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1 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1 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17: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吨”,初步建立 1 吨的概念,知道 1 吨 = 1000 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掌握 1 吨 = 1000 千克。
能正确运用 “吨” 表示物体的重量,并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难点
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感受 1 吨的实际重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任务一:趣味导入,引发思考(约 5 分钟)
教师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的重量都不一样。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让我们一起来猜猜它们的重量。”
接着依次展示一些物品的图片,如一个苹果、一本字典、一头大象等,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可能的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猜测,复习已学的克和千克知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引出 “吨” 这一新的质量单位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任务二:探究新知,感知 1 吨(约 20 分钟)
初步认识吨
教师提出问题:“当我们要表示像大象这样很重的物体重量时,用克和千克还方便吗?那有没有更大的质量单位呢?”
引出 “吨”,并向学生介绍吨的符号 “t”。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会用到吨作单位,如大型货车的载重量、轮船的排水量等。
体验 1 吨有多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袋 10 千克的大米。
让学生依次轮流抱一抱这袋大米,感受 10 千克的重量,并记录下自己抱大米时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 1 吨呢?”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 100 袋 10 千克的大米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
让学生想象 100 袋大米堆在一起的场景,进一步感受 1 吨的重量。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抱大米的活动,让学生将抽象的 1 吨概念与实际的重量感受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1 吨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感。
任务三:深入探究,单位换算(约 1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 吨 = 1000 千克,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理解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如:6t =( )kg,8000kg =( )t,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换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吨和千克换算关系的探究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加深对质量单位之间进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任务四:生活应用,巩固提升(约 15 分钟)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片
如电梯限重标志、货车载重量标识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如 “电梯限重 1000 千克,相当于多少吨?”“这辆货车的载重量是 5 吨,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
给出一些实际的物体重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填空
如 “一卡车货物重 3( )”“一桶食用油重 2( )”“一支牙膏重 50( )”“一头牛重 250( )” 等。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吨、千克、克的认识和运用。
任务五:拓展延伸,思维挑战(约 10 分钟)
提出问题:“7 头小狮子要过桥去玩,它们每只大约重 400 千克,桥最多能够承受 3 吨的重物,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拓展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任务六:课堂总结,回顾反思(约 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吨的认识、1 吨 = 1000 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
任务七:作业布置,课后巩固(约 2 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 48 页 1 - 3 题。要求学生认真书写,独立完成,做完后可以和家长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对 “吨” 这一质量单位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生活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体验 1 吨有多重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有助于建立 1 吨的实际概念。在单位换算和应用练习中,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单位换算时仍会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练习中加强巩固。在小组讨论活动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高效务实。