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一: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二)寒假强化练
-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知人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取其甑③中而食之。选间④,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⑤。”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孔子叹日:“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注】①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甑(zèng):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⑥炱(tái):烟灰。
1.《穿井得一人》选自
2.解释加点的字
(1)及其家穿井( ) (2)佯为不见之( )
3.对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刚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
B.如果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
C.刚刚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可惜了,我就抓来吃了。
D.如果烟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可惜了,我就抓来吃了。
4.【甲】通过(1) 的具体过程,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乙】通过(2) 的具体过程,表明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两文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3)
请阅读下面两篇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节选自《杞人忧天》)
【乙】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②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③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④在于上行⑤,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⑦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徙:迁移。③嘿:同“默”。④灼烂者:灼伤的人。⑤上行(háng):上席。⑥录:邀请。⑦寤:同“悟”,醒悟。
5.用“/”给下面的内容断句。(限两处)
俄 而 家 果 失 火 邻 里 共 救 之 幸 而 得 息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7.“杞人忧天”和“曲突徙薪”两个成语是从这两则故事里引申出来的,小文想不通同样是心有所忧,为什么后人对杞人和言曲突者评价不一。你知道为什么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秉持“万物有灵”的观念。请你探究并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蒲松龄《狼》
(乙)
卢仁畜二鹤,甚驯。后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就食。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鹤振翅云际,徘徊再三,乃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见一鹤盘空鸣声凄切。卢仰曰:“若非我侣也?果是,即下之。”鹤竟翩翩而下,投于卢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卢遂引之归。卢视之如赤子,鹤亦知人意,侍卢若亲人。后卢仁殁,鹤终不食而死,族人葬之墓左。
选自清·张潮《虞初新志》
8.请你为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晚 秋 萧 索 曳 杖 林 间 忽 见 一 鹤 盘 空 鸣 声 凄 切
9.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可以借助多种方法,请你解释下列字词。
方法 示例 迁移运用 释义
课内迁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徘徊再三,乃去 乃:(1)
查阅字典 遂:A.顺,如意;B.成功,实现;C.于是,就 遂引之归 遂:(2) (填序号)
成语推断 放纵不羁 尔欲去,吾不尔羁 羁:(3)
10.甲乙两文中的动物都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请翻译下面语句并写出其中动物所蕴含的人格化特征。
小贴士
人格化指文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将动物、植物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句子 译文 人格化特征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 (3)
以喙牵衣,旋舞不释。 (2) (4)
11.下面是乙文序言中语句,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存心。……鸟能反哺,羊有跽乳,其存心皆可以为朝廷旌仁孝而扬德威。
●然则物何异于人哉?然则物何异于人哉?微独无异,抑恐世之不若者众矣!
12.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动物有象征意义,甚至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请根据示例,完成填空。
动物形象 象征意义 相关诗文或俗语
示例:狼 敌寇或恶势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鹤 (1) 丹凤呈祥献瑞彩,仙鹤献桃祝寿来。
(2) (3) (4)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③啮④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⑤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⑥召子,曰:“汝⑦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⑧。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④啮:咬。⑤贾人:商人。⑥遽:马上,赶快。⑦汝:你。⑧直:通“值”,价值。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年与时驰
(3)不见是马 (4)戒仆养之终老
1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旨在告诫、劝勉儿子。
B.“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的断句是正确的。
C.“夫君子之行”和“陈谏议之子”的“之”意义相同。
D.画线句通过想象述说“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后果,从而教育儿子惜时,修身养德。
16.小深在阅读甲乙两文时,发现诸葛亮和陈谏议分别对儿子寄寓了不同的期望,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帮助小深完成归纳总结。
阅读文言文【甲】【乙】,完成各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昶①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沈,名其子曰浑,曰深,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②。’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五·王昶戒子书》)
【注释】①昶:音chǎng。②吾之于人,谁毁谁誉:这句话出自《论语》; 意思是我对别人,不毁谤,不赞誉。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非学无以广才 ( ) (2) 险躁则不能治性( )
(3) 为书戒之曰 ( ) (4) 斯言信矣 ( )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松柏之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为书戒之曰 为人谋而不忠乎
D.淫慢则不能励精 则是无信
19. 请将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20.【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乙文】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機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機(jī): 迷信鬼神和灾祥。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年与时驰( )
(3)孙叔敖疾( ) (4)王数封我矣( )
2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 我行我素
B.非学无以广才 不可不学 勤学好问
C.年与时驰 学而时习之 时不我待
D.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去意已决
23.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4.《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如果让你从文中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吕氏春秋》 2. 待,等到 假装 3.A 4. 丁氏表达有歧义,听者误以为丁氏打井发现了一个人,便以讹传讹,最后宋君派人前去求证方才明白真相 孔子亲眼看到颜回抓饭先吃而误解了他,后听颜回解释得知是因饭里有灰,自己不忍浪费才吃掉了饭 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既不要轻信传闻,也不要传播谣言。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据此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及:待,等到;
(2)句意为: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佯:假装。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为:向者:刚刚,刚才;祥:好的;饭:吃;
故选A。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甲文“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甲文通过丁氏打井得一人劳动力,但丁氏表达为“吾穿井得一人”,表达有歧义,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一个人,以讹传讹,让整个都城中的人都知道了。最终经宋君派人向丁氏询问才得以澄清的具体过程,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这表明了传言往往容易失真,不应轻信传闻,而应重视调查核实。
第②空:根据乙文“孔子望见颜回取其甑中而食之”“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可知,乙文通过孔子误以为颜回偷吃米饭,而实际上颜回是为了吃掉被碳灰弄脏的食物,表明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亲眼所见,也可能受到主观判断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解,因此我们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去观察和判断事物。
第③空: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传言不可信要实事求是,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要用心观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待事物应该用谨慎和理性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或表面现象,而应该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调查来掌握真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乙】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眼睛看见的并不一定可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本来不容易啊。”
5.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6.(1)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一直在天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呢?(2)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人们。 7.杞人的忧患,是他不懂科学常识,从而产生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合理担忧,他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为: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俄而”为时间状语,“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为两件具体事情,中间可以断开;“之”为代词,指大火,其后停顿。因此断句: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重点字词:
(1)若:你;屈伸:一举一动;奈何:为什么;忧:担心。
(2)杀牛置酒:杀牛置办酒席;谢:答谢。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根据甲文“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可知,杞人忧天是因为他不懂科学常识,以为天会崩坠、地会塌陷,产生了没有根据的担忧。
根据乙文“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可知,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合理担忧,他看到烟囱是直的且旁边有积薪,预见到可能会发生火灾,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参考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乙】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改造为弯曲的烟囱,将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他的邻人。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排座,但是没有请说改“曲突”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人。
8.晚 秋 萧 索 /曳 杖 林 间/ 忽 见 一 鹤 盘 空/ 鸣 声 凄 切 9. 才; C 束缚,拘束 10.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前面。 狡猾/狡诈 (鹤)用嘴尖牵着卢仁的衣服,飞舞旋转不停。 忠诚/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11.“为朝廷旌仁孝而扬德威”,一方面作者想通过鹤忠诚报恩的故事宣扬“仁孝”的善行,以此来教化民众;另一方面“抑恐世之不若者众”,又说明鹤尚重情义,人却不如,包含对社会上知恩不报、无情无义之人的讽刺和批判。 12. 长寿 示例1:雁 忠贞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示例2:(2)蝉 (3)品行高洁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示例3:(2)鸿鹄 (3)远大志向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在一个深秋萧瑟的日子里,他拄着拐杖在树林里行走,忽然看到一只鹤在空中盘旋,鸣叫声非常凄切。“晚秋萧索”是一个描述性的短语,它描述了深秋时节萧条、凄凉的景象。因此,我们应该在这个短语之后进行断句,即“晚秋萧索 /”。“曳杖林间”描述了主人公卢仁拄着拐杖在树林中行走的情景。这个短语自身结构完整,意义明确,因此应该在其后断句,即“曳杖林间 ”。“忽见一鹤盘空”和“鸣声凄切”两部分分别描述了卢仁突然看到一只鹤在空中盘旋以及鹤的叫声非常凄切这两个动作和情景。这两个部分在意义上相对独立,所以应该在它们之间断句,即“忽见一鹤盘空 / 鸣声凄切”。
故正确断句为:晚秋萧索 / 曳杖林间 / 忽见一鹤盘空 / 鸣声凄切。
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反复盘旋了几次,才飞走。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的意思是: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离开后朋友才到;去:离开。故本句中的“去”的意思是是:离开。
(2)句意:于是带着它回了家。根据查阅字典法可知,“遂:A.顺,如意;B.成功,实现;C.于是,就”。故本句中“遂”的意思是:C.于是,就。
(3)句意:你是想离开了吗?我不会拘束你的。“放纵不羁”的意思是:指人恣意行事,不受约束;羁:束缚,拘束。
10.本题 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及内容理解。
(1)“少时”意为“一会儿、片刻”,“犬”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在这句话中,“径去”关键字揭示了狼的狡猾特性,它们会采用各种策略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如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等。“犬坐”这个描述则更加形象地展示了狼的狡诈,它们模仿狗的行为,以迷惑或等待时机。这些动作不仅表现了狼的机智和警惕,还使狼这一动物具有了人格化的狡猾和狡诈特征。
(2)“喙”指的是“鸟嘴”,而“旋舞”是“旋转飞舞”的意思。
这里,“以喙牵衣”的动作显示了鹤对卢仁的深厚情感,就像人用手牵住亲人一样,充满了深深的依恋和感激,这体现了鹤的忠诚和知恩图报的人格化特征。“旋舞不释”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鹤的飞舞旋转充满了欢乐和喜悦,它不愿放开卢仁,展现了重情重义的一面。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情感主旨。
乙文序言中的语句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以其存心”这句话,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人的内心。接下来,“鸟能反哺,羊有跽乳,其存心皆可以为朝廷旌仁孝而扬德威”这句话,以鸟反哺和羊跪乳为例,说明动物都有一种本能的、自然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可以被视为一种仁孝的体现。作者借此希望朝廷能够表彰这种仁孝的行为,从而宣扬德行的威力。进一步地,“然则物何异于人哉?然则物何异于人哉?微独无异,抑恐世之不若者众矣!”这几句话,作者用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动物与人之间并无本质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动物的表现可能超过人类。作者认为,动物能够本能地表现出仁孝之情,而社会上却有很多人不如动物,他们缺乏知恩图报、无情无义。因此,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不仅在于通过鹤忠诚报恩的故事来宣扬仁孝的善行,教化民众,还在于对那些知恩不报、无情无义的人进行讽刺和批判。
综上,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在于通过对比动物与人的行为,强调仁孝的重要性,并希望人们能够学习动物的本能情感表达,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同时,对那些背离仁孝之道的人进行警示和批判,以期社会能够更加注重道德教育和伦理建设。
1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首先,根据示例“狼”象征“敌寇或恶势力”,我们可以推断题目要求填写的是动物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需要引用相关的诗文或俗语来佐证。对于“鹤”,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鹤常常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例如,在诗歌和绘画中,鹤常与松树一起出现,寓意“松鹤延年”,表达长寿的祝愿。因此,第一个空可以填“长寿或吉祥”。
对于第二个空,我们需要填写一个动物,并解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考虑到传统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可以选择“龟”作为答案。龟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稳健。例如,人们常说“千年王八万年龟”,用龟的长寿来比喻人或事物的长久。接下来,我们需要为“龟”填写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第三个空可以填“长寿或稳健”。最后,为了佐证“龟”的象征意义,我们需要引用相关的诗文或俗语。考虑到“龟”与长寿的紧密联系,可以引用俗语“龟鹤遐龄”来作为佐证,这个俗语用来比喻长寿,与“龟”的象征意义相吻合。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也是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是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文:
卢仁养了两只鹤,它们非常驯服听话。后来其中一只受伤死了,另一只鹤悲伤地鸣叫,并且拒绝进食。卢仁尽力喂养它,它才肯吃东西。有一天,这只鹤在卢仁身边鸣叫,卢仁说:“你是想离开了吗?我不会拘束你的。”于是,鹤振翅高飞,盘旋在空中,反复盘旋了几次,才飞走。卢仁年老多病,没有儿子。过了三年,他回到乡间养老。在一个深秋萧瑟的日子里,他拄着拐杖在树林里行走,忽然看到一只鹤在空中盘旋,鸣叫声非常凄切。卢仁抬头说:“你是不是我的那只鹤伴侣?如果是的话,就飞下来吧。”鹤竟然轻盈地飞了下来,投入卢仁的怀中,用嘴拉着他的衣服,不停地旋转飞舞,不肯放开。卢仁于是带着它回了家。卢仁把这只鹤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鹤也懂得人的心意,侍奉卢仁就像亲人一样。后来卢仁去世了,这只鹤因为伤心过度,最终也不肯进食而死。卢仁的族人把它葬在了卢仁墓地的左边。
13. 增长 疾行,指迅速逝去 这 告诫 14.(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当时的人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者的风度。 15.B 16.①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看出诸葛亮想让诸葛瞻立志做一个君子,以此为标准,不断的改掉身上的错误,修养自己的品德。②从“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以看出,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做一个有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的人。③从陈谏议批评儿子“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可以看出,陈谏议希望儿子不坑害他人,要做一个心术正派之人。④从陈谏议“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可以看出陈谏议是一个正直、善良之人,他以自己的行为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任意答3点即可)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句意: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离开;
(3)句意:没看到这匹马。是:这;
(4)句意: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戒:告诫。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2)时:当时;称:称赞;风:风度。
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 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可知,“汝为贵臣”和“家中左右尚不能制”是完整的主谓句,“能蓄之”的主语是“贾人”;故断为: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本项分析不当;
故选B。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写出启示即可。
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希望儿子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希望儿子恬静寡欲来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来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希望儿子通过学习来增长自己的才干,明确志向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乙文结合“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可知:陈谏议告诫儿子要为他人着想,不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
结合“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可知:陈谏议是一个正直、善良。
参考译文:
甲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17. 增长 修养 告诫 正确、可信,真实的 18.D 19.(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解救寒冷不如添加厚毛皮衣,阻止毁谤不如提高自我修养。 20.都告诫子侄要修养身心,培养品德。
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
(2)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3)句意:写信告诫他说。戒:告诫;
(4)句意:这话确实啊。信:正确、可信,真实的。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
B.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来”/介词,凭借;
C.动词,写/介词,替;
D.都是连词,就;
故选D。
1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治:修养。
(2)莫如:莫过于,不如;重裘:厚重名贵的毛皮衣服;止谤:止息谤言;自修:提高自身的修养。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
结合【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乙】文中的“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可知,【甲】文强调君子通过 “静” 来修身,通过“俭”来养德,并且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宁静才能致远。这是在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乙】文中“为书戒之曰”表明是在告诫,“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意思是用四个方面来命名,希望晚辈们能顾名思义,不要违反。并且提到事物速成容易灭亡,晚成才能有好的结果。这也是在教导晚辈要注重品德和行为的养成,不能急于求成。由此可见,两文都告诫子侄要修养身心,培养品德。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昶为人严谨敦厚,命名他的兄长叫默,叫沈,命名他的儿子叫浑,叫作深,写信告诫他说:“我给这四人的名字,想要使你们看到名字就去思考含义,不敢违背超越罢了。凡是速成就会很快灭亡,迟迟地成就会有好的结果。早上的花草,晚上凋落;松树和柏树(长势)茂盛,到了严寒的冬天也不会衰败。那些能屈能伸的,忍让换来得到,以弱为强的,很少不是这样的。孔子说:‘我对别人,不毁谤,不赞誉。’谚语说:“解救寒冷不如添加厚毛皮衣,阻止毁谤不如提高自我修养。”这话确实啊。
21. 达到 疾行,指迅速逝去 生病 多次 22.B 23.(1)以宁静修养身心,以节俭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4.[示例一]我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座右铭。因为我的性格比较急躁,内心比较敏感,遇到一点小事都会心浮气躁,很难平静下来,严重影响我的学习。我选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示例二]我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座右铭。因为这句话带给我很大启发,告诉我要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这样才能有所得,有所成。
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句意:孙叔敖生病了。疾:生病;
(4)句意: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数:多次。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操守,品德/走路/做;
B.都是“学习”的意思;
C.时光/按时/时间;
D.消逝/离开/离开;
故选B。
2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
(2)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从【甲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即可。
示例一:我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为座右铭。因为我有时候会比较懒惰,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这句话提醒我,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学有所成。它激励我要勤奋学习,树立明确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示例二:我选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作为座右铭。因为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会拖延懈怠,做事也不够沉稳。这句话告诫我,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它让我时刻保持警醒,克服自身的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参考译文:
【甲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孙叔敖生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