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八: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八: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4 09: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八: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寒假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讲述的是作者到日本留学时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B.朱自清,字佩弦。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C.《西游记》中乌鸡国国王托梦唐僧,请求让孙悟空帮他除妖。
D.“迁”在古代指官职调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升职。
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其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C.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吃粽子、插茱萸等习俗。
D.《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倒拔垂杨柳等。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记叙了儿时难逢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准备出发时,却被阿长要求背书,背不熟就不准去看会的故事。
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C.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依次写了石猴拜师学艺、大闹天宫、孙行者大闹黑风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悟空计盗紫金铃等情节。
D.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为“高论”,将他人的母亲尊称为“令堂”。
B.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寓言《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作者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舍”用以称自己的家,“敝校”用以称自己的学校,“拙作”用以称自己的作品,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B.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令人玩味,他们既是患难兄弟也是损友玩伴,他们打不完离不开,也为漫长的取经之路带来生趣,才使取经坚持下去,最终皆大欢喜。
D.《朝花夕拾》的《琐记》一文中,衍太太非常热心,也非常理解小孩。她帮助“我”解决困难,曾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给童年的“我”带来了温暖。
二、名著阅读
6.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有时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请你参与“探究《朝花夕拾》中‘小鲁迅·大鲁迅’”专题阅读活动,帮助设计阅读方案,完成表格。
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选篇阅读 小组交流 [谈发现] 小明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现:百草园之趣、三味书屋之趣让“小鲁迅”拥有快乐的童年。 小红读《无常》,发现:孩子对活无常的喜爱,让“大鲁迅”从中看到了人间公道的缺失,引发了他对“正人君子”的讽刺。 我读《① 》,发现:②
7.打开《朝花夕拾》,走进文学巨匠鲁迅的童年生活,任选童年鲁迅的一个特点,仿照示例,写出你的阅读发现。
示例:活泼贪玩。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会在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小说中的绣像,在课堂上偶尔走神,我发现童年的鲁迅活泼贪玩,原来贪玩是儿童的天性。
8.小尚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发现可以通过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探索他的心路历程,于是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从“选择”的角度给①处填空:______。
(2)仔细阅读思维导图,从“变”的角度来阐释你对鲁迅的“选择”的理解。
9.班级开展“西游之最我来评”活动,请依据评价量表,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西游之最’我来评”讲稿评价量表
标 准 达 标 优 秀
评价的合理性 选取(或自创)的关键词基本符合人物特点或情节特征 选取(或自创)的关键词与人物特点或情节特征联系紧密
情节的相关性 概括的情节内容与关键词相关 概括的情节内容与关键词紧密相关
分析的深入性 分析能建立关键词和情节内容之间的关联 分析能很好体现关键词和情节内容紧密相关
“‘西游之最’我来评”写作任务表
1.选择或自创一个带“最”字的关键词评价《西游记》中的人物或情节,如“最执着的唐僧”“最有趣的八戒”“最特别的故事”等。 2.准确提炼关键词,并结合具体情节内容展开分析。 3.参照“讲稿评价量表”的标准,完成讲稿,100字左右。
10.根据对名著的阅读体验,完成下面表格。
(1)发现《朝花夕拾》《西游记》“出走—归来”的秘密。
篇目人物 《朝花夕拾》·鲁迅 《西游记》·孙悟空
出走路线 S城——南京——① (填国家)——回国 花果山——灵台方寸山一——一灵山
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鲁迅想逃离清国留学生的乌烟瘴气,“寻救国道路去学医”——②《 》(填篇目) 出走花果山:想逃离规则,“躲过轮回,不生不灭”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寻心
寻的结果 回国后,弃医从文,写世人的冷眼,揭露国民劣根性 在灵山,修成正果,成为③ (填封号)
(2)鲁迅、孙悟空“出走—归来”的经历,让人想到:“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任选一人,结合名著内容,阐述对他归来之后还是少年的认识。我选 ,认识:
参考答案:
1.D
D.“左迁”指降职。古代以右为尊,左为卑;
2.A
B.有误,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C.有误,吃粽子不是重阳节的习俗,而是端午节的习俗;
D.有误,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出自《水浒传》;
3.A
A.《二十四孝图》从鲁迅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所蕴含的虚伪、残酷及其对人性的沉重压制。《五猖会》记叙了儿时难逢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不得了,准备出发时,却被父亲要求背书,背不熟就不准去看会的故事;
4.A
A.“高论”为敬辞,称他人的意见为“高论”;
5.D
D.本项中对衍太太的分析错误,《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她表面上对孩子很好,但实际上却从不正确地引导别人的孩子,甚至进行误导,比如,她怂恿孩子吃冰,教孩子们打旋等;
6. 二十四孝图 儿时就不喜欢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大鲁迅”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示例一:我读《阿长与<山海经>》,发现阿长切切察察,睡觉喜欢摆“大”字睡觉姿势,过年要求“小鲁迅”说“恭喜”,吃福橘等,表现了“小鲁迅”对阿长的不满、无奈之情。
示例二:我读《阿长与<山海经>》,发现长妈妈买来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大鲁迅”对阿长的愧疚、自责、感激和怀念之情。
7.(示例一)好奇心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听到有“怪哉”这种虫,便很想了解它。我看到陌生的事物也会追着妈妈问个不停。看来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
(示例二)有正义感。在《狗·猫·鼠》中,鲁迅追忆童年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体现了他的正义感。我在路上看到可怜的小动物也会想给它们喂一些吃的。看来有正义感是儿童的天性。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人物理解。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答此题,观察所给示例,在格式上先是点明所选取的童年鲁迅的特点,接着引用《朝花夕拾》中具体的篇章事例来支撑这一特点,详细阐述事例中鲁迅的行为表现如何体现该特点,最后总结说明通过这些发现让我们对鲁迅童年形象有了新的认知,且强调这种特点在儿童群体中的普遍性或合理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共鸣。在内容方面,要精准剖析文本细节,深度挖掘事例与所选特点的关联,确保解读有理有据。
示例一:好奇心强。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听闻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对那些奇异荒诞的情节充满好奇,不断追问细节,这种刨根问底的劲儿尽显他的好奇心。他还对绘图版《山海经》心驰神往,心心念念许久,直至得到手才罢休。可见童年鲁迅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不放过任何一个未知谜题,原来孩子的世界总是被好奇填满,未知对他们有着致命吸引力。
示例二:有正义感。《琐记》里,鲁迅求学江南水师学堂,看到学校乌烟瘴气,教学内容陈腐,管理者昏聩无能,学生们浑浑噩噩,他满心愤懑。尽管年纪尚小,却敢于在心底批判这种不合理的教育现状,还毅然决然地转学,试图寻找更光明的求知之所,不愿同流合污于这腐朽之地。他以自己小小的反抗,坚守内心正义,不向不良风气低头,由此可看出童年鲁迅骨子里的刚正,哪怕力量微薄,也绝不姑息不公,因为孩子心中的秤砣也能精准衡量是非曲直。
示例三:渴望自由。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能清晰洞察鲁迅对自由的向往。百草园是他的自由王国,能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可拔何首乌、摘覆盆子,肆意玩耍。而进了三味书屋,虽有先生管束,他仍趁着课间溜到后园折腊梅花、寻蝉蜕,在先生读书时偷着做小动作,向往园外自由天地。他不满足于室内沉闷诵读,渴求像鸟儿般在广阔天地撒欢,可见童年鲁迅灵魂深处对无拘无束的自由极度渴望,毕竟自由是孩子天性中最蓬勃的向往,不愿被四方书屋禁锢梦想。 答案
示例四:善于观察。在《五猖会》里,鲁迅对迎神赛会筹备细节的描述细致入微,从赛会前家中忙碌景象,到人们为看会做的各种新奇装扮,甚至街边店铺摆出的应景玩意儿都尽收眼底,像“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还有“高跷、抬阁、马头”等表演切末,无一遗漏。他把市井生活百态精准捕捉,这般细腻呈现全赖于日常用心观察。童年鲁迅就已练就锐利目光,于平凡琐碎中洞察世相,孩子的眼睛恰似摄像机,总能定格大人们忽视的生活精彩,敏锐感知周遭。
8.(1)主动选择
(2)三次求学三次出走,同时也是三次成长。从为了躲避衍太太流言的中伤选择逃离家乡去南京求学,到为了医治国民肉体的疾病而选择去日本学医,再到弃医从文,这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为个人前途到为国家命运的选择变化。这一次次的变化,就是鲁迅不断探索与追寻,最终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民族责任感的战士的过程。
9.最执着的唐僧。唐僧目标坚定,一心求取真经,普渡众生。为了这个目标,他一路风餐露宿,在黄风岭被抓,在火云洞被擒,多次面临被妖怪吃掉的危险,但他始终毫不畏惧,执着前行;在女儿国,在天竺国,他更是屡次抵制住了诱惑,坚持西行。
示例1:最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他尽心尽力保护唐僧,一路上斩妖除魔,所向披靡。唐僧师徒西行至车迟国,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斗法,唐僧师徒分别与三个妖怪比赛。最终,孙悟空凭借神通广大的技能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战胜三个妖怪,取得胜利。
示例2:最重情重义的沙僧。取经途中,他对唐僧忠心耿耿,嘘寒问暖。无时无刻不把师父放在心上。每当唐僧要下马来休息,他总是搀扶师父下马,完全是一个忠实老仆人的形象。在小说第八十六回,隐雾山的豹精用计掳走唐僧,妖精抛出个真人头,骗过了悟空师兄弟,三人齐声大哭。悟空、八戒报仇归来,到“唐僧”坟头,“见沙僧还在哭呢”。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足见沙僧对师父真情一片。
10. 日本 藤野先生 斗战胜佛 鲁迅 看电影事件激发了鲁迅强烈的爱国之情。归来后他选择弃医从文,用文字揭露国民劣根性,他始终在寻求救国之路,仍保有少年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孙悟空 孙悟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成功,寻到理想之心。在灵山,孙悟空追求理想的初心不改,仍是少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