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物理(山东版)专题7 物理实验 专题分层突破练(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物理(山东版)专题7 物理实验 专题分层突破练(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11:00:0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专题分层突破练16 力学实验
1
2
3
4
5
6
1.(10分)(2023浙江1月选考)“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法
C.模拟法
(2)在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
逐渐加速转动手柄到一定速度后保持匀速转动。此时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     (选填“线速度大小” “角速度二次方”或“周期二次方”)之比;在加速转动手柄过程中,左右标尺露出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A
角速度二次方
不变
1
2
3
4
5
6
解析 (1)本实验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标尺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数之比为两个小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根据F=mrω2可知,比值等于两小球的角速度二次方之比。
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两球线速度相同,根据ω= 可知两球角速度相同;又根据F=mrω2可知,向心力之比为1∶1,逐渐加大手柄的转速,左右标尺露出的格数之比不变。
1
2
3
4
5
6
2.(10分)(2024山东枣庄一模)某同学使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O点为单摆的悬点,将摆球拉到A点,由静止释放摆球,B点为其运动过程中的最低位置。
(1)若使用光电计时器精确测量
单摆的周期,光电门应放在
    (选填“A”或“B”)处与球心
等高的位置,测得光电计时器相邻
两次遮挡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的周期为    。
(2)改变摆长重复操作,记录多组摆长L和周期T的数据,作出L-T2图像,如图
乙所示。求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用L1、L2、T1、T2表示)。
B
2t
1
2
3
4
5
6
解析 (1)摆球经过B时速度最大,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最短,测量误差小,故光电门应放在B处;摆球一周内两次经过平衡位置,则单摆的周期为T=2t。
1
2
3
4
5
6
3.(10分)(2022浙江1月选考)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以小钢球离开轨道末端时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建立水平与竖直坐标轴。让小球从斜槽上离水平桌面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水平抛出,通过多次描点可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球心的轨迹,如图所示。
在轨迹上取一点A,读取其坐标(x0,y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用斜槽应尽量光滑
B.画轨迹时应把所有描出的点用平滑
的曲线连接起来
C.求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应读取轨迹上
离原点较远的点的数据
C
1
2
3
4
5
6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
(3)在本实验中要求小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的理由是
  。
D
确保多次运动的轨迹相同
1
2
3
4
5
6
解析 (1)只要保证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到达斜槽末端的速度大小都相同,与实验所用斜槽是否光滑无关,A错误;画轨迹时应舍去误差较大的点,把误差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错误;求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应读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的数据,便于减小读数产生的偶然误差,C正确。
(3)小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到达斜槽末端的速度大小都相同,从而能确保多次运动的轨迹相同。
1
2
3
4
5
6
4.(10分)(2024山东聊城二模)某小组利用
气垫导轨装置研究力与速度的关系。如
图甲所示,遮光条宽度为d,光电门可测出
其挡光时间;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0,
砝码盘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计滑轮和导轨摩擦。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并取4个质量均为m的砝码放在滑块上;
②用细绳连接砝码盘与滑块,让滑块静止放在导轨右侧的某一位置;
③从滑块上取出一个砝码放在砝码盘中,释放滑块后,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④再从滑块上取出一个砝码放在砝码盘中,重复步骤③,并保证滑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⑤重复步骤④,直至滑块上的砝码全部放入砝码盘中。

1
2
3
4
5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

(2)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砝码盘中放1个砝码与放4个砝码两种情况下,不考虑偶然误差,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之比v1∶v2=     。
5.2
1∶2
1
2
3
4
5
6
解析 (1)1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值为0.1 mm,由图乙可知遮光条宽度为d=5 mm+2×0.1 mm=5.2 mm。
(2)释放滑块后,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由于挡光时间很短,可认为挡光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则有v= 。
(3)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砝码盘中放1个砝码与放4个砝码两种情况下,可认为滑块受到的合力之比为F1∶F2=1∶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种情况下滑块的加速度之比为a1∶a2=F1∶F2=1∶4,根据运动学公式v2=2ax,可知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 =1∶2。
1
2
3
4
5
6
5.(10分)(2024山东潍坊一模)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过程如下:
①长木板水平固定,将弹簧左端固定在挡板P上,弹簧右端与滑块不连接,当弹簧处于原长时,与弹簧右端接触的滑块中心位于O点,O点右侧放一相同的木板,与左侧木板上表面平齐水平对接,如图甲所示;
②用滑块压缩弹簧到A点,用刻度尺测量出AO间的距离x;释放滑块,记录其在右侧木板上停止时的位置B,测出OB间的距离L1;
1
2
3
4
5
6
③如图乙所示,拆去O点右侧的木板,在O点下方挂上重锤,再次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A点无初速释放,记录其落到水平地面的位置C,测出O点到地面的竖直高度h,及落地点C到O点的水平距离L2;
④查得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块从O点滑离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
因数μ=    (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2)若测得滑块质量为m,则释放滑块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________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6.(10分)(2024新课标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末端水平,右侧端点在水平木板上的垂直投影为O,木板上叠放着白纸和复写纸。实验时先将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Q处由静止释放,a从轨道右端水平飞出后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测出落点的平均位置P与O点的距离xP。将与a半径相等的小球b置于轨道右侧端点,再将小球a从Q处由静止释放,两球碰撞后均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分别测出a、b两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N与O点的距离xM、xN。
1
2
3
4
5
6
完成下列填空:
(1)记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实验中须满足条件ma    (选填“>”或“<”)mb。
(2)如果测得的xP、xM、xN、ma和mb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则验证了两小球在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小球落点与O点的距离来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依据是
   。
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的两个小球,运动时间相同,水平位移可代替水平飞出时的速度
>
maxP=maxM+mbxN
1
2
3
4
5
6
解析 本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为保证a球碰撞b球后不反弹,要求ma>mb。
如果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则mava=mava'+mbvb',联立解得maxP=maxM+mbxN。因为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相同,
所以水平位移可代替小球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共24张PPT)
专题分层突破练17 电学实验
1
2
3
4
5
1.(10分)(2024湖南卷)某实验小组要探究一金属丝的阻值随气压变化的规律,搭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电阻测量原理如图乙所示,E是电源,V为电压表,A为电流表。
1
2
3
4
5
(1)保持玻璃管内压强为标准大气压,电流表示数为100 mA,电压表量程为0~3 V,表盘如图丙所示,示数为     V,此时金属丝阻值的测量值R为
    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打开抽气泵,降低玻璃管内气压p,保持电流I不变,读出电压表示数U,计算出对应的金属丝阻值;
(3)根据测量数据绘制R-p关系图线,如图丁所示;
(4)如果玻璃管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的 ,保持电流为100 mA,电压表指针应该在图丙指针位置的    (选填“左”或“右”)侧;
(5)若电压表是非理想电压表,则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1.23
12.3

小于
1
2
3
4
5
解析 本题考查电学创新实验。
(1)电压表分度值为0.1 V,则电压表读数需估读一位,读数为1.23 V,
(4)根据图丁可知气压越小电阻越大,则压强p减小,则电阻R增大,再根据U=IR,故电压增大,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应该在题图丙中指针位置的右侧。
(5)电流表采用外接法会导致电压表分流,
1
2
3
4
5
2.(12分)(2024广西卷)某同学为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设计了图甲实验电路。器材如下:电容器,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电阻R1=400.0 Ω,电阻R2=200.0 Ω,电流传感器,开关S1、S2,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
(1)断开S1、S2,将电流传感器一端与a节点相连,其数据采样频率为5 000 Hz,则采样周期为     s。
(2)闭合S1,电容器开始充电,直至充电结束,得到充电过程的I-t曲线如图乙,由图乙可知开关S1闭合瞬间流经电阻R1的电流为    mA(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10-4
15.0
1
2
3
4
5
(3)保持S1闭合,再闭合S2,电容器开始放电,直至放电结束,则放电结束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    V。
(4)实验得到放电过程的I-t曲线如图丙,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为0.018 8 C,则电容器的电容C为     μF。图丙中I-t曲线与横坐标、直线t=1 s所围面积对应电容器释放的电荷量为0.003 8 C,则t=1 s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为     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
4.7×103
5.2
1
2
3
4
5
解析 考查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和电容的基本性质。
(2)由图乙可知, 开关S1闭合瞬间流经R1的电流约为15.0 mA。
(3)稳定之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为电阻R2两端的电压,
设t=1 s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为UC',
则(E-UC')C=ΔQ',(6 V-UC')×4.7×103×10-6 F=0.003 8 C,解得UC'≈5.2 V。
1
2
3
4
5
3.(12分)某实验小组要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实验器材如下,电流表A1(量程0~200 μA,内阻为800 Ω);电流表A2(量程0~300 mA,内阻为0.3 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4.0 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9 200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 Ω);待测蓄电池一节(电动势约为2 V);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该实验小组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连接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虚线框内的电流表应选
    (选填“A1”或“A2”),虚线框内的定值电阻应选    (选填“R1”或“R2”)。

A2
R2
1
2
3
4
5
(2)电流表A1示数用I1表示,电流表A2示数用I2表示,该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得到了多组I1、I2数据,并作出I1-I2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I1-I2图像可知,该蓄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9
1.0
1
2
3
4
5
(3)从实验设计原理来看,该蓄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等于
1
2
3
4
5
解析 (1)图中虚线框内电流表通过的电流比较大,应选择量程大的电流表A2,A1用来改装成电压表;蓄电池的电动势为2 V,改装后电压表量程为2 V,
(2)如图所示延长I1-I2图像与两坐标轴相交。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E=I1(R2+RA1)+(I1+I2)(r+R1),
解得E=1.9 V,r=1.0 Ω。
1
2
3
4
5
(3)因为考虑到电表内阻,对电压表分流的影响进行了修正,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均等于真实值。
1
2
3
4
5
4.(12分)(2024江西卷)某小组欲设计一种电热水器防触电装置,其原理是:当电热管漏电时,利用自来水自身的电阻,可使漏电电流降至人体安全电流以下。为此,需先测量水的电阻率,再进行合理设计。
(1)如图甲所示,在绝缘长方体容器左右两侧安装可移动的薄金属板电极,将自来水倒入其中,测得水的截面宽d=0.07 m和高h=0.03 m。
1
2
3
4
5

(2)现有实验器材:电流表(量程300 μA,内阻RA=2 500 Ω)、电压表(量程3 V或15 V,内阻未知)、直流电源(3 V)、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请在图甲中画线完成电路实物连接。
1
2
3
4
5
(3)连接好电路,测量26 ℃的水在不同长度l时的电阻值Rx。将水温升到65 ℃,重复测量。绘出26 ℃和65 ℃水的Rx-l图线,分别如图乙中a、b所示。

1
2
3
4
5
(4)若Rx-l图线的斜率为k,则水的电阻率表达式为ρ=   (用k、d、h表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   (选填“高”或“低”)的水更容易导电。
(5)测出电阻率后,拟将一段塑料水管安装于热水器出水口作为防触电装置。为保证出水量不变,选用内直径为8.0×10-3 m的水管。若人体的安全电流为1.0×10-3 A,热水器出水温度最高为65 ℃,忽略其他电阻的影响(相当于热水器220 V的工作电压直接加在水管两端),则该水管的长度至少应设计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hdk

0.46
1
2
3
4
5
解析 (2)题目明确给出了电流表的内阻RA=2 500 Ω,故采用“电流表内接法”,电源电动势是3 V,电压表量程选3 V。
由题图乙可知,同等情况下图线b代表的电阻更小,更容易导电。而图线b代表65 ℃时的图线,故温度高的水更容易导电。
1
2
3
4
5
1
2
3
4
5
5.(14分)某实验小组欲将内阻Rg=40 Ω、量程为0~1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电阻表,供选择的器材有,定值电阻R0(阻值为14 k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5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500 Ω);电阻箱(0~9 999.9 Ω);干电池(E=1.5 V,r=2 Ω);红、黑表笔各一只,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保证改装后电阻表能正常使用,滑动变阻器选    (选填“R1”或“R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组成电阻表。

R1
(2)电阻表改装好后,将红、黑表笔短接进行调零,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为    Ω;电流表表盘的50 μA刻度对应改装后的电阻表的刻度为     kΩ。
958
15
1
2
3
4
5
(3)利用改装后的电阻表进行电阻测量,小组同学发现当被测电阻的阻值为几百欧姆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太大,不能进行读数,他们利用电阻箱和开关,对电路进行了改进,使中值电阻为1 500 Ω,他们改进后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电阻箱的阻值应调为    Ω。若用该表测量一阻值为
1 000 Ω的电阻时,则电流表指针对应的电流是     μA。

1 560
60
1
2
3
4
5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滑=R电-R0-Rg-r=(15 000-14 000-40-2) Ω=958 Ω,则滑动变阻器应选R1;电阻表黑表笔应接电源的正极,实物连接如图所示。
1
2
3
4
5
(2)由(1)分析可知欧姆调零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958 Ω;设电流表表盘的50 μA刻度对应改装后的电阻表的刻度为Rx,
1
2
3
4
5
1
2
3
4
5(共22张PPT)
专题分层突破练18 光学与热学实验
1
2
3
4
5
6
1.(6分)(2023江苏卷)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利用注射器选取一段空气柱为研究对象。
下列改变空气柱体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柱塞快速地向下压
B.把柱塞缓慢地向上拉
C.在橡胶套处接另一注射器,快速推动该注射器柱塞
D.在橡胶套处接另一注射器,缓慢推动该注射器柱塞
B
1
2
3
4
5
6
解析 把柱塞快速地向下压,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是等温变化,选项A错误;把柱塞缓慢地向上拉,气体温度总和大气温度相同,发生等温变化,选项B正确;在橡胶套处接另一注射器,推动注射器时,原注射器内气体的质量变化,选项C、D错误。
1
2
3
4
5
6
2.(10分)(2024湖北卷)某同学利用激光测量半圆柱体玻璃砖的折射率,具体步骤如下:
①平铺白纸,用铅笔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A'和BB',交点为O。将半圆柱体玻璃砖的平直边紧贴AA',并使其圆心位于O点,画出玻璃砖的半圆弧轮廓线,如图甲所示。

1
2
3
4
5
6
②将一细激光束沿CO方向以某一入射角射入玻璃砖,记录折射光线与半圆弧的交点M。
③拿走玻璃砖,标记CO光线与半圆弧的交点P。
④分别过M、P作BB'的垂线MM'、PP',M'、P'是垂足,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MM'、PP'的长度x和y。
⑤改变入射角,重复步骤②③④,得到多组x和y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作出y-x图像,如图乙所示。

1
2
3
4
5
6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填标号)。
A.入射角越小,误差越小
B.激光的平行度好,比用插针法测量更有利于减小误差
C.选择圆心O点作为入射点,是因为此处的折射现象最明显
(2)根据y-x图像,可得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描画的半圆弧轮廓线半径略大于玻璃砖的实际半径,则折射率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B
1.58
不变
1
2
3
4
5
6
解析 本题考查测介质折射率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1)入射角适当即可,不能太小,入射角太小,导致折射角太小,测量的误差会变大,故A错误;激光的平行度好,比用插针法测量更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正确;相同的材料在各点的折射效果都一样,故C错误。
(3)根据(2)中数据处理可知,若描画的半圆弧轮廓线半径略大于玻璃砖的实际半径,则折射率的测量结果不变。
1
2
3
4
5
6
3.(12分)如图甲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实验仪器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选用缝间距d=0.20 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 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
2
3
4
5
6
(1)已知测量头上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游标尺为2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条纹A中心对齐,如图乙所示,此时测量头上主尺和游标尺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示数为
     mm;接着再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条纹B中心对齐,测得A、B条纹间的距离x=8.40 mm。则经滤光片射向双缝的色光的波长
λ=    (用题目中所给字母写出表达式),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波长λ=      m(保留2位有效数字)。


0.35
4.8×10-7
1
2
3
4
5
6
(2)另一同学按实验要求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效果很好,若他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整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条纹,且条纹数目有所增加,则该调整可能是    。
A.仅增加光源与滤光片间的距离
B.仅增加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C.仅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
D.仅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滤光片
D
1
2
3
4
5
6
解析 (1)图丙中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05 mm,主尺示数为0,游标尺的第7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则示数为0+7×0.05 mm=0.35 mm;
(2)该同学对实验装置调节后,在像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条纹,且条纹数目有所增加,可知相邻条纹间的宽度减小,由公式Δx= 可知,该调节可能是更换波长更短的光做实验,即将红色滤光片换成绿色滤光片,其他选项的调节都达不到该实验效果,故D正确。
1
2
3
4
5
6
4.(10分)“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可以用注射器挤出一滴油酸滴入烧杯中,观察注射器上的体积变化
B.测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形成的面积时,如果不使用痱子粉,也可以在水中加入红墨水后混合均匀,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
C.实际的油酸分子是球形的,因此通过计算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即是球的直径
D.计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时,认为水面油酸为单分子层且分子间紧密排布
D
1
2
3
4
5
6
(2)若实验中使用的油酸酒精溶液是久置的,则计算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次实验中将1 mL的纯油酸配制成5 000 mL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测得1 mL油酸酒精溶液为80滴,再滴入1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到准备好的浅盘中,描出的油膜轮廓如图所示,每格边长是0.5 cm,根据以上信息,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     m(计算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偏小
7×10-10
1
2
3
4
5
6
解析 (1)测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时,至少要测量50滴到10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然后计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选项A错误;测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形成的面积时,使用痱子粉才能看出油膜的轮廓,在水中加入红墨水后混合均匀不能看出油膜的轮廓,选项B错误;实验时只是把油酸分子看作是球形的理想模型,实际的油酸分子不是球形的,因此通过计算得到的只是将油酸分子看作是球形时的油酸分子直径,选项C错误;计算油酸分子的大小时,认为水面油酸为单分子层且分子间紧密排布,选项D正确。
(2)若实验中使用的油酸酒精溶液是久置的,在溶液中的油酸浓度会偏大,实际计算时仍按原来的浓度计算,则计算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将偏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5.(12分)(2024湖北黄冈模拟)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使用的双缝间距d=0.20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600 mm,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甲所示。
1
2
3
4
5
6
(1)在测量头上的是一个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分划板上的刻度线处于x1、x2位置时,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mm(结果保留2位小数)。

(2)计算单色光的波长的公式λ=    (用L、d、x1、x2表示)。
(3)代入数据计算单色光的波长λ=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2
4.7×10-7
1
2
3
4
5
6
(4)图丙为实验装置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屏上O点处为一亮条纹。若实验时单缝偏离光轴,向右微微移动,则可以观察到O点处的干涉条纹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间距变大 D.间距变小
A
1
2
3
4
5
6
解析 (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x1=2 mm+19.0×0.01 mm=2.190 mm,
x2=7.5 mm+36.5×0.01 mm=7.865 mm,
因双缝间距、双缝到光屏的距离、波长都不变,所以条纹间距不变,由于主光轴变得倾斜,可以观察到O点处的干涉条纹向左移动,故A正确。
1
2
3
4
5
6
6.(10分)(2024山东菏泽二模)实验室有一块一侧有反光涂层的矩形玻璃砖,它的长宽比为2∶1,某同学用激光笔测量该玻璃砖的折射率。由于缺少标准测量工具,该同学将纸张裁成和玻璃砖一样大,通过对折产生折痕对纸张进行等分,将纸张变为测量工具。
(1)用纸张折痕确定法线,调整激光笔的位置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光线
通过玻璃砖从B点射出,可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n=    (可用分数、小数及根号表示)。
1
2
3
4
5
6
(2)激光在这种玻璃砖中发生全反射临界角的正弦值sin C=    。
(3)在本实验中,下列方法最能有效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单选,填选项序号)。
A.仅适当增大光线的入射角
B.仅适当减小光线的入射角
C.仅适当增加纸张的等分折痕
D.仅适当减少纸张的等分折痕
C
1
2
3
4
5
6
(3)本实验的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求解正弦值时各条边长度的测量,为了提高测量长度的精准度使实验更准确,可以增加纸张的折痕,故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