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训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训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4 09: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训练 2024--2025学年
上学期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原始农业出现 B.旧石器时代来临 C.工具制造发展 D.畜牧业取得发展
2.以下为考古人员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中的部分考古发现,它们反映了半坡先民( )
①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②会制作陶器
③仅以养殖作为食物来源 ④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说法,这里的“汤”是指商汤,“武”是指周武。由此可以得出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原因是( )
A.实行暴政,失去人心 B.商汤周武,雄才伟略
C.部落推举,民主禅让 D.世袭更替,家传天下
4.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意( )
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C.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5.“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 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 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和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7.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据此可知,他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 )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废除了分封制
C.开创了统一格局 D.推行了郡县制
8.西汉诸侯王和豪门大户通过垄断山海利益,召集流放的犯人采矿冶铁,铸造铁器,煮海为盐,同时以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来收买人心,为此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这一措施( )
A.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B.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C.减少百姓赋税负担 D.削弱了地方豪强实力
9.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贸易交流 D.削弱了汉朝的经济实力
10.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以上材料说明( )
A.西域已完全解除了匈奴威胁 B.今新疆地区西汉已是我国版土
C.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流繁忙 D.佛教在汉朝经西域传入了中国
11.《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 B.侧重文笔质朴简洁
C.注重史料考证 D.秉承朝廷旨意著书
12.以下是小华同学上完某单元复习课后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他学习的单元是( )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3.2024年9月,“何以敦煌”艺术展在上海盛大启幕,展出第一单元从“凿空西域”的故事开启。对“凿空西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班超 B.班勇 C.张骞 D.甘英
14.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迁都城 B.说汉语 C.穿汉服 D.改汉姓
15.揭露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一一黄巾起义
B.蔡伦改进造纸术一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丝绸之路的开辟一一两汉之际佛教逐步在中原地区传播开来
D.赤壁之战一一三国鼎立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示意图
(1)中国稻作、粟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个区域(写序号)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哪些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图1 战国铁犁铧 图2 图3 李冰石像
(2)材料二中的图1、图2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哪项水利工程是由图3中涉及的人物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 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出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请从农耕技术方面举例证明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
(1)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创立了材料一图A所示以皇帝为中心的 制度;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定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图B人物采纳主父偃的“ ”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置 ,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材料二 六年出征匈奴,使得汉王朝赋税收入几乎用尽,自然灾害频发所需的赈灾治险费用更是雪上加霜。急剧膨胀的富豪不但不为国家所用,反而公然对抗朝廷,加剧土地兼并,致使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因此,对财政制度的改革无疑是摆在武帝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摘编自王东京《汉武帝时期财政改革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财政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改革财政,加强经济管控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汉时期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和借鉴?
参考答案
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是指打制石器,与磨制工具不符,排除B项;工具制造发展,与聚落发展不符,排除C项;畜牧业,畜牧业取得发展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家畜饲养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会种植粟。他们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用来开垦荒地,收割、加工,从事农业生产。半坡居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半坡原始居民仅以养殖作为食物来源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③错误,排除有③的ACD项。故选B项。
3.A
根据“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本代更替是因为前代君王暴政,激化社会矛盾,失去民心,因此推翻前代,顺应民心与天意,A项正确;商汤周武,雄才伟略属于个人才干,不是更替的原因,排除B项;部落推举,民主禅让是在夏朝之前,排除C项;朝代更替不是家族世袭,排除D项。故选A项。
4.C
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商鞅变法规定:在地方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对人民的管理,故A不符合题意;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可以作为佐证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且史料价值最高,A项正确;商汤灭夏的神话小说,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史记·殷本纪》是后人记载的,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属于文学创作,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排除D项。 6.B
据题干“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提倡以“文景之治”著称的治国策略,推崇节俭治国,减少赋税,反对奢侈腐化。因此,在西汉时期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汉文帝和汉景帝,B项正确;汉高祖建立西汉,并没有提倡节俭,排除A项;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并没有提倡节俭,排除C项;汉光武帝是东汉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C
根据材料“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C项正确;建立了皇帝制度、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都属于秦王蠃政的功绩,但都不是汤因比认为的嬴政最大的功绩,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8.D
据材料“西汉诸侯王和豪门大户通过垄断山海利益,召集流放的犯人采矿冶铁,铸造铁器,煮海为盐,同时以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来收买人心”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政府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D项正确;政府推行盐铁官营制度,与农民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盐铁官营制度实施,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而不是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制度的影响”,与减少百姓赋税负担无关,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排除C项。故选D项。
9.C
根据材料可知,主要说明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地区和西域物种尤其是农作物的交流,如茶叶,桃,梨,苜蓿,蚕豆等,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贸易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贸易的交流,体现不出丝绸之路的开通巩固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于西域地区的管理管辖,排除B项;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贸易的交流,加强了汉朝的经济实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由材料信息“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可知,西汉时,今新疆地区西汉已是我国版土,B项正确;“完全解除了匈奴威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中外经济交流繁忙,排除C项;材料没有佛教传入中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根据“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C项正确;A项无法体现“辨别真仿”,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司马迁的文笔风格“质朴简洁”,排除B项;材料反映司马迁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仿,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根据题干“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统一”“西汉、文景之治、汉武帝统治时期”“东汉、刘秀建立”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行了巩固,东汉前期开创了“光武中兴,因此可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原始社会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指的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属于夏商周时期的特征,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出使大月氏,打通了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C项正确;班超、班勇、甘英是东汉人,对经营西域有卓越贡献,但是晚于张骞,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C
根据材料“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穿汉服,C项正确;迁都城是孝文帝改革内容,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说汉语是指禁说鲜卑语,改说汉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用汉姓是指改用中原姓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对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综上所述,蔡伦改进造纸术与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没有因果关系,B项相符合题意,选择B项;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交替掌权,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导致黄巾起义爆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与黄巾起义有内在联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武帝派使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随后国外的佛教开始流入我国中原地区,从此佛教就盛行于中国了,C项有内在联系,不符题意,排除C项;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因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存在内在联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6.(1)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于图中的②区域,粟作农业起源于图中的①区域。
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现象: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
(2)新变化: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都江堰是由图3中李冰主持修建的。
(3)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等。
举例:水稻育秧移栽技术在南方得到推广等。
17.(1)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小篆。 推恩。 西域都护府。
(2)背景:国家空虚;自然灾害急需物资;富豪的财富不能为国家所用,公然反抗朝廷;土地兼并加剧,发生农民起义。措施: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经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