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讲故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讲故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11: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讲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熟练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学会用画图、列表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并运用数量关系解决较为复杂的乘除法混合运算问题。
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运算基础大巩固”
教师出示题目:180÷6÷5、780÷2÷39、120÷15、640÷24,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或数字,使等式成立,如 180÷6÷5 = 180÷(6×5)等。
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回顾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性质和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的运算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趣味导入 ——“数学绕口令中的问题”
教师讲述数学绕口令:“姐姐王小华,弟弟王小瓜。姐姐小华栽花,弟弟小瓜种瓜,小华每栽三朵花,小瓜就种一个瓜,两人共种八十八。请你算一算:小华栽了多少花?小瓜种了多少瓜?”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解答,小华:88÷4×3 = 66(朵),小瓜:88÷4×1 = 22(个)。
设计意图:以有趣的数学绕口令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新知探究 ——“故事中的数学奥秘”
问题提出
教师描述情境:语文课上学生轮流 “讲故事”,淘气选了一个 850 字的故事,试讲时用了 5 分,同学们约定讲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超过 3 分。提出问题:“淘气 3 分钟能讲多少个字?”
分析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图表来分析数量关系,如画图表示:
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解决问题,如先求出每分钟能讲多少字,再求 3 分钟能讲的字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数量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计算过程
学生根据分析列出算式:先求 1 分钟能讲的字数 850÷5 = 170(字),再求 3 分钟能讲的字数 170×3 = 510(字),综合算式为 850÷5×3 = 170×3 = 510(字)。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请学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规范的算式书写演示,强调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计算和交流中掌握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运算顺序,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巩固拓展 ——“多样问题的数学挑战”
同类问题解决
教师出示问题: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 4 分,平均每分讲 150 字。如果要 3 分完成,每分钟应讲多少字?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列算式解答。可以先画图或列表分析数量关系,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和检查。
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计算过程,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同类问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乘除法混合运算的应用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综合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
让学生列式解答。
接着出示题目:16×8÷4、720÷9×4、240÷3×6、60×6÷2,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题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实际应用 ——“生活场景的数学运用”
问题提出
教师描述问题:李芳的钱买 3 元一瓶的矿泉水,正好可以买 8 瓶,如果用这些钱买 4 元一个的蛋糕,可以买几个?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8÷4 进行计算。
请学生回答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解题思路和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4÷2×4 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计算结果,得出爸爸体重是 68 千克的结论,并强调在生活中要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各种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总结 ——“知识收获大分享”
学生分享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包括学到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分析问题的技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再次强调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重要知识点,如运用画图、列表法分析数量关系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课后巩固再加强”
完成教材第 20 页 1 - 5 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做完后认真检查。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知识。从知识回顾到趣味导入,再到新知探究、巩固拓展和实际应用,环节较为完整,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中,对重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在小组合作和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时还有些困难,在列综合算式时容易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多举实例进行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