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猫》导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猫》导学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5 16: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猫》 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1.运用默读技巧,勾画、摘录文中的重要信息,概括三只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2.揣摩细节描写,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3.结合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习高超的描写手法。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先行预学:1. 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 1958年10月18 日), 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 、 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他是中国现代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 史家、收藏家、训诂家,景星学社社员。他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 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的其他作品有 《海燕》《中国文学论集》《泰戈尔传》等。2.限时5分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1)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污涩 怂恿 一缕 蜷伏 怅然 诅骂 红绫虐待 屋脊 叮嘱 凝望 惩戒 畏罪潜逃(2)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文章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线索是什么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写第一只猫生病死亡的故事;第二部分(3 14)写第二只猫失踪的故事;第三部分(15-34)写第三只猫含冤死亡让“我”难过自责的故事。文章的明线是三次养猫的经历,暗线是作者的情感线,作者的感情变化是酸辛——怅 然 — — 难过 — — 自责。
新知研学 默读《猫》,摘录或概括相关细节,感受文中猫的形象, 梳理探究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外形①花白的毛,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②浑身黄色③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难看性情④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⑤不活泼,懒惰,具有天生的忧郁性称呼相伴的小侣⑥亲爱的同伴可厌的猫结局病死⑦丢失⑧死亡对猫的情感喜爱小猫,看着它玩耍 内心愉悦。可怜病死的小猫,感到酸辛更喜爱这只小猫,在小猫亡失后,感到怅然愤恨⑨不怎么感兴趣,认为它吃了芙蓉鸟愤怒棒打,发现冤枉它后自责后悔,对它的亡失更难过养猫态度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⑩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思考探究:作者多角度描写了三只猫,它们有何异同 不同:三只猫外形不同,情态各异,人对它们的情感态度也不同。如前两只猫外形好看,性格活泼,惹人喜爱,第三只猫不好看又懒惰,还很忧郁,不讨人喜爱。相同:它们的结局都是亡失。
任务二、细读“芙蓉鸟被害案”相关部分,完成下面的任务,思考被冤枉的原因。 [模拟法庭]“芙蓉鸟被害案”庭辩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疑犯第三只猫法庭辩论控诉方辩护方证据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 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 桌上,对鸟笼凝望着。证据2: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证据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结论:①第三只猫是杀害芙蓉鸟的罪犯(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辩护词1:“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可见猫“特别注意”芙蓉鸟只是猜测,不能证明它吃了鸟。辩护词2:“又”能说明猫经常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但“凝望”这一动作不能证明它想吃鸟,更不能证明它吃了鸟。辩护词3:“好像”说明“吃着什么”只是猜测,更不能确定吃的是芙蓉鸟的腿,无法证明是第三只猫杀了芙蓉鸟.结论:②不一定是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法官判决③所有证据都是推测,不能证明第三只猫是芙蓉鸟被害案的罪犯。[采访实录]记者:先生,你们家里人都不喜欢第三只猫,但它亡失之后,你却“更难过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我”: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的动物,暴怒之下虚待了它,发现真相后又不能跟它表白误解。最痛心的是,它忽然死在邻家屋脊上,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记者:张妈,女主人质问时,你为什么不为自己辩护?张妈:我只是个佣人,没有说话的份儿,主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我说了,主人也不会听,方一她更,吃亏的还是我。
任务三 [案件“辣”评]案件的审理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请仿照示例,自选角度(如“我”的做法、猫被冤枉的原因、案件启示等),发表案件“辣”评。【示例】 “芙蓉鸟被害案”中“我”仅凭主观臆断,就判了第三只猫“有罪”,棒打了无法为自己辩护的猫,这是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对待事物,我们应该要客观判断,不要过于主观。文中的“猫”和默默无言的张妈,都是社会中没有话语权的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即便受了冤枉也无法为自己辩解,他们的想法也没有人在意。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能带着偏见看待人与事。
三、迁移拓学 结合《猫》和下列材料,探究:在猫的故事里,作者寄寓了哪些思考 【材料一】 我家的猫,也有遇到灾难的时候。一次,一只可爱的小黄猫突然失踪了,几天后,在邻家屋顶上发现了它的尸体,显然是被人打死后,抛上屋顶的,身上带着多处伤口。姑妈们为此哭了好几天。后来还在花园里为这小猫修了一个小坟,立了个小木片作为墓碑,上书“小黄之墓”。又有一次,邻居的一位先生喝醉了酒,而我家的一只小花猫却不知趣地去和他亲昵,“咪咪”地缠着他,他正心烦……(小花猫)从此成了一只跛腿猫。……自从上述那两件猫的事件发生不久以后,父亲便写了他的《家庭的故事》的第一篇《猫》。 ——郑尔康《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材料二】 我写这些故事,当然未免有几分的眷恋。然而我可以说,它们并不是我自已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共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或者有人看来觉得有些像真实者,那是因为这种型式的人,到处都可遇到,所以他们便以为写的像他或像她。 ——郑振铎《家庭的故事·自序》【材料三】 郑振铎在“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观念,将人类看作一个整体,对每个人的悲渗命运感到同情与愤怒。“人道主义便是人类间的无论人种、国家或阶之异同,尊重人类人格的平等,博爱一切人类。”郑振铎受俄国文学影响,方面强调文学的悲剧性,来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另一方面重视文学的真实性,真实地反映人的生活。这种真实既包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真实,也包含了情感的真实。 ——王建玉《郑振铎〈猫》的文本解读》作者在猫的故事里寄寓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首先,材料一中猫被人伤害和课文中的第二只猫被抓走,第三只猫蒙冤而死,都揭示出人性的冷漠。 其次,三只猫尽管形态各异、经历不同,但都难逃亡失的悲剧命运,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弱者。文中社会底层的“张妈”这个人物暗示与补充了猫的象征意义。猫之亡失、张妈之默默无语,根源在强势者的冷漠与暴力。材料二说,这些故事这类人生活中“到处都可遇到”,可见猫寄寓了作者对弱势群体悲剧根源的思考。 最后,材料三提到作者对每个人的悲惨命运感到同情与愤怒。本文正是借猫的故事寄托了人道主义观念,表达了对社会中被忽视、被欺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
四、反思结学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梳理了课文结构。课文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五、达标测学 动物观察笔记:写一个片段,多角度描绘“动物朋友”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