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教学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邓稼先 教学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5 16: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邓稼先
导入新课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素养目标
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对比的作用。
鉴赏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和表达效果。



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
1949年,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从西南联大毕业,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26岁时就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知识链接-邓稼先
知识链接-“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钱三强
钱 骥
姚桐斌
郭永怀
王淦昌
彭桓武
程开甲
赵忠尧
知识链接-两弹元勋
黄纬禄
屠守锷
钱学森
周光召
陈能宽
陈芳允
吴自良
孙家栋
知识链接-两弹元勋
知识链接-杨振宁与邓稼先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也是同学,两人情同手足,有着50年的友谊。杨振宁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邓稼先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文体知识-传记
传记的概念
传记的分类
传记的文体特征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或调查记录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这种形式。
(3)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分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4)从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运用艺术手法,典型材料,叙行录言刻画鲜活典型形象。
文体知识-传记
(1)自传。自传是记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自传有繁有简。长篇自传可以包含时代背景、周围环境、其他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等内容。短篇自传则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上,甚至只选自己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来写。自传的写作对象是自己,为使文章更加生动,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表述手法,如借他人之口来叙述和读者聊天等。
(2)评传。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事迹和贡献的文章,所写的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如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就是为李大钊而写的评传。评传既要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又需评价、分析人物思想脉络与贡献。
(3)回忆录。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记文体,它具有文献价值。这类传记的作者往往是传主本人或其亲属、朋友、同事、部属等。
回忆录的写作要求是“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根据表现形式和保存载体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口述回忆录、画册回忆录、视频回忆录等。
常见传记种类
读准字音
元勋( ) 奠( )基 选聘( ) 谣( )言
背诵( ) 昼( )夜 昆仑( ) 挚( )友
可歌可泣( ) 鲜( )为人知 至死不懈( )
鞠( )躬尽瘁( ) 当之无愧( ) 家喻( )户晓
锋芒毕露( ) 妇孺( )皆知
xūn
diàn

pìn
yáo
sòng
zhòu
lún
zhì

xiǎn
xiè
cuì
kuì



词语解释
可歌可泣: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直到失去生命也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完全当得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每家每户都知道。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人和孩子都知道。形容事情散播得非常广,大家都知道。
(二)整体感知
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1—9)在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40—44)引述电报书信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流露对朋友的深情。
(34—39)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戈壁沙滩。
(30—33)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和骄傲。
(19—29)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10—18)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二)整体感知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
第一部分是引子 ,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二)整体感知
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A
E
D
F
B
C
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
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详写一个例子重点表现
从另一角度表现人物性格
总结
引子引出人物
文本探究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为什么先从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写起?
“任人宰割”
站立起来了”
巨大贡献
巨大影响
文本探究
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的含义?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是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文本探究
为什么把邓稼先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对比来写?第四部分并不是直接写邓稼先光辉事迹的,可否去掉,为什么?
锋芒毕露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拔尖
没有私心
纯字品格
不可以去掉。因为第四部分重点说了中国原子弹工程完全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现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显得更有力度。
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
阅读第四部分,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实事求是的品质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从四个角度来写邓稼先:
①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的品质、精神、贡献进行深情赞颂。
②从历史的角度,对邓稼先为祖国和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进行高度评价。
③从人生观的角度,对邓稼先的生命质量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④从人生选择的角度,突出邓稼先对事业和对祖国、民族的赤诚热爱。
表现了邓稼先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的精神品质,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
文本探究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本探究
研析语言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杨振宁先生在写作这篇人物传记时,采用了大量的引文,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品味。
诵读《吊古战场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研析语言
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猛烈的战争,衬托出他为国家不辞劳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研析语言
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了邓稼先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充满深意地将邓稼先与民族历史的转变联系起来,并且呼应第一部分。
为什么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研析语言
引用电报与书信的内容,从朋友的角度、历史的角度、人生观的角度、人生选择的角度总体评价了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格,饱含作者对挚友的深情。
为什么引用电报与书信的内容?
探究写法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1.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
探究写法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2.句式多变
主题思想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巨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课堂小结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气质品质→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工作情况→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赤子情怀→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
崇高的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
邓稼先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立足峰巅,极目西望,雾霭沉沉,殷(yīn)红的夕阳在暝色中起起浮浮。
B.中国近代史既是国人蒙受凌辱、任人宰(zǎi)割的历史,也是国人觉醒后奋力进取的历史。
C.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xiè),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D.茫茫人海中,做个妇孺(rú)皆知的伟人不易,而做个不为声名所累的凡人却更难。
解析:“殷红”中的“殷”应读yān。
A
当堂检测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解析:A.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合乎句意,是正确的;D.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属重复冗赘,是错误的;故选:D。
D
当堂检测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解析:句中的冒号应为破折号。
A
当堂检测
4.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______。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______。
A.甚至比起以前要多一些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多
B.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C.甚至比起以前要多一些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D.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多
解析:题干所写是奥本海默的事情,前一句说他使演讲者难堪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说明虽然有,但相比之前少了,所以第一空应该用“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上句“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因为他的性格,所以不喜欢他的人也应该很多,所以第二空用“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表转折;故选B。
B
当堂检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解析:A.句式杂糅,可以删去“原因”。C.成分残缺,在“成功的”后面加上“时候”。D.语序不当,把“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
B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