怎样的细节?
3.读懂感情
为什么是这样的细节?
4.发表自己的观点
1.找到场景
在哪里? 谁? 干什么?
2.读懂内容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描写了怎样的人物表现?
3.读懂感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
学方法
练方法
用方法
1.阅读要素:总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和同学交流阅读中的情感表达方法
默读
课文
梳理
场景
理解词句
联系实际
角色体验
交流感受
体会情感
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具体方法
结合
资料
了解
在怎样的环境?
有怎样的表现?
理解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环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体会文章的情感
一、如何以“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教材
(三)习作要素的年段关联
人文主题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习作要素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年段知识点梳理:口语交际
三下2单元 积极参与讨论,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清理由。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四上1单元 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五上6单元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年段知识点梳理:习 作
三上7单元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三上8单元 写写一件简单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相对完整的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的快乐心情。
四上5单元 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四上7单元 学习写书信。
四上8单元 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上6单元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六上3单元 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六上8单元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六下3单元 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一、如何以“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教材
(三)习作要素的年段关联,单篇与单元的关联
习作要素: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何进阶?
2.口语交际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18.慈母情深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军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语言描写:学习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慈母情深的表达方式。
文章结构:“结尾和文章其他部分的联系”“表达的情感”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下面几篇课文结尾的特点。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照应文章开头,蕴含对母亲无尽的感激。)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照应文章题目头,表达浓厚的思乡之情。)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照应文章题目头,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
从模仿开始,学习作者的“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材料怎么选:用“第一次”概括内心的触动
学习作者运用场景、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式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18课 小练笔
寻找自己和作家之间的“共同点”,试着运用“对比”的方法表达情感;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时代背景,找到“差异点”。
材料怎么选:回忆“鼻子一酸”的经历
2.表达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何进阶?
◎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他们体会到你的爱,理解你的看法,接纳你的建议。
18.慈母情深
19.父爱之舟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口语交际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