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20课《窗》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20课《窗》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9 15: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导入新课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用眼睛这扇窗户观察这大千世界,而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也演绎着有关窗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微型小说《窗》,去看一看那一扇有形而又无形的窗。?窗泰格特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2、剖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特点,认识人性美与丑,善与恶。?
3、体会巧妙构思慕;理解文章深刻的哲理。重点与难点:?
1,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2,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2故事情节分为哪几个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人物小说三要素高潮结局发展开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环境   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
结尾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3 小小说的特点自学指导:自读课文,按情节4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列出两人各阶段的行为表现。并完成知识线。窗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关系融洽从“享受”到“困扰” 见死不救光秃秃的一堵墙(1-3)(4-7)(8-12)(13-15)读准下列红体字一泓 俯瞰 消遣 五彩斑斓
栩栩如生 扣人心弦 气喘吁吁
纹丝不动 充塞 漱洗 胳膊肘 hóngkànqi?nlánx?xūsèshùzhǒuxiánwén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故事发生在: 。
2、文中主要人物是 和 。 他们的病情都 。
3、一开始,两人的关系 ,他们经常 ,靠窗病人经常为同伴描述 。后来,不靠窗病人因为 ,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一家医院的病房里靠窗病人不靠窗病人很严重友好谈天窗外风景嫉妒见死不救小说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两人关系友好(1~3)不靠窗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4~7)不靠窗的病人见死不救(8~12)不靠窗的病人只看见窗外光秃秃的一堵墙(13~15)4、小说一般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本篇小说又是如何塑人物形象的? 小说一般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本文运用了寓言形式构思,人物简单,只用叙述来介绍他们,但作家所选择的两个病人作代表人物却有深刻的意义。?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两个病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并说明你的理由。乐观向上、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冷酷无情、内心丑恶 、灵魂卑劣盘点心灵1、靠窗病人为同伴描述的 “窗外景色”是真的吗?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品读文本1  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2  窗外的景色怎么样?3  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4  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靠窗的病人:他渴望生命,热爱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美丽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所以他更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 品读文本揭示病人乙形象1 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找出相关语句)2 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提示:整理出不靠窗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为什么偏偏是他他凭什么要占据为什么不该是我津津有味地听 不靠窗的病人:他也热爱生命,他一开始也有善良的本性,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冷酷无情,从而人性被这嫉妒的毒液给淹没了,灵魂被自私的心理给扭曲了。 近窗病人远窗病人人物乐观善良
热爱生活
道德高尚自私虚伪
冷酷残忍
卑劣丑恶提示:分析人物应从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考虑,联系课文,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对 比Company Logo美丑 赞贬近窗病人远窗病人善良
高尚卑劣
丑恶

扬善贬恶合作探究: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中有最美的风景。冷漠的心中不会有春天,当然也看不到春天。不靠窗的那位病人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地关闭着的,他的心中横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图景,而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深入探究 
  
 1、题目“窗”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1 房间之窗
     2 心灵之窗
作用:  小说情节展开的线索   2、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近窗病人 远窗病人一座美丽的花园一堵光秃秃的墙乐观善良
热爱生活
道德高尚自私虚伪
冷酷残忍
卑劣丑恶对 比 卑劣丑恶的灵魂找不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纯洁高尚的人格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春天。1、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窗”作为题目?明确:
(1)本文的故事情节围绕“窗”来展开
(2)窗既是病房上的窗,也喻指二人
的心灵之窗。
通过窗,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美的一面,
人性中丑的一面。思考并讨论“ 的窗” 透视心灵/美与丑/善与恶的窗 让人看到心地善良/道德高尚与丑恶/灵魂高尚与卑劣之窗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扇什么样的窗,并说明你的理由 。标 题 揭 义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你看过的小说有哪篇的结尾跟这相似的吗?明确: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他用眼去看,当然只 看到墙,而昔日的病友是用“心”去看,是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
色彩斑斓的画卷。感悟小说中的哲理链接生活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于近窗者这样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吗?试举例说明。李灵:心灵放歌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这样评价她
刘姝威: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于丹:在自己可以开花的年华上,李灵却做了孩子们的泥土,滋养更多花开。她用一个小女子的担当许给家乡孩子一片未来。义工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
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
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
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义工玉树地震中舍身救人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 .   我们并非圣人,我们也会有迷失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常常需要洗涤心灵,美化心灵。我们心中有美,生活便是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们心中有爱,生活便是天使圣洁的羽衣;我们心中有希望,生活便是清晨的曙光;我们心中有热情,生活便是熊熊燃烧的火焰……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之窗,不计前嫌,也一起来关心这位病人,我建议每一位同学写一句话或一段话作为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在我们同学的帮助下也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拓展延伸 《窗》这个故事的结尾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感慨。这时,假如一个新的病人住进了这个病房,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要尽可能做到合理,有创意。 奇思妙想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那么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这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人生寄语与同学们共勉:
 我们心中有美,它便是五彩斑斓的图画;
 我们心中有爱,它便是天使圣洁的羽衣;
 我们心中有理想,它便是清晨希望的曙光;
 我们心中有热情,它便是熊熊燃烧的火焰
  ……展开想像翅膀  1.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 限的想象。假如病房里又住进来一位 病人,先前的远窗病人会做些什么呢?
作业自助餐2.摘录文中的成语,用其中五个编写一段话。
3.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自己的一段经历。
4.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项链》。
5.用小说三要素法阅读《变色龙》,并探究对比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