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5 16: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清平乐·村居
学习目标
1. 熟练朗读《清平乐·村居》,准确掌握语调,并能够背诵与默写全词。
2. 理解《清平乐·村居》的词意,结合内容想象画面,感受词中意境之美。
3. 通过词中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4. 运用联想和分析,深入领悟词中的情感表达和生活哲思。
学一学
我们曾学习过辛弃疾的诗歌,你记得他是怎样的诗人吗?你对他的生平、创作以及独特风格有什么了解或认识?
学一学
1. 辛弃疾作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 辛弃疾早年投身抗金起义,矢志收复失地,一生力主北伐,无奈壮志难酬,仕途充满坎坷与波折。
3. 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金戈铁马的豪放激昂,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不乏婉约细腻之作。
4. 辛弃疾的作品饱含爱国情怀,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部分。
学一学
《清平乐·村居》写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因他坚持抗金主张,遭当权投降派排斥打击,四十三岁起长期未被任用,闲居上饶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破灭后,他更关注农村生活,故而写下此等描绘乡村生活的闲适词。
创作背景
学一学
1. 词,别称“诗余”“长短句”,其起源可追溯至南朝,于晚唐成形,至宋代达鼎盛。最初作为配乐歌唱的诗体,每首词都需依特定歌谱(即词牌)填写,这赋予了词独特的格律规范。
2. 在《清平乐·村居》里,“清平乐”便是词牌,规定了该词的曲调、格律等。而“村居”作为题目,点明了整首词围绕乡村居住生活展开,引导读者理解词的主题方向。
学一学
1. 自由朗读古词,圈出不识字,借工具书解决,注意节奏停顿,为讨论做准备。
2. 朗读时依意和韵律划节奏,各小组交流心得,感受语言美与节奏感。
3. 随机邀请同学朗读展示,互评互助,提升朗读能力,领会古词情感。
学一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一学
茅檐 低小,溪上 青青草。
一座低矮的茅草房,紧挨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岸边生长着一片碧绿的青草,充满生机。
学一学
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醉里 吴音 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两位白发老夫妻,几杯酒过后,用地道的吴地方言互相逗趣,语调柔和甜美,透着亲昵与温情。
学一学
翁媪:老翁和老妇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里低头锄草,二儿子则忙着熟练地编织鸡笼,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活计。
学一学
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最惹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躺在溪边的草丛里,悠闲地剥着刚刚摘下的新鲜莲蓬,满是童趣。
学一学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最喜 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在这首词里,“喜”字远不止“喜欢”之意,堪称点睛之笔 。小儿子顽皮淘气,为乡村画卷添了祥和温馨,让场景活力满满。正因他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普通农家才洋溢独特的美好与幸福,整个画面也鲜活且充满温度,尽显乡村幸福,活泼天真的他无疑是田园画的点睛之笔。
学一学
译 文
一座矮小的茅屋,坐落在溪边,溪边生长着青青的小草 。
屋内,一对白发老夫妻喝了点酒,带着吴地的口音,亲热地聊着天,那模样十分温馨美好。
屋外,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辛勤锄草,二儿子正专注地编织着鸡笼。
而最让人欢喜的是那调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里,悠闲地剥着莲蓬吃呢。
学一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通读课文后,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主要描写了什么?
《清平乐·村居》主要描写了乡村一户人家的生活场景。白发翁媪在茅檐下悠闲对话,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二儿子正编织鸡笼,小儿子则卧在溪边剥莲蓬。词中展现出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以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
学一学
1. 学习了《清平乐·村居》,明晰词句含义,领略乡村质朴生活图景。
2. 体会到词中蕴含的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及一家人的融融温情。
课堂小结
3. 感受其语言简洁质朴,寥寥数语勾勒出鲜活乡村场景与人物。
4. 课堂上积极互动,通过朗读讨论,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与感悟。
课堂小结
知识扩展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宋]辛弃疾
背诵并默写《清平乐·村居》,通过书写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以《清平乐·村居》为蓝本,发挥想象,描绘你心中的乡村生活场景。
课后作业
清平乐·村居
你掌握了吗?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