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陆定一
新课导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课导入
这首诗中的“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其中最险峻的是越城岭,也叫老山界。今天我们就追随红军的脚步,走进《老山界》。
素养目标
One
Two
Three
理解本文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品有《老山界》《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金色的鱼钩》等。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背景链接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的最高峰。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字词积累
惊惶( )酣然入梦 ( ) 马匹( )
苛捐杂税( ) 蜷( ) 咀嚼( )
篱笆( ) 闪烁( ) 呜咽( )
骨碌( ) 矗立( ) 澎湃( )
悬崖( ) 灌输( ) 打颤( )
jīng huáng
hān
pǐ
kē
quán
lí ba
gū lu
xuán yá
jǔ jué
shuò
wū yè
chù
guàn
péng pài
zhàn
字词积累
惊惶:
呜咽:
酣然入梦:
矗立:
苛捐杂税:
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高耸地立着。
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
以此为线索,默读课文,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是如何展开叙述的?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 动
第 一 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攀谈,宣传红军政策,使瑶民理解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准备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山路上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理清结构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段)
第二部分(2段-33段)
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4段)
写作者的感受。
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文本探究
红军翻越老山界之初,遇到一个瑶民大嫂,她的丈夫为什么“躲”起来,“按照习惯”说明什么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队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以为是反动军阀,担心人丁
被抓、财产被抢,因此男人“躲”了起
来。“按照习惯”说明,反动军阀欺负
百姓是惯有的事。
文本探究
本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篇幅写瑶民大嫂
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播种队、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从而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文本探究
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翻山遇到的困难 具体表现 红军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敌人追击、队伍笨重
(设备沉重/伤病员多)
文本探究
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文本探究
“抢了一碗就吃”里面的“抢”字是不是有损红军战士的形象?
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抢夺的意思,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文本探究
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文本探究
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找出具体句段,并进行赏析。
1
从山脚向上,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
置身于“之”形的火把队列中,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表现了红军战士星夜登山时浪漫壮观的景象;其次,这一“奇观”也暗示了老山界山路曲折迂回、山势陡峭险峻。但是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仍有说有笑,相互鼓励,“奇观”蕴含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赞叹之情。
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
3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4
夜半醒来,寂静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文本探究
用比喻写“天上的星星”和“山峰”,写出了夜之深沉、星之明亮,也突出了山势的险峻,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用比拟、排比,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朦胧变化的情景。
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寒风刺骨;“山泉呜咽” 将山泉拟人化,喻指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本探究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
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文本探究
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本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旨探究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涯 峭壁 骨碌 酣然入梦
B.篱笆 攀谈 矗立 不可捉摸
C.督促 灌输 慰问 绻起身子
D.疲倦 惊徨 搀扶 波涛澎湃
解析:A项,“悬涯”应为“悬崖”;C项,“绻起身子”应为“蜷起身子”;D项,“惊徨”应为“惊惶”。故选B。
B
当堂检测
2.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十分希望)
B.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闲谈)
C.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指繁重的捐税)
D.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比喻声音细微亲切)
解析:D.“细切”在句中形容声音细微急促。故选D。
D
当堂检测
3.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解析:A、B、C三项中的引号都是表特殊含义;而D项中的引号是转述别人的话。故选D。
D
当堂检测
4.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B.红军一路上跨越千山万水,历尽艰辛。
C.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是保证长征胜利与否的关键。
D.同学们看完电影《四渡赤水》后,纷纷表示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析:C.一面对两面,应删去“与否”,故选C。
C
当堂检测
5.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把“树林”当作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A.比喻。B.比喻。C.比喻、排比。D.拟人。故选D。
D
一路艰辛,多少烈士抛头颅;一腔热血,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的换来的,同学们,请用一句最真诚的赞美,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意!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